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构质检新文化——关于大质检文化的上海思考

2010-09-04黄小路

质量与标准化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机制

黄小路

质量是科学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质量工作凝结着巨大的公共价值,攸关国计、牵动民生,是一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际形象。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创新机制体制是关键,“建设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必然地成为了新时期全国质检系统工作改革创新的不二选择。

2010年,是世博举办之年,也是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扩大经济回升势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伴随新一轮经济转型大幕开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攻坚期,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世博会呼之欲出——上海,已经为率先建构大质检文化、率先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和氛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的文化源自对工作实践的正确把握与总结,而全面、系统且具前瞻性的文化必将更为有力地促进事业的发展。上海素有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正是从上海走向了全国,在传承与弘扬中继续发展、丰富这个理念,在大质量工作中建设大质检文化,以大质检文化促进大质量工作,通过全系统“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为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持续贡献务实可靠的质量保障和卓越有效的技术支撑,理应成为上海质检人的共同担当。

“合心”是建设大质检文化的基本命题,思想建设是“合心”的主线与灵魂,只有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才能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合心”这样一个基本价值理念,必然源于对质量工作重要性和自身肩负使命责任的深刻认识。

什么是文化?

“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谓“文,错画也,象交叉”,千百年来引申为“典籍、制度”、“人为修养”、“美善德行之义”;化,就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统而言之,就是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即“以文化之”,这就是“文化”的要求,而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最高要求。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大文化”是能够吸引众多“关注、探讨感兴趣事务的现象和氛围”。大质检文化先天具备了这个特质——国家利益、百姓福祉就是它的行政价值取向,提高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就是它的发展目标,通过整合、再造,生成一种意识自觉、观念开放、理想执着、习惯良好、价值正确、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新型行政文化,借以承载质检部门的群体精神诉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上海市质检部门正在全力应试三道必答题:一是在全力办好世博会以及改善民生方面,如何做好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三个安全”保障,并着力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二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有效支撑”和“有效推动力”上动脑筋、做文章,如何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名牌发展和标准引领战略,以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提高上海质量竞争能力;三是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方面,如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并加快培育本土国际知名品牌。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质检工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注、重视和改善民生,是质检部门的头等大事,在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须臾不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是做好质检工作的关键,也是求得满意解的基本公式。“为民生、讲科学、尚服务”,大质检文化必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然组成部分。

以文教化,功夫应落在这个“化”字上,“合力”与“合作”局面的形成,就是“化”的成果,我们应当坚定遵循大质量观理念,使得“质文化”与“检文化”实现完整、有机的融合,最终造就适应大质量工作的大质检文化。

我们认为,“质”与“检”的共性特征极为鲜明:工作对象都是“物”、工作手段都靠“检”。溯源历史,现在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来自于当年的三检合一,质量技术监督则发轫于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质文化”和“检文化”都是具有很强融容性和吸纳力的开放型部门文化。今天,我们要着力构建的大质检文化,也必然具备源自它们所共有特性的历史传承和新时期的科学发展。

上海历来有着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工作传统氛围,特别是近阶段我们遵循“大质量观”的工作理念,在探索建设大质量工作格局、形成质量工作合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按照中央“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海正在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要通过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要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质量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再次追循时代脉动而不断扩大,当前全市质量工作已经逐步有序扩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多个领域,“质量”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的呈现愈加显性化。

同时,大质量工作体系初步构建,“同心多圆”效应逐步释放。

在质检系统内部,质量技监各项工作职能经过整合优化,已经形成了以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等4项工作职能为基础,以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3个质量安全为保障,互相支持、有机结合的工作系统。

质、检两局之间,将按“优势互补、高效履职、互动协作、服务经济”四项原则,展开党务政务合作,共建十大工作机制,推进浦东新区的全国质检改革创新区创建,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民生,为上海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为质检工作机制创新和重大业务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在本级行政区域内,强化与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合作,以质量工作和标准化工作两大联席会议为标志,密切与工信、农业、商务、科技、卫生、民政、工商、安监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在多个领域形成合作机制,促进形成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在推动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监管服务合力。

在与兄弟省市监管部门之间,积极组织参与长三角质量技监合作互认、质量技监稽查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平台载体,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长三角地区10个工作层面的通力合作,建立了质量技术标准一体化框架体系,建立了长三角WTO/TBT共同应对机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和联动发展,以及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认为“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对上海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盛世逢盛事,世博会的举办对于建设上海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全力以赴地投入各项世博服务保障工作,是今年上海质检部门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质检工作要举全系统之力共同做好涉博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我们要紧紧把握住世博会的契机,通过实施服务世博的各项举措,深度探寻质检系统内各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质检工作与各类经济社会工作的结合点,创新大质量“合作”模式与方法。

世博会为上海大质量工作提供的交流合作平台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世博服务保障是考验上海质检部门“融合、整合、联合”成效的一张试卷,也可以说是初步构建的上海大质量工作体系走向成熟、逐步完善的开始。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认为“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对上海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盛世逢盛事,世博会的举办对于建设上海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孙子兵法·谋攻》有云,“上下同欲者胜”。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已是全社会共识,大质量工作和大质检文化的构建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主动融合,以合心促成合力,是大质检文化的重要内涵;齐抓共管,以合力推动合作,是大质检机制的核心所在。上海市质检部门将为建设以大质量观为核心理念之一的大质检文化,并实现从依靠一两个部门勤勉工作来控制产品质量到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质量工作的转变和“合心、合力、合作”工作局面的最终形成而不断努力、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世博会上海机制
上海电力大学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