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2010-09-15陆小聪李龙洙

体育科研 2010年3期
关键词:足球联赛联赛球队

陆小聪, 秋 鸣,李龙洙,陈 静

韩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陆小聪1, 秋 鸣2,李龙洙3,陈 静4

主要通过梳理韩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内含于其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同时在描述韩国职业足球的目标理念及其体制特征的基础上,以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观众上座率为观察点,分析了韩国职业足球的经营状况及其特点。

韩国;足球;联赛;职业联盟;独立核算制;观众上座率

韩国足球对于国人而言,可能不仅是韩国足球队在2002年世界杯赛场上,连克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超一流国际强队,获得第四名的骄人成绩,更在于20多年来,中国队“遇韩不胜”的噩梦般咒言。虽然这一“神话”在不久前的东亚四强赛上终于失灵了,但却并没有因此动摇有“太极虎”之称的韩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霸主”地位,即使是最近崛起的日本足球对此似乎也没有异议。

毫无疑问,韩国的职业足球代表了韩国足球的最高水平。或者换句话说,恰恰是韩国职业足球职业制度的建立才造就了今日韩国足球的辉煌。那么,韩国的职业足球是怎样一路走来?现在又是如何的状况?对于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又有哪些启示?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1 韩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历程

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在韩国近代化政策的影响下,西方的文化、教育和技术等开始在该国广泛的传播和渗透。如同其他非西方国家一样,韩国的现代体育也是主要通过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活动以及教会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立,而得到了逐步的普及和开展。在这些教会学校中,足球被指定为主要的教授科目,并在这类学校的运动会中定期地举办足球比赛。由此,足球运动首先在韩国的青少年学生中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随着足球在韩国普及程度的提高,首次全国性的足球比赛终于在1905年得以开赛。此后,足球逐渐成为韩国民众最为热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1.1 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起步

20世纪70年代以后,足球在韩国的人气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每场比赛的观众数跌破了千人以下。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韩国足球队在冲击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上的失利所导致的对于足球的失望和无奈情绪。其次是当时的韩国足球比赛场大多为土质的泥地,限制了足球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从而降低了足球比赛的观赏性,这也成为观众远离足球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九届亚运会上,韩国足球队在小组赛上分别以0:1和1:2输给伊朗和日本队惨遭淘汰,韩国足球由此跌入了一个低谷,也因此成为促使韩国足球界痛定思痛、锐意进取的契机。韩国足协在反省失败的原因之后,开始酝酿韩国足球的“职业化”之路,最终于1983年推出了韩国足球职业联赛,并将该年命名为“韩国足球振兴之年”[1]。

事实上,在韩国实行职业足球联赛的前一年(1 9 8 2年),韩国的棒球项目首先选择了职业联赛的模式,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在韩国先后于1980年与1982年出现了两支职业性的足球队,分别是“哈雷路亚”和“有工大象”队,但是真正推出职业化的足球联赛是在这之后的1983年,从时间的序列上看,可以认为韩国足球的职业联赛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韩国职业棒球联赛成功的影响。

韩国足协为了推出职业足球联赛制度,于1983年2月成立了由4名成员构成的“韩国足球超级联赛研讨委员会”,3个月之后,即在1983年的5月,开启了由5支球队参与的“韩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序幕。这是亚洲最早的职业足球联赛,虽然当时其职业化的程度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在5个参赛队中,仅有2个是所谓的职业球队,其他3个仍然是业余性质的球队,分别为近3年在实业队①比赛中成绩居前3位的大宇、浦项制铁以及国民银行等3支球队。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在面对困境之时,韩国足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职业化的方案,但在如何推行职业化的问题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就为此后韩国职业足球的曲折历程埋下了伏笔。

1.2 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足迹

1983年5月30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东大门体育场”,吹响了韩国足球超级联赛揭幕赛的哨声,历经4个月,在马山市落下了帷幕。虽然只有5支球队参加这次联赛,但却因此在韩国兴起了持续的足球热潮,为韩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足球人气的高涨,激励了韩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1983年12月,大宇队转为职业队,3天后,现代队诞生,同月22日LG也宣布加入职业联赛,开启了大企业参与职业联赛的新纪元②。1984年以后,“韩国足球超级联赛”形成了6支职业队和2支实业队等8支球队同场竞技的新格局,1986年由于第一支职业队“哈雷路亚”转为业余足球队,该年的超级联赛萎缩为5支职业足球队和韩一银行足球队参加联赛,韩国职业联赛进入低迷状况。参赛队的减少并没有立即导致足球人气的下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87年参加超级联赛的球队分布在韩国9大城市。观众总数达419 743名,每场平均20 924名。以足球人气持续升温为背景,1986年韩国国家足球队在时隔32年之后,再次闯进墨西哥世界杯决赛圈,同年大宇队在亚洲俱乐部冠军杯赛上获得了冠军。

此后,韩国足球超级联赛陷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期,开创初期的5支球队中,国民银行队和哈雷路亚队先后退出了联赛。另外,大部分的球队都是冠以出资企业的名称,加上各球队主场频繁的变动,使得球队与球迷之间无法建立坚固的连带意识,因而影响了球赛的关注度及其媒体价值。韩国足球协会因此于1994决然改组超级联赛,将其正式更名为“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简称K联赛。并且1995年开始,韩国足球协会明确要求各球队根据球队所在地,实行地域与企业联合冠名的方法,三星、现代等队因此改名为水源三星,蔚山现代等。此举极大地加强了当地观众对于所在地球队的认同及其支持度,从而使K联赛的人气得到了逐步的回升。1996年韩国与日本成功申办世界杯后,为韩国职业足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迎接2002年世界杯赛,韩国文化体育部以政府的名义要求韩国的十大主办城市③都要有自己的职业球队。1997年大田市民队加盟联赛,2000年,国民银行和汉城银行宣布成立职业足球队,使韩国职业球队数增加到了10支。

2002年韩国足球队在红魔们的声援下过关斩将,挺进世界四强之列,极大地鼓舞了韩国社会对于足球的关注,韩国足坛也因此刮起了一场扩军风,2003年大邱、光州成立职业足球队,2004年仁川队、2006年庆南队,2009年江原道队陆续成立。截止到2009赛季,共有15支职业队参加K联赛(见表1),在足协登记在册的职业球员有400余名。

K联赛是目前韩国唯一的职业足球联赛,而且它是一个封闭的联赛,即K联赛的加盟球队之间没有升降级制度的存在。在K联赛之下的足球联赛称为K2联赛,是成立于2003年的半职业足球联赛,同样也是封闭联赛,目前有12支球队④。

表1 2009年韩国职业足球联赛加盟球队Table Ⅰ Teams in 2009 Kore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

2 韩国职业联赛的体制特点

2.1 韩国职业足球的目标理念

足球是倍受韩国人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作为推进韩国足球职业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韩国足球协会专门设立了“职业联赛管理委员会”,1993年改组为“韩国职业足球联盟”,以统筹协调韩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开展。该联盟在成立当初,对在推进韩国足球职业化的意义和功能表述如下:

拥有悠久历史与传统的足球运动,在国内(韩国)出现了人气底下的状况,必须建立对策,重新振兴韩国的足球运动。为了在亚洲称雄并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推进韩国足球的职业化是必由之路。职业足球的发展,对于足球运动的普及以及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对于球队所在地域及其企业的宣传具有重要的价值。

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将足球职业化的最终目的定义为:

通过足球振兴体育文化,促进国民健康与身心的健全发展,同时为国际间的交流与亲善关系做出贡献。

根据这一最终的目的,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将其工作目标(version)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足球从小开始培养健康和热情的个性;足球衍生的情节,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动力(能源)。

·生活中的快乐在各领域创造出社会、经济性价值,足球为媒体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构造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活。

·通过足球改变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面貌,以对足球的热情和支持为基础,使K联赛走入我们的生活,形成大众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21世纪国际化的体育名牌效应。

为了达到以上这些发展目标,韩国职业足球联盟认为理想足球环境(基础)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大家都参加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世界

·任何人都能接触足球设施和环境

·国家队与俱乐部间协调和谐的环境

·塑造具有社会典范意义的足球运动员形象

以上这些关于韩国足球发展的目标和理念,是随着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发展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被认识和确立起来的。毋庸讳言,如果对照这些内容,韩国的职业足球显然还没有达到它所期待的状况,但这些目标理念由于事是一种规范性的准则,因而对于韩国职业足球的发展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2 韩国职业足球的组织结构

如前所述,“职业联赛管理委员会”为早期的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管理机构,其最初的人员构成为参赛球队的出资人5名,以及韩国足协代表2名。由于加盟“韩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球队同时有职业队和业余队,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在联赛的运营问题上经常发生意见的分歧甚至对立的状况。1987年,所有5个参赛队均为清一色的职业队,这些球队对韩国足协在职业足球发展方面的组织能力及其运营方针持有不同程度的异议,因此重新建立了由19人构成的“职业足球委员会”(KPFO),其下设的事务局完全独立于韩国足协,韩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从此进入了“独立核算制”的时代。

1993年,在“独立核算制”的制度框架下,正式诞生了“韩国职业足球联盟”(见图1),由韩国足协的会长兼任该联盟的主席,其他成员的构成为韩国足协代表2名,各加盟球队分别派出1名代表。

3 韩国职业足球的经营状况

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活动,职业体育赛事主要有3个收入来源,分别为门票收入、赞助费以及电视转播费,其中的后两项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观众上座率的左右,如果是一个满座的足球场,必然会引来众多的赞助商以及附加的电视转播价值。因此,观众的上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基本标杆。

3.1 韩国职业足球的“人气”

韩国的“足球超级联赛”在开幕之初,曾经吸引了韩国球迷的极大关注,平均每场比赛的观众数达到了近两万。但是由于韩国足协在经营职业足球问题上前后政策的非连贯性,过于简陋的比赛场地以及各队间“安全第一”⑤的比赛氛围,都使足球比赛变得乏善可陈,了无趣味,足球的人气因此急剧下降。根据1987年的统计数据,该年平均每场比赛的观众数仅为3千余人,与开幕之初相比下降了近80%。作为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韩国放送公司(KBS)逐年减少了对超级联赛的转播场次,因而日益下滑的足球人气遭遇了雪上加霜的局面。

进入90年代以后,韩国足球的人气逐渐出现了回升的迹象,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1)韩国国家足球队取得了墨西哥世界杯决赛的资格。(2)重组了以职业球队代表为主的“韩国职业足球委员会”。(3)改变了此前韩国放送公司(KBS)转播的独占权,而采取包括各民营电视台可以自由竞争的电视转播权招标方式。(4)加强球队与所在地域的连带关系,各球队冠以所在地域名称。(5)重建与新建足球比赛场地。(6)与日本共同获得2002年世界杯举办权。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韩国的足球人气得到了明显的回升,表2(见下页)为1996年至2006年间各球场每年观众总数与平均每场的观众数。虽然,由于地区间的差异,观众数也有所不同,但就总体而言,基本保持在1万名之间,由此也拉动并改善了K联赛整体的经营状况。

3.2 韩国职业足球的收支结构

虽然,由于地区间的差异,观众数也有所不同,但就总体而言,基本保持在1万名之间,由此也拉动并改善了K联赛整体的经营状况。表3是K联赛直接收入的主要来源。

表3 K联赛的直接收入源Table Ⅲ Direct Income Source of the Korean Football League

根据K联赛的经营体制,该联赛所获收入分别有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和各加盟球队共享,各加盟球队除了本队的经营收入外,另有从韩国职业联盟收入中的分配金(参见图2)。

表4、表5和表6分别为韩国职业联盟2002年至2004年的收入项目及金额以及K联赛加盟球队各项收入与支出的明细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1)可观赏性是一切职业体育赖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观众的上座率来体现。任何一项体育赛事,如果没有了观众,这一项目的生命力就会让人置疑,而对于职业体育赛事而言,它意味着市场失灵,职业化就成为一种无本之木。从韩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简史中,足以证明这个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我们从一些客观的数据中已经看到,韩国职业足球的兴衰起伏,至少可以通过每个时期的观众数来表达并验证,并且韩国足协为了提高K联赛的人气度,确实颇动了一番脑筋,比如明确规定所有K联赛的加盟俱乐部,必须冠以所在地域的名称,以加强俱乐部与当地足球观众、企业以及地方组织间的连带意识等。

表2 1996年至2006年间各球场每年观众总数与平均每场的观众数Table Ⅱ Annual Total Audience Attendance and the Average Attendance Per Match in 1996-2006

表4 韩国职业足球联盟收入构造(单位:韩元)Table Ⅳ Revenue Structure of the Korean Football League (Unit: Korean Won)

事实上,职业赛事的可观赏性,即所谓一场球赛是否好看,其影响因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时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以职业足球赛事而言,比赛双方竞技水平的高低,无疑是衡量这场比赛可观赏性的重要指标,但它肯定不是一个唯一性的指标。在英国的足球联系中,一些水平并不高的二流、三流球队间的比赛,同样会有较高的关注度,这是因为这些球队虽然水平不是很高,却各自有一大批死心塌地的“拥泵”。因为历史、文化和地域性等原因,这些铁杆球迷与相关的球队间形成了生死与共的情感,对他们来说,自己所拥戴的球队的比赛,就是好看的,即使水平不高,有时甚至输得一败涂地,他们也会不离不弃,理由只有一个,那是他们自己的球队。同理,有谁会因为自己的家人受到挫折和失败而鄙视并抛弃他们呢?

(2)如同日本的职业足球联赛一样(J联赛)一样,在韩国的职业足球联赛的运行机制中,对职业足球联盟和各

表5 K联赛加盟球队的各项收入(单位:百万韩元)Table Ⅴ Different Revenues of the Korean Football League Teams (Unit: Million Korean Won)

表6 K联赛俱乐部支出明细表(2003年)单位:百万韩元Table Ⅵ Expenditure Details of the Korean Football League Clubs in 2003 (Unit:million Korean Won)

职业体育专题研究67加盟俱乐部间的利益分配做出了较好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合作共赢、利益均沾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说,联盟与各俱乐部间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性伙伴关系。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一个俱乐部因为过于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使其他球队毫无发展前景和生存空间的话,那么,这个俱乐部即使“一家独大”,但却因为失去了可以与之想媲美的“对手”,联赛本身就会变得毫无悬念,当然就谈不上精彩和好看了。还有一种情形,作为联赛的管理机构,无论是以联盟的形式,还是用其他的任何名义,如果高度垄断了通过联赛所带来的收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甚至将联赛的利益从属于其他的政策性目标,则将严重地挫伤各加盟俱乐部经营投入的意欲。任何一种不能预期有相应产出的投入,都不可能长久,特别是当这种投入是一种经济行为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推理的话,假如因为联赛的相关制度设计,决定了各加盟俱乐部难以通过参加联赛本身收取到相应投资回报的时候,那么已有的投资行为或者是一种有限的短期行为,或者是另有所图,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的畸形行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就职业联赛而言,显然都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健全状态。

如前所述,K联赛的经营体制明确界定了该联赛所获收入分别有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和各加盟球队共享,各加盟球队除了本队的经营收入外,另有从韩国职业足球联盟收入中的分配金,“独立核算制”是这种分配制度的合法性基础。由于韩国职业足球联盟的主要成员分别来自于各加盟球队的代表,这样的制度性安排,保证了有关K联赛的任何动议和决策,必然是和各加盟俱乐部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并且它们不会是“一纸空文”,放在文件柜里做摆设,而是一种必须予以执行的行动准则。

(3)韩国足球的职业化起点可以回溯到1983年的“韩国超级联赛”,5支球队中仅有两支是职业球队。此后该联赛的加盟球队在数量上有增有减,但在1987年成立“韩国职业足球委员会”(KPFO)以后,确立了加盟该联赛的准入制度,即参加该联赛的球队必须具备职业队的性质,达到联赛所要求的竞技水平以及相关要求。1994年改组为K联赛后,更是提高了加盟联赛的准入门槛。2000年,K联赛的加盟球队仅有10支,这与足球在韩国广泛的普及度以及高涨的人气度相比,实在不能谓之多,何况是作为即将开赛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主办国。经历了数十年的磨合和历练,K联赛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只有15支加盟球队,“韩国职业足球委员会”(KPFO)“宁缺勿滥”的加盟条件,促使在K联赛各加盟球队间具有一种作为职业球队的同质性,从而使联赛K联赛的比赛质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

必须重申的是,高度的可观赏性是职业体育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而一场竞争激烈、精彩纷呈的比赛,则是职业体育作为一个产业所必须倾心打造的核心产品,非此不足以赢得观众,不足以占有市场。高水平的比赛离不开高水平球队的参与,而且要求其对手也必须具有大致相当的竞技水平。两队之间水平差距过大的话,形成不了激烈的对抗,犹如大人欺负小孩,只会让人索然无味,当然就毫无精彩可言了。由此看来,为了保证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质量和竞技水平,对于申请加盟的球队按照准入条件进行严格把关,避免“放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功利主义做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必须一以贯之的予以实施。

结语

即使在亚洲,K联赛也不能被称为是一个最佳的足球联赛,因为这个桂冠早已被日本摘取了,甚至到今天也看不出它有让贤的迹象。但是通过对于韩国足球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的一个事实是,韩国的足球运动的发展虽然远未达到完善,但它始终处在一个求变的状态之中,逐渐沿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这里至少有两种因素在起着推动性作用,首先是一种不以亚洲老大自居,而是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其次是有一个的意见表达的诉求与途径,而职业足球联盟体制则为这种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合法的渠道。

注释:

①由企业出资组建的球队,球员是该企业的员工,不以足球为业,主要是在业余时间代表企业参加训练和比赛。

②1984年“浦项制铁”转制为职业队,1988年11月,城南日化天马职业足球队成立,1989年开始参加职业联赛。

③当时在十大主办城市中只有光州、大丘、仁川和本归浦还没有自己的职业球队。

④韩国足协曾经计划制定一套K联赛和K2联赛间的升降级办法,但最终没有实行,其原因主要在于加盟K2联赛的球队均为半职业队,尚不能达到参加职业联赛的基本条件。

⑤不求取胜,力争不败的原则。

[1]黄義龍.韓国と日本におけるプロサッカーリーグに経営、組織運営に関する研究[C].日本体育大学大学院修士論文, 1996:28

[2]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关于建立职业足球联盟的参考资料[C]. 1982:3-5,

[3]黄義龍.韓国と日本におけるプロサッカーリーグに経営、組織運営に関する研究[C].日本体育大学大学院修士論文, 1996:37

(责任编辑:陈建萍)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the Professional Football in Korea

LU Xiao-cong, QIU Ming, LI Long-zhu,et al.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football in Korea and explores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depicting the object concept and system feature of the Kore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operational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football in Korea from the aspect of the audience attendance rate in Kore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

Korea; football; league; professional league; independent accounting system; audence attendance rate

G80-05

A

1006-1207(2010)03-0063-06

2010-04-27

陆小聪,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1.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大学 社会学系 上海 200444;2.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3. 江苏大学,镇江 212013 本文通讯作者;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足球联赛联赛球队
菜鸟球队菜鸟兵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认识足球(九)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