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因素分析*

2010-09-05刘月兰汪学华

关键词:人口新疆发展

刘月兰,汪学华

(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因素分析*

刘月兰1,汪学华2

(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该文以人口安全发展为视角,从人口增长、人口地域分布、人口民族构成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发展存在高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就业人口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以及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未来可能面临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加剧,人口素质偏低会削弱社会经济对人口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等人口安全隐患。

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

人口安全是关系到人口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人口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者们对于“人口安全”的解释有着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主任张维庆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安全”的概念,他指出:所谓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1]。

新疆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人文环境属于多民族聚居,多文化融合,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在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中,人口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从安全视角深入分析新疆人口自身的内在性人口安全因素,审视新疆人口各个变量的变化,可以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问题

(一)人口的高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

由于国家在新疆实行的特殊人口政策和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新疆人口发展变动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统计资料显示,新疆总人口由解放初期的433.34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 130.81万人[2],五十九年间增加了1 697.47万人,增长了3.92倍,年平均增长29.2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2.8%。由于受人口惯性增长和较宽松生育政策的综合影响,与全国同期相比,人口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图2)。2008年全新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高达16.05‰和11.1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1和6.09个千分点(全国分别是12.14‰和5.08‰),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19.62‰,高出全区水平8.45个千分点。未来新疆育龄妇女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育龄妇女总数将由2003年的547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658万人,增长幅度将达到20.3%。不断增长的育龄人口,使今后50年年均自然增长人口在20万人以上,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仍高达8.44‰,而同期全国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6‰左右[3]。据测算,自2005年开始,新疆已经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增长的势头还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新疆人口的高增长率与高增长量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并存。

图1 1949-2007年新疆人口出生率与全国的对比

图2 1978-2008年全国、全疆、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对比

(二)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

新疆人口地域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不平衡。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决定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在有限的绿洲,在占土地面积仅4.2%(约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上分布着全疆95%以上的人口, 2007年新疆人口密度平均为12.6人/平方公里,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7~9人/平方公里的标准,绿洲人口密度更是高达286人/平方公里[4]。

目前,南北疆人口已呈现均衡发展的局面。截至2008年底,南疆和北疆人口分别达到950.5万人和938.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4%和44.8%。从各地州情况来看,2008年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比例最高,为20.7%,其次是喀什地区占17.7%,乌鲁木齐市居第三位为11.08%。南疆人口主要集中在喀什、阿克苏及和田三个地区,三地区合占全疆的37.26%。北疆人口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两地合占31.77%。

受历史、自然、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新疆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有较大差异性。除了汉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较为分散分布的特点外,其他民族人口的分布都有自己的集中分布区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吐鲁番六个地州,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都在55.37%以上,其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个地州少数民族人口达90%以上(见表1)。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高度集中在南疆地区,其中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喀什、和田和阿克苏三个地区,三个地区合占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总数的71.5%;柯尔克孜族高度集中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比重达到76.5%;塔吉克族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比重达到82.7%。北疆地区民族分布较为复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地区,除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满族外,其他民族成分都居全疆之首。

表1 新疆各地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单位:%

(三)就业人口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

2008年底,新疆就业人口达到847.58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构成为49.71:14.16:36.13(如表2所示)。自1990年到2008年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缓慢增加,比重处于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略有增加,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急剧增加,所占比重也大幅度提高。总体来看,目前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仍然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

表2 不同年份新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情况

(四)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2005年新疆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仍然达8.32%;全区人口中,具有初中和小学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为31.56%和32.1%;6岁及以上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研究生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为:24.41%、21.02%、4.98%、3.32%、0.02%。

2008年,全疆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为108.44人,中学文化程度人数为696.24人,而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为911.60人。初中毕业生、小学生升学率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39.78%、100%和99.55%[2],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75.3%、99.9%、99.5%。相比全国水平,新疆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偏低,也就意味着有60.22%的初中生没有升学,而是直接走向社会,影响到总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未来面临的人口安全隐患

(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成威胁

虽然,新疆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发生了转变,但由于受人口惯性增长和较宽松的生育政策的综合影响,仍然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的几个省区之一。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新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却在持续减少。1990年到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由0.2公顷下降到0.18公顷;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由5 781m3/人下降到4 168m3/人 。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新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经凸显[5-9]。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仅不会得到缓解,而且会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而日益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增长较快将制约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部分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加剧了人口风险

新疆人口比重较高的六个地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吐鲁番地区,在较高的人口自然增率水平下,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与人口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08年,人均GDP居于全疆后五位的分别是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全疆30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有28个在这五个地州。2008年,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总人口占全疆人口的29%,生产总值合占全疆的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占全疆的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占全疆的7.83%[2]。

总之,新疆部分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已经显现,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协调,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导致地区社会不稳定,加剧人口风险。

(三)人口素质偏低削弱了社会经济对人口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新疆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人口素质不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使人口持续高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导致经济积累水平偏低,使得社会对教育的进一步投入减少,对社会公共品包括医疗卫生设施的投入也将相应减少,保障人口健康的能力就减弱,如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人口素质的较低水平必然会削弱社会经济对人口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三、新疆人口安全发展的建议

基于对当前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根据区情及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降低生育水平,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防止人口的过快和盲目增长。

(二)解决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培育多样化的特色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把减缓贫困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

(三)加大对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青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并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提高人口的素质;加速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人口发展的保障能力。

(五)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高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支撑能力。

[1]张维庆.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协调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12):4-7.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谢其元,苏成.新疆人口形势报告[J].新疆社会科学, 2008,(1):120-138.

[4]满苏尔·沙比提,热合曼·玉素甫.建国以来新疆人口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07, (6):114-120.

[5]童玉芬.中国新疆的人口与环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6]田长彦,宋郁东,胡明芳.新疆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沙漠,1999,19(3):214-218.

[7]钱云,郝毓灵.新疆绿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8]朱晓.新疆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基于生态足迹理论[J].生态经济,2007,(3):110-114.

[9]刘雅轩,张小雷,雷军.新疆适度人口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35-40.

(责任编辑:李 平)

An Analysis of the Endogenetic Population Security Factors in Xinjiang

LIU Yue-lan1,WANG Xue-hua2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Teachers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2.Xinjiang Reclamation and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ndogenetic population security problems in Xinjiang from the aspects of population growth,populatin’s regional distribution,national constitution,population quality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population there are coexistence of high growth rates and high growth volume,uneve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high concentration of employment in teh primary industry,and low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In the future there are hidden problem in population security,such as pressure on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by the continual increse in population,the aggrav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slow economic development,low population quality undermining the guaranteeing capability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Xinjiang;endogenesis;population security

book=2010,ebook=173

C922

A

1671-0304(2010)04-0006-04

2010-04-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RK006)。

刘月兰(1968-),女,江苏徐州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口新疆发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疆多怪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