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

2010-08-15张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心理健康

张瑶

(黑龙江科技学院数力系,哈尔滨150027)

“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

张瑶

(黑龙江科技学院数力系,哈尔滨150027)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于90年代以后,有着鲜明的群体特点,高等教育要基于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充实新的教育内涵、更新教育方法,要在开展常规入学教育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四个转变。

入学教育;特征;对策

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校新生的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当前的大学新生大多出生于90年代以后,有着较为鲜明的群体特点,常规的新生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心理成长、学习成长的需要。因此,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内涵以及方式方法必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四个转变。

一、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常规内容

当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常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校史校情教育。即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二是院系及专业教育。即介绍院系的发展、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的构成、培养方向与途径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大学新生的行为养成方式教育。主要涉及大学学习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与相关要求、校园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制度等。四是大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即开展党史教育、端正入党动机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大学新生已经呈现出相对独特的群体特点,但一些高校仍延续多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未将“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表现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对教育对象的特点认识还不够深入,教育方式方法仍显单调,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还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90后”大学新生的思想及心理特征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90后”的大学新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并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因此,他们的思想及心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思维独立自信,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强。他们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理性,在知识结构上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是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他们在求真务实的同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三是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以及生活方式。这些影响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尤其对“90后”大学新生心理影响更大。一方面,“90”后大学新生们关注心理健康,渴望补充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三、“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创新思维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理念,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工作理念必须有所调整,从过去的单一性要求所有同学整齐划一调整为兼容并包,因材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每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注重个人自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个性优势,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勤奋和创新思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创新教育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模式方面,高校应改变过去新生入学教育时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而向平等交流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转化。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诉求,借助主题班会、书写自传、换位思考等形式以及现代媒体和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进学生对学校、老师的了解与信任。学校可以通过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向学生寄发学校的基本介绍、学生手册等相关资料,使同学和家长在来校之前就对学校的概况和与学生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初步的了解,由此缩短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

3.更新教育手段,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90后”大学新生多数是网民,对网络依赖性很大。如何让“90后”新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更加要求我们在入学教育时必须加强对网络使用的教育、监控和引导,利用网络载体打造思政教育的平台,利用QQ、博客、BBS等方式了解学生,帮助新生健康成长。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疏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吸引“90后”新生,让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同时,针对“90后”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大学新生教育还应该涉及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4.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新生感受人文关怀。“90后”大学新生对自身以及未来职业尚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新生在专业学习、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社会工作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合理的分配,根据自身特点确立远大理想,制定阶段性目标,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生涯制定一个较为全面合理的规划。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培养新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潜能和职业素质,使新生较早地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专业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定位的确立以及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5.开展诚信教育,使大学新生感受心理关怀。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新生的诚信教育集中体现在学费交纳、贷款还贷以及考试等方面。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组织新生观看关于诚信的电影,开展诚信承诺签名、诚信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诚信建设,帮助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努力提高学生的贷款诚信意识和考试诚信意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6.建立成长档案,使大学新生感受温情关怀。为新生建立成长档案,以此来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艺术素质等,借此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有助于辅导员更及时、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他们沟通。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所有的学生纳入一个管理网络中,使学生管理更趋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温情关怀,促使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仔细地审视自己过去的发展,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和纠正,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

(二)加强“90后”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1.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完善新生管理机制,培养良好校风学风。建立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度,聘请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教授担任大学新生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要定期为学生进行答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可采用学术讲座、讨论班会、学术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开阔视野。

针对“90后”新生特点,从多个方面将学生的日常管理做实、做细。一是加强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规律。二是实行有监督的每周班委例会制度。辅导员每周听取班委对同学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汇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学习情况,并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部署,对重要问题给出指导意见。三是实行听证制度。对关系同学们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深入宿舍调研等方式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学校相关部门,切实尊重同学们的利益。四是组织开展定期的班集体体育活动日。开展形式活泼、轻松的集体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2.发挥新生军训在新生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教育、纪律教育、军事科目教育、文明养成教育,也可以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新生认识他人,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集体生活,从而达到新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完成新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新生入学教育一定要抓好军训这一不可替代的育人环节。

3.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培养大学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针对”90后”新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我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并形成了以“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委员、寝室联络员”为主的三级监控网络,每学期心理健康中心都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一是针对新生中存在的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新生解除在学习、生活、恋爱、健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健康、和谐的心理气氛中奋进成才。二是建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兴趣和就业指导、动态更新管理系统、统计及预警功能、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这种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的建立,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朱 岚)

G641

A

1001-7836(2010)02-0092-02

2009-12-05

张瑶(1979-),女,山东文登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