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26例疗效观察

2010-09-17朱健南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玄参终末期肾衰竭

朱健南

糖尿病肾病(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难治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同时也死亡原因之一。其病变部位在肾小球及肾脏微动脉,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多。本病起病隐匿,早期表现多不明显,一旦发展到临床阶段,其病理和功能障碍则不可逆转,最终形成终末期肾病。当下,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DN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本院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 DN 5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观察对象均符合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 2型糖尿病,并按Mogensen的 DN分期方法筛选[2],均为Ⅲ、Ⅳ、Ⅴ期患者,排除原发性肾病、1型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原因所导致的蛋白尿。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 26例,男 14例,女 12例;年龄 35.7~74.5岁,平均(55.8±11.09)岁;糖尿病病程 3.8~20.2年,平均(8.06±2.53)年;合并高血压者 10例,冠心病者 7例,神经病变者 8例,眼底病变者 6例,糖尿病脑病 1例,伴水肿者 9例,不同程度肾衰竭者 9例。对照组 22例,男 12例,女 10例;年龄 37.9岁 ~76.4岁,平均(56.4±12.2)岁;糖尿病病程 3.5~21.3年,平均(8.93±2.14)年;合并高血压者 9例,冠心病者 5例,神经病变者 7例,眼底病变者 6例,糖尿病脑病 1例,伴水肿者 8例,不同程度肾衰竭者 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Mogensen的 DN分期标准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24 h尿微量白蛋白为 30~300mg/24 h。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4 h尿微量白蛋白 >300mg/24 h或 24 h尿蛋白 >0.5 g。终末期肾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GFR)<10ml/min,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2 治疗

2.1 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并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继续原有降糖治疗,并予以对症治疗,如根据其病情的需要以胰岛素或诺和灵皮下注射(药物剂型及剂量随血糖的高低进行相应调节),或(和)以口服药物美吡达 10mg,3次/d。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加用拜糖平 50mg,3次/d。合并高血压者加用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1次/d;或开博通25mg,2~3次/d,使血压维持在 140/90mm Hg以下。水肿明显者以双氢克尿噻 25mg,3次/d;对于肾衰竭Ⅱ期以上的患者,可用包醛氧化淀粉 5 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药物组成为:黄芪 30 g,太子参、山药各 20 g,麦冬、石斛、当归、鳖甲各 15 g,生地、玄参、赤芍、山萸肉各 12 g,川芎、红花、地龙各 9g。每日 1剂,分早晚 2次分服。以 30 d为 1个疗程,连用 3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显效:UAER<20μg/min,并较治疗前下降≥50%;有效:UAER<20μg/m in但较治疗前下降 <50%,或 UAER>20μg/min但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UAER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见上升者。

2.3 结果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糖尿病在我国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的 1%上升到近年的 3%,DN在 1型糖尿病及 2型糖尿病发病中高达 30% ~40%与 15% ~20%[3],而以中老年性发病为多;特别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终末期肾衰竭,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发生与恶化。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它主要损害肾脏,累及肾脏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到间质,具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其中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是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之所在。

糖尿病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尿浊”、“水肿”等范畴。病机以气阴两虚、阴虚燥热、水湿瘀血内停为主,故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大法。方中黄芪、太子参性甘,入脾肺经,有补气生津、利水退肿之功;生地、玄参苦寒入肾经,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玄参清热凉血解毒;石斛、麦冬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滋阴润肺、清热除烦之功,与生地、玄参合用共奏滋阴清热之功;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红花活血祛瘀,四药合用,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鳖甲、地龙咸寒,滋阴潜阳,清热通络利小便;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山萸肉滋肾益肝。上述诸药融于一方,共收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董砚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4-137.

[2] 王海燕.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9-962.

[3] 林善锬.重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65-67.

猜你喜欢

玄参终末期肾衰竭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玄参环烯醚萜苷热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配比苍术-玄参药对中4种成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