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变暖:珍惜我们的气候资源

2010-05-24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摄氏度气候变化二氧化碳

文/ 华 凌 编辑/ 任 红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同时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如果不缓解气候变化,保护地球气候系统,我们的生存空间将大大压缩。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气候变化:2050情景”的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张称意博士从温室气体(GHG)、温度、降水格局以及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等方面,展示了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

CO2变浓,人类之过

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近150年来的不断攀升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碳的曲线具有吻合性。

张称意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和总量都在上升。在南极,由于温度低,降雪不能融化。不断堆积的降雪会在其中羁留一些气泡。科学家对不同深度的冰芯进行钻探取样,提取其中的气泡,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并进行同位素定年,即可获得地球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信息。依据现在可获得的冰芯资料,现在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是近80万年以来最高的。

尽管现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近80万年来最高的,但其同位数值却并不高。可以推断:现代高浓度的大气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生成年代久远的碳。而这部分碳正是来源于人类燃烧埋藏在地下生成年代久远的化石燃料。所以大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不是自然过程产生的,而是人类排放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近150年来的不断攀升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碳的曲线具有吻合性。

对大气直接的测定结果表明:现在地球表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突破了380ppm(即一百万份的体积中含有380份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的大气温室气体,必然会增强其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仍在持续

即使是保守的估计,现在人类停止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无法从现在的高浓度立刻下降到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地球的温度仍然会上升,上升的最可能值是0.8摄氏度。

对地球表面大气温度的直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表明:从1906到2005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的趋势为每十年0.074摄氏度,从1956到2005年的五十年间增暖趋势达每十年0.128摄氏度,接近近百年增温趋势的2倍,从1981到2005年的二十五年间增暖趋势达每十年0.177摄氏度,为近百年增温趋势的2.4倍,表现出增温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呈加速的势态。当然其中也可能叠加了自然变率,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暖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发展。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会上升的最可能范围是1.1—6.4摄氏度,但仍有可能会超越或低于这个范围。即使最保守的估计,现在人类停止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无法从现在的高浓度立刻下降到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地球的温度仍然会上升,上升的最可能值是0.8摄氏度。

降水条件,将更恶劣

全球的降水格局也发生了变化,降水条件变得恶劣了,出现暴雨和洪涝的几率上升了,水土流失呈加剧的势态,降水的可利用性在下降。

近100年来,我国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呈现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振荡。在上世纪30—40年代和80—90年代降水偏多,其他年代降水偏少。中国的年降水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近50年来我国的华北、东北东部和南部、西北东部等区域的年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长江下游、江淮地区、华南和西北地区大部的降水量却有比较明显的增多。

全球各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摄影/EG365/CFP

部分物种,面临灭绝

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认为,当温度再上升1—3摄氏度,大约30%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生物与生态系统在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生物的发育节律与物候现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植物的展叶期提前、开花期提前和枯黄落叶期推迟,生长季节延长,以及迁徙动物的迁徙时间改变等。

事实上,地球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物发育规律的改变,有可能使在长期进化中建立起来的物种间关系发生改变,使一些物种面临着灾难。英国有一项研究显示,大山雀是迁徙的鸟类,每年春季迁飞到英国进行繁殖,所依靠的食物是英国当地的春季开花结实的植物果实。由于近年来的气候增暖,当它迁飞到达英国时,那些植物早已开花结实,可供采食的果实大大减少,造成了这种鸟的种群数量在近年来急剧下降。所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生物种要么适应气候变化而改变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要么面临着灭绝的风险。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认为,当温度再上升1—3摄氏度,大约30%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地理空间分布也因受气候的增暖、降水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而发生改变。我国黑龙江张广才岭南坡老秃顶子、长白山北坡的岳桦—苔原过渡带、五台山高山带等,都观测到了林线上部树木更新增加,幼年龄树木的密度增大,树木种随着气候变暖有整体向上迁移的趋势。

气候变化还会对生态系统施加直接的影响来改变其结构与服务功能。最后张称意说,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变化可能出现得早一些,而有的则可能晚一些。但人类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趋利避害,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仅26%的青年人对气候变化感到担忧

气候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我们不可能离开温度去生活,而这个温度就是大自然气候无偿提供给我们的。

在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科技日报》等媒体共同在中国青年职业人士中开展的迄今规模最大的针对气候变化态度的调查中,只有26%声称对气候变化感到担忧,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此次调查共计超过22000名青年专业人士通过网络、访谈及讨论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97%的受访者是学生或在职人员,92%的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

针对这个结果,当场嘉宾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博士指出:这个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们知道气候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我们不可能离开温度去生活,而这个温度是大自然气候无偿提供给我们的。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大气中含有温室气体,这个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保持在平均负15摄氏度左右,如果没有这个温室气体,我们的生存空间会极大地被压缩,甚至没有。空气的流动,来自于海洋蒸发的水汽,没有水我们是活不下去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培养环保意识,要关注真正生活的环境,关注我们的大气,关注对我们生活有重要影响的资源,我觉得这是需要努力和做出改善的一个方面。

猜你喜欢

摄氏度气候变化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守护1.5摄氏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跟踪导练(二)(2)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