APP下载

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分析*

2010-09-29菁张艳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龄期男童女童

吴 菁张艳云

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分析*

吴 菁①张艳云②

目的 初步探讨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特点。方法 在南昌市6~16岁儿童中随机抽取228名儿童,采用徐韬园教授的A 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进行测评。结果 男女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t=1.481,-1.554,-0.991,-1.746,-1.065,-0.794,-0.470,-1.931;P>0.05);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总粗分没有显著差异(t=1.250,P>0.05),就具体行为问题因子而言,多动(χ2=8.216,P=0.008)、违纪(χ2=6.493,P= 0.024)、攻击性(χ2=5.298,P=0.043)男童明显多于女童,抑郁(χ2=31.002,P=0.000)、体述(χ2=8.016,P=0.008)女童明显多于男童。结论 男女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行为问题。

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适应行为;行为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所有这些都会给人口中最为脆弱部分的儿童在发育中带来紧张因素。为了探讨当今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本文就南昌市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南昌市6~16岁儿童中随机抽取240名儿童,对其父母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5%,其中男童128名,女童100名,平均年龄10.29±2.28岁。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徐韬园教授的A 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医学心理中心编制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对儿童的家长进行测评。CBCL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其中社会能力归纳成3个因子,既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得分越高表明社会能力愈强。行为问题有113条,把所有的粗分加起来,称为总粗分,分数越高,行为问题越大,超过分界值数,就应做进一步检查。行为问题经多元分析,归纳为8~9个因子,因子分超过分界值时即认为可能异常[1]。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分为4个项目:沟通技能、日常生活技能、社会化技能、劳动技能。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 forW in软件包处理。

2 结 果

2.1 男女儿童社会能力的比较 见表1。男女儿童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男女儿童社会能力的比较(±s)

表1 男女儿童社会能力的比较(±s)

社会能力 男 童 女 童 t P活动能力 4.19±2.30 3.75±2.17 1.481 >0.05社交能力 6.27±2.21 6.66±1.59 -1.554 >0.05学校情况 5.14±1.61 5.35±1.58 -0.991 >0.05

表2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s)

表2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s)

项 目 男 童 女 童 t P行为问题 24.31±22.55 20.88±18.85 1.250 >0.05

表3 男女儿童具体行为问题因子的状况

2.3 男女儿童具体行为问题因子的比较 见表3。就具体行为问题因子而言,多动、违纪、攻击性是男童明显多于女童,抑郁、体述是女童明显多于男童,强迫性、敌意性、残忍、性问题是男童和女童无明显差异。

2.4 男女儿童适应行为的比较 见表4。男女儿童沟通技能、日常生活技能、社会化技能、劳动技能没有显著差异,总的适应技能也没有显著差异。

表4 男女儿童适应技能的比较(±s)

表4 男女儿童适应技能的比较(±s)

男 童 女 童 t P沟通技能 35.88±3.19 36.58±2.86 -1.746 >0.05日常生活技能 35.61±2.88 35.97±2.21 -1.065 >0.05社会化技能 32.45±3.35 32.79±3.08 -0.794 >0.05劳动技能 28.15±3.80 28.36±2.96 -0.470 >0.05适应技能 129.91±11.78 132.70±10.02 -1.931 >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没有发现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和适应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总体上来说男女儿童行为问题也没有显著的差异。近20年来,我国城区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重家庭,重子女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所以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独生子女的父母更是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成长,使子女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情感满足,从而助长了他们的亲社会情感,他们给孩子安排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外出游览,走亲访友,劳动锻炼等,使他们适应社会。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形成、自我意识和行为社会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2]。对于存在某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儿童来说,男童多动、违纪、攻击性表现较多,而女童抑郁、体述较明显,这可能与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和教育不当有关。如人们会嘲笑男孩子哭鼻子为“不像个男子汉”,管束女孩子爬树上墙的“野小子”行为,这便阻碍了在他们身上形成情感细腻或勇敢的心理品质。当男孩子细腻的情感流露经常被忽视或被压抑时,他所形成的可能是粗心、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等不良心理品质,而女孩子大胆的行为被指责和限制时,她所形成的可能是自卑、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品质。在行为上男童更可能出现多动、违纪、攻击性等行为,女童更可能出现抑郁、体述等行为。这一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家长的重视,及时发现和矫正。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74-178

[2]李翔,朱相华,李娇.小学生的“小七”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34-537

Study on the Social Ablity and Adaptive Behaviors of School-age Children.

W u J ing,Zhang Yanyun.N anChang M ental H osp ital, N anChang330002,P.R.China

Objective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of social ablity and adaptive behaviorsof school-age children.M ethods A total of 228 children in N anchang between 6 and 16 yearsold were sampled and investigated by School-age Child’sA daptiveBehavior Scale and CBCL(patriarchal version).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ocial ability and adaptive behavior between the boys and girls(t=1.481,-1.554,-0.991,-1.746,-1.065,-0.794,-0.470,-1.931,P>0.05).No gender differencewas found between them in behavior problem(t=1.250,P>0.05),but speaking of the single project,there were more boys than girls who had some problem on hyperactivity(χ2=8.216,P=0.008),violation of discipline(χ2=6.493,P=0.024)and attack(χ2=5. 298,P=0.043),and there were more girls than boys on depressed(χ2=31.002,P=0.000)and telling their body unwell(χ2=8. 016,P=0.008).Conclusion There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ocial ability and adaptive behavior between the boys and girls,but there were some behavior problem s.

School-age children;Social ablity;A daptive behaviors;Behavior problem s

2010-01-28)

① 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精神病院 330002 E-mail:drw jca@126.com ②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预防站

*江西省南昌市科技局项目:SOS儿童村儿童和普通双亲家庭儿童个性行为对照研究编号:洪科鉴字(2007)54号

猜你喜欢

学龄期男童女童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