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业余生活看高职大学生素质
——武汉地区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反思

2010-09-28叶学文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业余生活人生目标素质

叶学文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从业余生活看高职大学生素质
——武汉地区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反思

叶学文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从调查武汉地区高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人格素质不容乐观,加强高职教育教学,引领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高职大学生素质,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多是高招录取中最后一批,其中不乏冲击普通本科院校失败者,也有无奈选择者,还有“混几年再说”者。在教育部规定高职实习实训时间应达到总学时50%左右后,许多高职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改为二年半或二年,有的甚至更短。因此从课程计划角度去审视高职大学生的素质,恐怕这些大学生很难达到我们心目中大学生的标准。如果我们从他们的业余生活角度去考察,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为了了解高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弄清高职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把握高职大学生的素质。我们对武汉地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七所有代表性的高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二种形式。问卷围绕大学生业余生活状况进行设计,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270份,回收2200份,有效问卷子1860份,访谈50余人,样本取样情况如下:

项目 取样情况性别 男 28.5% 女 71.5%年级 大一 44.8% 大二 37.5% 大三 16.7%户籍 城镇 39% 农村 44% 外省 17%家庭经济状况 1000元以下 21.5% 1000~2000元 45.5% 2000~3000元 21.5% 3000元以上 11.5%每天拥有的1~2小时 16.7% 3~6小时6~9小时课余时间 69.4%11.8%

1.调查表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追求不是高职大学生的主流生活,业余生活流于娱乐和消遣。

大学生业余生活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外由大学生自己支配的生活时间,分为平时的课余生活和双休、节假日时间二种。在问到“双休、节假日你主要在干什么?” “平时课余时间你主要在干什么?”和“你平时看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哪些?”这几个问题时,大学生回答如下:

选项 结果统计双休、节假日 上网 逛街 学习 睡觉 兼职 其它在干什么 50.8% 47.3% 46.2% 41.9% 33% 6.3%平常课余在 看书学习 娱乐游玩 睡觉 聊天 兼职 其它干什么 44.7% 43.4% 21% 19% 10.5% 5.4%看书学习的 娱乐杂志 专业书籍 文学艺术 武打 言情 其他主要内容 54.8% 39.2% 34.4% 14.2% 14% 17.7%

高等教育是以专业为存在基础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专业技能的形成应该是大学生的主流生活。但调查显示,双休、节假日60%以上高职大学生没有把专业学习作为首选,即使在平常课余生活中,学生仍然以娱乐消遣为主,看书学习是“娱乐、休闲杂志、武打言情小说”,业余生活的首选是上网,其余则在睡觉、聊天、逛街中打发,即使有部分学生选择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问他们学习专业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是为了“专升本”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而学习。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一定大学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进取精神等专业素质,不仅靠课堂教学和实训室训练来完成,更要靠业余时间来巩固、吸收、拓展和探究。课堂教学专业知识学习时间不足,业余时间又不加以弥补,这就可能导致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缺失。从已经就业的高职大学生反馈来看,企业对高职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满意度也不高。[1]而专业素质的缺失,实际上使高职大学生可能失去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核心标准——社会的专业人才。

2.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经典与高雅,流于轻松简单

业余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精神食粮。在问到“你在宿舍主要干什么”“你最喜欢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是什么?”和“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时,大学生回答如下:

选项 统计结果在宿舍主要 睡觉 学习 聊天 看娱乐杂志 打电话 其它干什么 30% 25% 23% 22% 13% 3%你最喜欢的 上网 听音乐 看书 逛街 睡觉 其它业余生活 42% 34% 32% 22% 15% 8.4%上网的主要 听音乐 查资料 玩游戏 聊天 软件学习 其它目的是什么 31% 26.5% 26% 13% 2.5% 1.2%

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大学就是要为年轻人建立一种精神的故乡,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2]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平时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宿舍,在宿舍以“睡觉,聊天,打电话,看娱乐杂志”为主,最喜欢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是“上网、听音乐、逛街”,而“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听歌、看电影、玩游、聊天、看娱乐新闻”等,即使在学习也主要是“看娱乐杂志、武打、言情小说”等,很少有学生选择经典文学,哲学名著和高雅的文学、艺术修养内容,其精神文化以娱乐,轻松,简单,满足感官刺激为主。

纽曼在其名著《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指出,“大学的训练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为大众的志向提供确定的目标,扩展时代的思想内容并使这种思想处于清醒状态”,[3]高职大学生不重视经典的洗礼,也忽视哲学思辩的启迪,甚至健康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陶冶都微乎其微,其“思想格调”就难以提高,“智力修养”就不能锤炼,“纯洁的情趣”也难以获得,其“热情”就会没有原则,其内在的精神资源就无法充分健全。作为一个社会较高层次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也就难以形成,其“社会精神,道德和文化的领袖”[4]职责也就难以胜任。

3.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人生目标模糊,缺乏上进的动力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流于愿望与空想。

人生目标是一个人生活的指向,指导着大学生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推动着大学生人生实践的进程。积极健康而又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是大学生实现幸福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持不懈,不断奋进的个性品质的灯塔。在问到“课余时间主要在那里度过”、“你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和“你的人生目标规划”这几个问题时,大学生的回答如下:

选项 结果统计业余时间你主 宿舍 图书馆 教室 其它要在哪里度过 50% 18.8% 3.8% 27.4%你对大学生活充实有意义 一般 无聊 不满意的满意度 17.7% 69.8% 19.5% 15.2%人生目标规划 有 目标规划 目标模糊 没想过 过一天算一天22.9% 70.8% 4.2% 1%

高职大学生对高职院校的生活“想说爱你不容易”,80%以上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认同感,其中有 30%以上感觉“不满意”和“无聊”,而这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是与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相联系的,尽管他们都有诸如“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希望自己过快乐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希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有人”这些美好的人生目标,但由于这些目标与现实的学习生活联系不大或者太遥远,使得超过75%的大学生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规划,“人生目标模糊”,不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因而其人生目标也就局限于理想,愿望和空想状态。只有压力,不知道如何上进,心中模糊目标,高职大学生也就表现出对学习不重视,业余生活在寝室或其它地方耗废达70%,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主学习,也看不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表现出的坚持不懈、不断奋进的精神品质。

一般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筑、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才,主要关注的是其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对于人文修养和品德,人格的提升较少重视。这种只注重工具性价值,忽视教育的本体价值的做法,可能导致高职教育失去作为高等教育应有的品格和文化品位。作为高职大学生,也会失去其作为社会“准精英”的大学生素质,长此下去,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员的威望、圣洁和吸引力就会丧失,高职大学生也失去其应有的光环,而与普通中职生只有生理年龄上的不同了。因此,从大学生的素质标准来审视我们今天的高职大学生,审视我们今天的高职教育,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1.高职既然是高等教育,就应该坚持其办学标准,其人才培养也应该有底线要求。我们在坚持高等教育的办学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牢牢把握培养标准。高职教育应提升学生理智的批判精神,使学生形成价值判断能力;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和建立明确实际的人生目标;应训练学生的探究意识,具有区别于一般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改良改革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对工作尽心尽责,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共同标准,不能忽视,更不能降低要求。

2.业余生活反映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个人生活方式是否科学、健康、丰富直接影响其生活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并影响其成材。[5]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重视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而集中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活方式教育还是一项空白。[6]高职教育要引领大学生业余精神生活,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讨论式教学、专业作业、专业书籍阅读等专业生活方式引领学生课余生活;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学校集体活动、举办专业社团、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知识竞赛和文娱体育活动等积极健康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生活;要用大学特有的文化积淀来熏陶和滋润学生,使学生获得内在的精神资源。

3.现有的高职教育大有向中职教育看齐的势头。思想品德课少了;大学语文、英语等工具学科要求降低了;各种人文素质课程尽量不开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学习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使得大学生与中职生只有年龄差异、成熟差异而无本质素质差异了。这种以技术工匠为取向的教育,可能使高职学生失去创新意识和改革改良的实践精神,而这一点也应该是高职大学生与中职学生的根本区别。因此,扭转这种办学趋势,使高等职业教育回到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与轨道,是当今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1] 夏怡等. 关于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16).

[2] 薛涌. 谁的大学[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 任钟印. 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

[4] 徐辉,季诚钧. 大学教学概论[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 邓云. 从人文素质视角审视高职学生的业余生活[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6] 杨晓慧. 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及对策[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Seeing high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quality from their after-hour life
——Recollecting high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fter-hour life in WuHan district by research

YE Xue-wen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research to high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fter-hour life in WuHan district that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humanistic quality and personalistic quality are looking gloomy. Strengthening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leading their healthy growing and enhancing their quality are the necessary task to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fter-hour life; quality

G71

A

1008-7427(2010)01-0024-02

2009-09-18

作者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业余生活人生目标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借助折纸来解题
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业余生活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研究——以白城市居民业余生活调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