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的分析

2010-08-15李兴华李兆洪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水体水资源水质

李兴华,李兆洪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2.巴彦县地下排水管理处,黑龙江巴彦151800)

1 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1.1 水资源的定义

有关水资源的概念(或称定义)多有不同表述,但笔者认为以下两种说话比较令人理解和运用。

1.1.1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的表述(见三卷1903页)

水资源(water resources)是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某一地区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储量,它的更替周期很长,更新极缓慢,如深层地下水;另一类是年内可恢复储量,它积极参与全球水循环逐年得到更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即通常说的可利用水资源。

1.1.2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贺伟程研究员的表述(见该院水资源:8003研究报告,1980年5月)

该报告对水资源定义为:

从广义来说,地球水圈中各个环节各种形态的水都可以称之为水资源,因为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对人类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使用价值。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经常取用的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体的动态水量。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动态水量为河川径流量,故通常把河川径流量称之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的静储量虽然很大,但其动态水量较小,主要靠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一般将地下水的补量理解为地下水资源。

1.2 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2.1 利用的多样性

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途是相当广泛的,不仅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供水,而且还可以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保。在各用水户中,有的是消耗性用水,有的是非消耗性用水,只要合理安排,就能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2.2 变化的复杂性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年际年内变化很大,为了满足各地区各部门的要求,必须修建蓄水、调水工程进行进空的再分配。由于兴建各种水利工程要受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水资源永远不可能被完全利用;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增加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复杂性。

1.2.3 补给的循环性

水资源在开采取用后,能够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补给,开采和消耗,补给和恢复,这种循环不止的规律,是水资源的最重要特点。但从水量平均的观点来看,多年平均取用量一般不能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否则将给自然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在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时,尤应注意。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年取用水量则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并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1.2.4 经济上的两重性

水资源即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也有造成灾害的一面。例如河川径流经人工调节后,可用于发电、灌溉供水和水运等,但对大水年的汛期径流若不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控制,就会带来洪涝灾害。适量开采地下水,既能提取一部分水量供工农业生产用,也能降低地下水位,起到防止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的作用;如果取用过多(超采),就会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不断扩大,形成地下水枯竭,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等恶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达到兴利防害的双重目的。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公司成立后,立即着手抓队伍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发布通告、报名、审查、笔试、面试、政审等一系列流程,2017年8月1日,所有人员全部到位,一支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互补、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储备土地管理队伍已然形成。公司员工白天上班查档案、走地块,熟悉业务,晚上参加培训班,聆听专家讲课,学习与国土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储备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业务,明确了方向。目前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高涨,自觉融入到储备土地经营管理工作中,为高质量完成市区储备土地经营管理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2.5 使用的不可代替性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任何一种资源无可代替的物质。

2 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策略

人们早已察觉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部门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许多国家的地区和城市,普遍存在水源不足,用水紧张的问题。城市出现“水荒”,异常干旱现象早已危及人类生活的安宁。今年我国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市出现的历史罕见的干旱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在水资源上,除了合理开发外,更重要的是要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质符合不同要求的用水标准,以下阐述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策略。

2.1 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个方面。在水量保护方面,主要是对水资源统筹规划,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工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在水质保护方面,主要是制订水质规划,提出防治措施。具体工作内容是: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研究水体中污染物质迁移、污染物质转化和污染物质降解与水体自净作用的规律;建立水质模型,制订水环境规划;实行科学的水质管理。

2.2 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策略

2.2.1 抓好宏观战略性规划

1)做好我国的七大江河为主体的流域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与修订规划。

2)以此为基础,做好各省市大中河流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3)做好不同水平年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可供量各业需水与可供水的供需平衡预测规划。

2.2.2 抓好具体实施的前期工作

1)水质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设立监测站网,选择分析化验指标,确定水体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等。

2)水体污染物质迁移、转化、降解和自净规律研究。主要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存在形式与光照、温度、酸度、泥沙、水流状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通过稀释、吸附、解吸、凝聚、络合、生物分解等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所发生的降解自净过程的机理与规律,为建立水质动态模型、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进行水质规划,防止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3)水质模型研究。水质模型是定量化研究水体污染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水质规划、水质预测、水质预报的基础,它能揭示污染物质变化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文因子的关系。

4)水环境保护标准研究。水环境保护标准是控制与改善水环境的依据,主要包括水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各类用水标准等;水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级、部级的和地区级等。

5)制订水质规划,提出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水体条件和开发利用要求以及排污情况,提出保护和治理规划以及各种治理工程的优化方案。

6)水质管理。包括水体污染源的管理和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的管理;水体污染源管理是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特性、浓度、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测与限制,对其污染治理给予技术上指导;水体环境管理采取行政、立法、经济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种种因素,施加政治、经济的压力,以促进污染源治理和城市污水的处理。

7)加强法制建设,贯彻落实。水法是防止、控制和消除水污染,保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力措施。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使水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进入立法管理阶段。

世界各国水污染防治发展的特点是从局部治理发展为区域治理,从单项单源治理发展为综合防治,即把区域水资源量度、利用状况、污染程度、净化处理和自然净化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得整体上最优防治方案。例如,英国泰晤士河、美国特拉瓦河等,都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复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分析与现代模拟,以拟定治理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花费较少的投资与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1]全国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供需平衡技术小组.水资源利用[M].北京:全国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供需平衡技术小组,1984.

[2]贺伟程.水资源:8003研究报告[R].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0.

猜你喜欢

水体水资源水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TiO2基光催化剂在降解水体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