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郦道元的挽歌

2010-09-11编辑于翔汉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水经注

文/任 红 编辑/于翔汉

郦道元,字善长(约470—527),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横向比较,在全球范围内看,郦道元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纵向观照,即便通览中国历史,也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遑论与之比肩?

我们来讲他的故事。他怎样由一个资深的公务员,变成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怎样由一个戎马倥偬的将军,变成恶名昭彰的“酷吏”?怎样由一个凡人,变成一门学问?

郦道元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没能亲赴南朝统治之下的三峡。不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和”,统一倒也真的不远了。摄影/肖萱安

童年时期的那条拒马河,仍旧是郦道元唯一的精神家园。多年之后,这条流淌在他心中的河,没有变得暧昧模糊,而是更加一往情深。图为河北南湖及周边拒马河。摄影/张恺/CFP

如果可以用全球化的眼光打量那个时代,欧罗巴正处于中世纪的茫茫黑暗,墨洛温王朝联合罗马教廷,占据了高卢在罗马的全部领土;教廷一方则牢牢钳制着教育和文化,还将著名的古罗马图书馆付之一炬。而当时,中国则是处于南北朝分裂期。游牧民族越过长城的藩篱,上演出着一场“变夷为夏”的自身嬗变。在思想上,伟大的神灭论已经诞生。

这就是郦道元生活的时代一一国家尚不统一,人生充满变数,民族冲突没有止息。但即使用最挑剔的眼光看,那个时代的中国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而生活于那个时代的郦道元,同样具有着鲜明的先进性。

横向比较,在全球范围内看,郦道元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纵向观照,即便通览中国历史,也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遑论与之比肩?

我们来讲他的故事。他怎样由一个资深的公务员,变成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怎样由一个戎马倥偬的将军,变成恶名昭彰的“酷吏”?怎样由一个凡人,变成一门学问?

含着银汤匙出生

郦道元正是这个家世煊赫、皇恩日隆的家庭的长子。日后世袭爵位、出将入相,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在拓跋的铁骑征服了这片土地之后,他们反被这片土地的文化倾倒了。拓跋氏既没有搞种族灭绝,也没有搞文化歧视,甚至到了拓跋宏这一代君主,还号令全民汉化,从语言到服饰,甚至姓氏,统统要改。

这若给今天力倡文化多样性的学者看到,无疑要斥责拓跋宏的专制,而拓跋宏确实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但趋势无法改变,历史不开倒车。当游牧的生活方式转为农耕,胡服骑射也是该退休的时候了。即使真有人着跳着脚指着鼻子骂他数典忘祖,也阻挡不住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时的北魏是个比较宽容的、充满进取心和激情的朝廷。贡献卓越的汉族人,完全可以同鲜卑贵族平起平坐。郦道元的父亲郦范更是几经升迁,由小小的给事东宫,官至尚书右丞、青州刺史,直至贵为范阳公,是朝堂上爵位最高的异姓大臣。

而郦道元,正是这个家世煊赫、皇恩日隆的家庭的长子。日后世袭爵位、出将入相,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事实也正是如此。郦道元的入仕阶段,几乎是和北魏的黄金时期同步的。甚至在拓跋宏33岁中道崩殂之后,虽然中兴戛然而止,国势日渐衰微,朝廷奸臣当道,皇室奢靡淫乱,但这一切似乎暂时还没有影响到郦道元的仕途。

郦道元真可以说是个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孩子,几乎幸运得过了头。

令人惊奇的是,即使郦道元的名字,与皇族的姓氏同音同字(拓跋氏改汉姓元),也并没有出于避讳之礼,需要改成其他。也许这在当时根本不成问题,没人会把这看作是僭越或者欺君,这不过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巧合而已。

有趣的是,这“不合规矩”的事儿,还有一桩。即是:郦道元在《水经注》里面,举凡北方河流即用北朝年号,而南方河流则有南方年号。比如,在《江水注》中,宋刘裕的“元嘉”年号就出现了三次;在《温水注》中,这个年号出现了四次。

身为北朝的重臣,郦道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不怕朝廷来问责,为他的不谨慎付出昂贵的代价吗?又或者他是来挑战皇权的底线,根本无视官员的戒律?抑或是,鲜卑皇族原本就洒脱得很,并未全盘受到汉族文化习惯的影响,就像郦道元根本不用改名字一样。无论如何,当清朝的学者们发现这个问题时,他们大惊失色了。

拒马河畔的少年

童年时期的那条拒马河,仍旧是郦道元唯一的精神家园。多年之后,这条流淌在他心中的河,没有变得暧昧模糊,而是更加一往情深。

他在《水经注》里写道:“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

即使是丰水期,今天的拒马河也不过是一条涓涓细流,很多旅行者在其中跣足嬉戏。野三坡的青山绿树、小桥人家间,旅行者既不知道,也无从想象,在郦道元的时代,这条河流曾经涌动着怎样的波澜壮阔。

拒马河,北魏时称巨马河。《水经注》载:“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容城北临拒马河,郦家世代居住在拒马河畔。

公元467年,2岁的郦道元随母亲回到故乡容城郦亭。谁会知道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童年时期的那条拒马河,是郦道元的精神家园。多年之后,这条流淌在他心中的河,没有变得暧昧模糊,而是更加一往情深。他在《水经注》里写道:“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又说:“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其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又东径容城县故城北。又东,督亢沟水注之,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

居停过这里的名人也很多,很多都是激励人争相效尤的英雄。《水经注》载:“又东径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孙畅之《述画》有《督亢地图》,言燕太子丹使荆轲赍入秦,秦王杀轲,图亦绝灭。”

拒马河畔的朝朝暮暮,孩提长成了少年。这八年的时光,是无法抹杀的。对水的爱,已经根植在郦道元的心里。他要看遍这天下的水。

郦道元的精神家园——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拒马河风光。 摄影/陈占五/CFP

比《水经》更伟大的《水经注》

《水经注》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地理著作。成书于郦道元的后期,正是灵太后临朝,国家颓势不可挽回之际。后来,关于水经注的研究,竟形成了一门学问,是为郦学。

西晋末年,荀绰撰写《九州记》,稍后乐资亦撰写《九州志》。东晋初年,王隐撰写《晋地道记》。不久,北方阚骃的《十三州志》,佚名的《大魏诸州记》,陆恭之的《后魏舆地图风土记》纷纷问世。

而南方刘宋何承天和徐爰,不约而同地撰写了《州郡志》,此外齐刘澄之的《永初山水记》,梁吴均的《十三州记》,陈顾野王的《舆地志》也诞生了。除了这些全国地理著作,为数众多的区域地理著作也不断涌现。

地理学者们“访读搜渠,缉而缀之”,终使当时的地理著作摆脱了先秦作者漫无节制的想象,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盛况空前的地理著作盛宴。

《水经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达到了独步天下、无出其右的程度。《水经注》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地理著作。成书于郦道元的后期,正是灵太后临朝,国家颓势不可挽回之际。后来,关于水经注的研究,竟形成一门学问,是为郦学。

《水经》有两部,一部为桑钦所著,一部则是无名氏所著。郦道元选择做注的这一部,就是无名氏的那部。在《水经注序》中,郦道元写道:“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

应该说,郦道元这番略带狷狂的言语是极有见地的。他毫不客气地指陈前辈地理著作的缺陷,立志写作一部能够超越它们的书。显然,他做到了。

郦道元的《江水》虽被收入中学乃至高校的语文教材,被无数人学习和背诵,但是郦道元本人却从来没有来过三峡。他当时依据的蓝本是南朝袁山松的作品《宜都山川记》。

在整个自然界,郦道元把水放在至高的位置。他在《水经注序》引《玄中记》道:“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水经注》是一部以水道为纲的区域地理著作,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记载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和河渠水利工程。此外,还记录了许多水灾和以水代兵的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郦道元的《江水》虽被收入中学乃至高校的语文教材,被无数人学习和背诵,但是郦道元本人却从来没有来过三峡。他当时依据的蓝本是南朝袁山松作品《宜都山川记》。

袁文中载:“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对照“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停午夜分,不见曦月”等,不难看出加工的痕迹。

郦道元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没能亲赴南朝统治之下的三峡。不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和”,统一倒也真的不远了。

名垂《酷吏传》

在二十四史中,魏收执笔修编的正史《魏书》,因为“党齐伐魏”的嫌疑,被称为“秽史”。在这部赫赫有名的烂书里,郦道元被写入了《酷吏传》,与其他几个真正的酷吏在一个章节。

对照他们的事迹,则不难发现,郦道元不过只是“秉法清勤”、“威猛为治”,“素有严猛之称”,至多只是管理手段失当,得罪了地方权贵,并不像其他几位酷吏都是货真价实地作奸犯科。

在太和年间,郦道元任尚书主客郎,是跟随皇帝左右的近臣。在郦道元成为东荆州刺史、领辅国将军的时候,执法手段过于严厉,惹上了官司,不得不挂印而去。朝廷也只是为了暂时平息“民怨”,罢了他的官。不久,郦道元又当上了河南尹,不降反升了。

肃宗年间,中央要将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等地,并镇改州,郦道元也奉召担任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可谓权倾一时。

《魏书》中证明郦道元“严猛”的例子,竟然是个痛击权贵、维持正义的故事。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信嬖近丘念,则丘念也恃宠而骄,干预选州官的政事。郦道元找了个机会,拘捕丘念。汝南王元悦是灵太后的儿子,为了丘念,他去托请母亲的路子。郦道元则趁敕令尚未下达的当口,处死丘念,以绝后患。

郦道元担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之时,由于刺史于劲忙于西讨关中,他代理了三年的职责。《北史》称他在任期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唐朝李延寿的《北史》则要公允得多。《北史》称:“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今日之三峡,已全然不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了。 摄影/李风

这里,“执法清刻”是被引为一种正直的为官品格。郦道元担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之时,由于刺史于劲忙于西讨关中,他代理了三年的职责。《北史》称他在任期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来,郦道元试守鲁阳郡,为当地的原住民开办学校,进行启蒙。这无疑也是义举一桩。《北史》称:“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郦道元还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华,所谓:“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魏收为首的《魏书》编委会班底,既缺乏秉笔直书的坦荡,又缺乏择选事件的公正,拿郦道元一例而言,则有意无意地曲解郦道元,使他成为千古冤臣,难怪会被人骂了那么久!又或者,毕竟李延寿的一方,距郦道元的年代已远,不牵涉各方利益,实在比魏收洒脱得多,不至于做出毁誉的事来。

阴盘亭的生死时刻

郦道元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处死丘念,跟汝南王元悦结下了梁子。元悦一直都在等待一个复仇的机会。机会竟然来了。

灵太后执掌的北魏,纲纪混乱,民怨沸腾。雍州刺史萧宝夤有意谋反。元悦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他向朝廷举荐郦道元担任关右大使,去探听萧宝夤的虚实。郦道元明知是计,但不好反驳,只好带着兄弟和儿子,踏上了去雍州的路。

朝廷的这个举动,无疑将在反与不反之间举棋不定的萧宝夤推了一下。萧宝夤命手下郭子帙伏击郦道元。深谙兵法的郦道元见形势不妙,选择了高处的阴盘驿亭作为据点。战斗很快陷入了僵持。但不久,郦道元即发现自己的劣势一一阴盘亭在冈上,取水却是在冈下,他们只好在就地凿井,但挖了十余丈,还是没有挖到水。

战斗的优势向着郭子帙一方倾斜了。郭子帙似乎也明白郦道元的困境,他不再发动进攻,而是以逸待劳,层层地围住阴盘亭,不给郦道元突围的机会。最后,趁郦道元一行水尽力屈之际,杀将上来。郦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郦家几口,也被杀害,令人扼腕。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这位最伟大的河流人文地理学家唱了一支挽歌。我们不管他曾经担任的官职品级有多高,不管他权倾朝野排场有多大,不管他死后被追谥了多少虚名……我们尊重他,只因为他的品格,和能与他品格相辉映的不朽的《水经注》。

一切总有终结的时候。这位名满天下的郦道元,因水得名,也因水而死了。

猜你喜欢

水经注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水经注》与唐代地志所载保定人文遗存的文献价值
书写新时代洛阳的“水经注”
从典籍文献辨析成纪故城、显亲故城的史迹脉络
《水经》关于澧水起源首句的句读分析
《水经注》选读
《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引《水经注》考
2000年以来《水经注》词汇研究综述
当代《水经注》
《水经注》中的兵要地理与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