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2010-09-10徐友洪张学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能力

徐友洪 张学辉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衢州 324000

作者:徐友洪,讲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张学辉,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计算机教学。

1 引言

当前,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级学校都在进行着深刻的信息化变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他们不仅肩负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任,还起着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只重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部分或完全忽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科研方法的培养,致使师资培养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造成信息技术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如何培养出具备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现代化社会素质的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师资,是值得每一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2 地方高校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急剧增长,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理工类高校、职业技术类高校都纷纷开设此专业。2008年底,我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教育技术本科专业,1 600多所高校开设计算机教育专业,而这些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地方性高校。地方性高校每年可以培养大约2万名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而这些毕业生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力军。

根据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国有60多万所中小学,按照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标准,每一个学校至少需要1~2名信息技术教师,那么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数量至少在60万以上,在未来2~3年之内就实现这个教师数量的突破,是摆在所有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也因此必然导致培养使用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培养的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各校在专业建设上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多数新办专业的学校对专业发展仍感到很困惑,都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课程设置问题等。有研究者把这种快速急剧建立的专业叫做学科建设中的“异化”和“变形”,这是一种类似于经济学中的“泡沫”的现象。因此,基于以上情况,为了满足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以及培养出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去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地方高校必须承担起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建立一套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的规范的体系。

3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3.1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

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至少需要3种知识以确保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即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有关学生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图1表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在这些知识领域的交集(图中阴影部分)上进行教学工作的。

图1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知识领域

而仅具备这些知识,还不足以显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独特地位,保障其成为课程整合乃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为此,又勾勒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结构的理想框架,见图2。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教育教学领域知识”“通识知识”和“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三大领域内,一般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知识占有量有所不同:对于教育专业知识的占有量,普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IT人员;对于通识知识的占有量,普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IT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占有量,普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IT人员。

图2 普通教师、IT专业人员及IT教师理想知识结构比较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三个公式只是一个相当理想的状态而已,因为现实情形并非总是甚至常常不是如此,例外随时存在。

3.2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专业能力不可能超越上述框架的“束缚”,因此构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只能以上述框架作为参照和导引,对内容进行“发酵”,为信息技术教师量身定做一套专业能力体系。笔者认为,这套体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具备教学设计、多种媒体教材编制、教学组织管理调控、语言表达、软硬件操作、资源利用、学习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创新等10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十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应对信息化教学需要具备的能力。

2)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其应用(其中主要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首先,应该具有管理能力,包括对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其次,为了提高其他教师和员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应具有宣传和组织能力。最后,学校信息化的实现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设计者(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育技术领导能力,对教育政策、教育经济等宏观分析能力,高度的宏观规划能力和对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的深刻理解。

3)一般能力。除了完成上述两大使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备一些一般能力。比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关系,还要经常面对各种业务和社会关系,因此应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动态,这一过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全程参与,为有关领导制订科学的决策和计划提供详尽的信息资料、合理建议和可行方案,因此应具有参与决策计划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诸多课题有待研究攻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等。

4)较高层次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也可以称为自我发展能力,可以保障信息技术教师获得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包括自我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我适应能力是指信息技术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应该厘定自身角色,并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创新能力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开拓进取;反思和终身学习是两种高品质的能力,反思可以累积和丰富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能力,而终身学习则保障教师“青春常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总之,自我适应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反思是发展的润滑剂,终身学习是发展的源泉。四者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4 信息技术教师人才培养的实践

4.1 课程设置的构建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规格的着眼点。要开发出一个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就必须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体系为导向,加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参照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标准来构建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职前培养课程体系。按照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将信息技术教师职前培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3个部分。

专业基础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原理与结构、数模电路、计算机网络基础、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传播学、信息技术发展史、新课程培训等。

专业主干课程有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导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等。

专业选修课程有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与网络维护、网络课程开发、平面图形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检索与利用、专业英语、信息素养伦、信息伦理学、C++程序设计、动画设计、摄影摄像技术、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校园网管理与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及动态、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等。

4.2 做好教育见习工作

通过教育见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开阔视野。教育见习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要根据见习学校实际,尽可能组织大部分学生深入见习学校,同时也可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校上观摩示范课。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示范像带。通过观摩,然后组织评课,掌握上课的方式方法,掌握课堂评价的方法和评课技巧。

4.3 教育实习体制的构建

毕业实习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毕业实习能使学生了解未来从事职业的实际,获得对职业的初步认识以及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检验。因此,要十分重视教育实习,保障充足的实习时间并指派优秀的教师给予指导。

1)注意教育实习前准备,加强实习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笔者认为实习准备工作应该于正式实习前一个学期开始,要对学生开设实习指导方面的功课,指导的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岗位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要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单位的工作氛围、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将对实习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加强实习内容的多样性。科学合理地选择实习时间,避开毕业前找工作和考研的特殊忙碌时期,而且实习时也要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一般选择大三时间段最好。当然,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学生加强沟通与协商,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实习时间。

教育实习内容需要更新,需要多样化。在熟练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等方面的实习。另外,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进行课程整合,实现探究性学习。对实习学校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技术。对有条件的学校,实习生也可以帮助他们设计或者建设多功能教室及多媒体网络教室。如果由于实习学校方面的原因,安排不了实习生进行讲课,可以组织实习生开展教育调查,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教育研究打下基础。

3)构建实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整改效果。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实习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实习结束后要认真评价整改,不能让教育实习的评价流于形式,要实事求是反应实习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实习结束的评价中对实习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分类估值,显示差异。在这种评价体制下,实习生能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充分的实习反馈整改意见。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力军,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他们具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势。然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应该面向中小学的需要,既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能力,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由于笔者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及研究时间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于今后不断改正、充实和完善。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刘家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办法的探索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5]龚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研究[J].福建电脑,2004(06)

[6]刘磊.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7(09)

[7]何明华.信息技术教师培养规格的研究与实践[J].师范教育,2002(04)

[8]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9]林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10]缴洪勋.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