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超对接” 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

2010-08-21WANGYongshengXuzhouHigherProfessionalSchoolofEconomicandTradeXuzhou221004China

物流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超运作

WANG Yong-sheng(Xuzhou Higher Professional 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Xuzhou 221004,China)

“农超对接” 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

A Stud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in“Agriculture Super Butt”——A Cas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王永胜(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4)

WANG Yong-sheng(Xuzhou Higher Professional 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Xuzhou 221004,China)

“农超对接”将对农产品流通模式和超市的经营格局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农超对接”中合理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显然是“农超对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探讨了“农超对接”中运用的共同配送模式和超市巡提模式,分析了这两种模式的运作流程等相关问题,旨在为“农超对接”的决策者、操作者提供参考。

农超对接;农业合作化;共同配送;巡提

Abstract:“Agriculture super butt”ha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will also bring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irculation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upermarket business structure.It is reasonable logistics operation that makes agriculture super butt successful.With case studi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this paper probes two modes in“Agriculture super butt”,that is joint distribution and supermarket tour to mention and also relative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to decision-makers and operator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agriculture super butt;agricultural cooperation;joint distribution;tour to mention

1 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2008年10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农超对接”将对农产品流通模式和超市的经营格局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农超对接”自然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2 “农超对接”之释义及社会经济意义

“农超对接”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超市直接到农村去采购农产品;第二是指农民把他们的农产品送进超市。“农超对接”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流通环节的阻碍,直接使超市与农民“握手合作”。

目前,我国超市正经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国超市挑战传统的零售业,采用开放式货架,顾客自选的经营模式。当时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第二次革命是90年代末,超市开始引进和经营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有易腐的特点,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需要在门店的管理和技术上有突破。在这个阶段,部分上规模的连锁超市,比如联华超市、农工商超市等为了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建立起农产品配送中心,并由农产品供应商为其供货。第三次革命就是现在的“农超对接”。

为什么要把“农超对接”称为“超市发展的第三次革命”?首先,是超市改变了由来已久的坐在家里做老大,等他人送货上门旧习惯;第二,超市需要增添和积累很多有关农产品产地、产品、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特别是如何同农民建立友好关系等方面的新知识;第三,超市内部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为“农超对接”提供服务;第四,超市的整个管理系统,包括收货、财务、公关等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要求。在农民方面,他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譬如现金交易,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农产品,以及提高各项相关的技能,如农产品包装和物流配送,特别是学会怎样同像超市这样的现代化大企业打交道。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这已是不争的共识。农产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物流环节,最小的品质降低,最低的物流成本进入最后的销售终端,是“农超对接”直接面对的重大课题。为“农超对接”寻求合理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提高“农超对接”的运作质量,加快超市第三次革命的进程是本文的宗旨。

3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之比较

图1 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3.1 国外农产品物流经验简述

运输效率、运储保鲜技术和加工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物流质量的主要因素。“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受气候影响大,因此极易腐烂变质,从而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同时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特别大,增加了农产品物流从业者的成本,从而也提高了农产品在销地的价格。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消费的保鲜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就对农产品运输效率和流通过程中的保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两种。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可以称为超级市场模式。由于欧美农业生产者规模较大,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级市场发展又很快,因此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逐渐被削弱,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直供大型超市的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物流运作的显著特征是:渠道短、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质量高、效率高。欧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平均水平已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摘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冻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l%~2%。

另一种则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包括韩国、我国大陆与台湾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在内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可以称为批发市场模式。日本的农业生产者不如美国农业生产者规模那样大,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农协)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农协作为批发市场的主要供货团体,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的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据统计,日本80%~90%的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这一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

3.2 国内大型超市农产品的经营与物流运作现状

随着超市规模的扩大和超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内大型超市对农产品的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都在逐渐增大。但农产品的采购/物流模式还比较落后,农户—收购商—批发商—供应商—超市,或农户—收购商—批发商—超市,通常情况下,农民自产蔬菜水果要进入城里的大超市,至少需要经过4或3个环节。过多的交易和物流环节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物流环节的增加,农产品的新鲜品质无法保证且增加了损耗。到达销售终端——超市柜台后其品质与刚刚采摘的产品品质已大相径庭。如江苏省知名零售企业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对农产品经营的物流模式虽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农产品的直采比例,但还有相当大的比例还是从大型批发市场采购,而且农产品的运输仍然采用常温车,根本谈不上冷链物流,无法保证此类农产品的鲜活品质。2008年10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重点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构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此通知的出台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大型超市果蔬类鲜活农产品经营中的薄弱点,即缺少农产品物流配送功能。在果蔬类农产品配送功能缺少或薄弱的情况下,应积极探索超市农产品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且这种运作模式即使有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4 “农超对接”中物流运作模式探析

图2 日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4.1 共同配送模式

4.1.1 共同配送释义。共同配送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的配送。这种配送模式要求各企业共同制定配送计划,共同使用配送车辆,共同分享配送收益,共同分担配送风险。这里所指的共同配送是指若干个农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即连锁超市进行的配送。

在农业合作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应探索这一物流运作模式,由合作社联合体组织物流运作。2008年6月10日,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镇被授予“徐州市2008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第一镇”称号,这标志着作为徐州老牌设施蔬菜基地的棠张镇已经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变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此时,该镇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农产品营销协会8家,经纪人队伍400余人,入社2 000余户,成员2 100余人,覆盖了全镇18个行政村。2008年通过合作社实现农民增收1 800万元。在这样的地区,通过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完全有能力组织共同配送。

4.1.2 “农超对接”中共同配送的组织构建。由合作社联合组建共同配送调控中心,负责订货信息的集中、整理,配送运输的计划、车辆的调度、车辆积载计划、配装顺序与工艺、送货线路的选择与优化等。调控中心实行经理制,下设信息部、运输部、人事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调控中心经理受聘于农业合作社联合体。合作社联合体可以由合作社或农户投资入股来组建经济实体。

4.1.3 “农超对接”中共同配送的运作流程。由农业合作社联合体组织的共同配送是一种发货货主主体型的共同配送(另有收货货主主体型、物流业者主体型等不同类型的共同配送)。它是由参与联合的各合作社分别从各自的客户取得订货,并自行进行流通加工、出货,然后共同配装、同车配送。过程如图3-1:

在农业合作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适合采用共同配送物流运作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或农户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建设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完全可能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对农民、农户有吸引力。农民、农户入社的积极性高,且有合作社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市场预测,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再组织共同配送,减少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质量。农民提高了收入,超市降低了采购成本,消费者则能买到新鲜优质的水果、蔬菜。如山东招远的富士苹果、天津武清的白萝卜、海南澄迈的木瓜以及内蒙古宁城的马铃薯、卷心菜……由于采用了“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合作社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超市采购成本降低了,消费者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质优的生鲜农产品。这是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4.2 超市巡提模式

4.2.1 超市巡提的释义。超市巡提模式是指由超市组织运货车辆到农产品的生产方——农户处分点巡回提货,即运货车辆依次到预先订购的果蔬生产地装货,直接运回超市门店的物流组织方式。

在农业合作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应探索这一物流运作模式,由超市组织物流运作。在这样的地区,农民或农户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对采购方的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市场流通中,超市如果有较高的主动性,组织过程较为容易。

4.2.2 超市巡提模式的组织构建。超市经营果蔬类农产品,现行的做法是门店设置生鲜采购部,如华润苏果徐州店。由采购部负责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与运输调度。由门店设置生鲜采购部的优越性体现在:(1)采购部只对本门店负责,对本门店的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消费特点了解的更多,因而采购的品种更有针对性;(2)采购部直接获取门店销售状况信息和市场供应状况信息,信息更准确,减少了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中的失真;(3)采购部直接组织物流运输,直接进行运输的调度,决策速度快,可为农产品的品质保证争取时间。

4.2.3 超市巡提模式的运作过程。由采购部预先订购果蔬农产品,直派运输车辆巡回配装,运回门店卸货。过程如图3-2。

5 “农超对接”中资金结算问题

“农超对接”中资金结算应采用灵活的方式,具体说来,对于共同

配送而言,因为其组织化程度较高,超市可直接与共同配送调控中心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同时安全性也较高;而对于巡提模式而言,因其组织低,可采用现金结算的方式,这也是一般农户愿意接受的结算方式,当然也可以直接打入农户的个人存款账户或卡号。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7(1):12-19.

[2]程言清.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副食品供给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2005(2):29-45.

[3]俞海峰.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4]杜红梅.应对WTO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J].中国农业现代研究,2003(5):5-7.

[5]陈丽华.专营生鲜超市的取胜之道[J].商业经济文荟,2002(4):34-36.

[6]胡定寰,俞海峰.中国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副产品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3(8):26-28.

[7]周洁红,姜励卿.影响生鲜蔬菜消费者选择政府食品安全管制方式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消费者的实证研究[J].浙江统计,2004(11):22-24.

[8]孟军齐.深圳蔬菜流通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7(2/3):76-77.

[9]汤晓丹,娜仁图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J].物流管理,2009(7):5-7.

[10]李忠旭.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变革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市场,2007(12):40-41.

[11]李忠旭.蔬菜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J].农村经济,2005(8):83-85.

F304.3

A

1002-3100(2010)11-0093-03

2010-07-19

王永胜(197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商品学、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农超运作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农超对接”背景下浙江省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