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习语折射的内涵与翻译

2010-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习语文化背景比喻

胡 兰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英语习语折射的内涵与翻译

胡 兰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英语习语折射出了丰富且深厚的语言文化内涵,在翻译时不仅要设法保留和传达原文特有的寓意,还应根据翻译语言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从英语习语文化内涵入手,探讨其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一直是英语词汇学习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大量应用于社会媒体之中,成为英、美人进行思想表达和信息传递习惯使用的基本工具之一。

一、英语习语折射的内涵

1.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是最丰富、详实的语料库,孕育着民族文化中最绚丽多彩的篇章。英语习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源于英美历史,涉及著名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公元43年,古罗马皇帝克劳迪斯率领四万军队,开始了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这位皇帝不只征服了这个国家,还带来了他们的拉丁语文化。从此以后的400年之久,拉丁文化成了不列颠岛的主流,“罗马化”社会日益繁荣。今天的英语习语中仍然有古罗马文化的影子。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又如:习语“Let Georges do it!”是指“让别人去伤这个脑筋吧!”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是个不爱动脑筋的人,每次遇到难题,他总是说“Let Georges do it !”这里的Georges就是他的部长Cardinal George。后来,“Let Georges do it!”就有让别人去做的意思了。此外,大量的英语习语都来自欧洲的神话故事,译者若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无法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这些习语的。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相传在Achilles的母亲为了使他不为刀剑所伤,在他出生时就将其浸在Styx河中,但他的踵部为其母手握之处,因而那一部分没有到圣水。最后他终因踵部受到箭伤而死。除了《圣经》和希腊神话传说,其他的文学作品如《天方夜谭》、《伊索寓言》及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同样也是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like a magic carpet:源于《一千零一夜》。“magic carpet”为魔毯,人站在上面可到处飞行。本习语意为“像神奇的地毯把某人带到他想去的地方”,常用于讽刺,挖苦;cry“wolf”:源于《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故事中讲到有个牧童常常戏呼:“狼来了!”以愚弄邻人。后来狼真的来了,再也没有人相信他的呼喊了。结果他放牧的羊全给狼吃掉了。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撒谎,否则自食其果。

2.生存环境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英语习语中自然有很多与航海业有关。如:all hands to the pumps(所有的人都去抽水):船在海上航行,突然发现漏水,这是生命攸关的事情。这时所有的人都去抽水。如今这条习语比喻“情况紧急,要全力以赴。”

3.宗教影响

宗教与语言密切相关。宗教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习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基督教是占英国主导地位的传统宗教,其神论观念经典是《圣经》。《圣经》对西方政治、文化、习俗的影响比任何一本书都大。直接源于《圣经》中的句子或短语to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这里bottles译作“皮袋”,因为古代盛酒的东西是兽皮制的,而不是今天的“瓶子”,这个习语指“旧瓶装新酒,把新思想套进老的、不适应的结构中去”。

4.习俗

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并且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We have got through the dog days.”意为:“我们已经熬过了三伏天”。英国人的家常食品是面包、黄油、果酱和奶酪,围绕这些食品也产生出了很多习语,例如:bread and butter (谋生之道) ;big cheese (大人物);have jam on it (好上加好);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等。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1.保留“原形”,以直译为主

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很多的谚语和典故是人类共同的智慧,所以英语和汉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遇到这种习语时,我们就可以直译。巴恩•斯通认为直译法就是能够极力保持英汉习语之原意、形象和语法结构,基本上兼顾“形式相当”和“功能对等”。这种形相似、功能对等的习语其实并不少。比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2.意译法

意译在习语翻译中占不小比例,因为有不少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比喻部分包含有人名、地名、典故,有的源于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或宗教等,如直译出来,译文繁冗拖沓,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很难理解,因此舍弃形象对喻义进行意译,译文反而显得言简意赅。如: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若译为“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读者会以为希腊人非常好斗;A new broom sweeps clean:字面意思是“新扫把扫得干净”,引申为开始时做事效果好,继而译为“新官上任三把火”。

3.直译+注释

直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很多英语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但有的时候,直译如果不附加任何注释的话将会使读者感到困惑,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如果在直译的时候适当加上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典故和寓意的来源提供解释,就能够在忠实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让中国的读者更容易明白这些习语的意思。如:They have, by this very act,opened a Pandora’s box:正是他们的这种做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Pandora”原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从天宫下凡到人间的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之意表面上看来是贵重之物,而骨子里却是祸害,其含义为“万恶之源”。若直译Pandora’s box,而不增补,会造成一些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实又正直。“to eat no fish”出自一个英语典故,说的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酥基督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不吃鱼)引申为“忠诚”之意。“to play the game”和“to play fair”(规规矩矩比赛)同义,可转译为“公平对待”、“举止光明正大”、“为人直至”等. 故使用此译法可以保持译文与原文“意”相似,起到“貌似神合”的作用。

4.意译+注释

意译有的时候不能有效地传递英语习语承载的文化信息,为了更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思,翻译的时候可采用意译加上注释的方法。例:take a 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you:以酒解酒,以毒攻毒。为了让读者彻底了解这条习语,可以加以注释。这条习语来自古老的传说:一个人如果被疯狗咬伤,就用这条狗尾巴上的毛敷在伤口上便会痊愈。现比喻“一个人喝醉酒后可以再第二天喝少量的酒来解宿酒,以酒解酒,以毒攻毒。”;grin like Cheshire cat :咧着嘴傻笑:这条习语出自小说《爱丽丝漫游奇遇记》,书中叙述一只柴郡猫“慢慢地消逝,开头消逝的是尾巴,最后是咧着嘴笑,一直笑到整个身体消失为止。”后来就用Cheshire cat 形容咧着嘴傻笑。

5.套译法

这是习语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无法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而需要转换为读者所熟悉的形象进行翻译,尽管套译中形象各异,但喻意相似或对应,也能保持习语固有的那种鲜明性、主动性,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如下面几个例子: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初生牛犊不怕虎;Every pottery praises his own pot:老王卖瓜,自卖自夸;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掩耳盗铃;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这些习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形式有不谋而合的情况,两者不但有相同的隐义,还有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

6.代换法

英汉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但其文化内涵及交际意义是一样的或相近的。为了不使译文较之原作逊色,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使用代换法来克服这些障碍。下面仅以带动物喻体的英语习语与汉语翻译作一比较。指狮为虎: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beard the lion:虎口拔牙。指鸭为鱼: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指虎为龙:the "four tigers" of Asia:“亚洲‘四小龙”;指羊为马:black sheep:“害群之马”。指鱼为牛:drink like a fish:“牛饮;”由此可见,一般习语都具有比喻意义,并能让人产生联想,但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各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社会状况决定的。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对同一概念,英汉用不同的动物作比喻。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准确、生动地传达原来习语中的独特文化内涵,尽量消除两种文字间的交流障碍,实现文化的对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总之,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翻译时既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涉及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只有准确理解习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语用含义,把握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体现它们的精华所在。习语的翻译尽管不很容易,但只要我们广泛地了解英美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把英语习语放在西方文化中去理解就能够克服习语翻译的困难。

[1] 关哲. 谈英语习语的翻译[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 韩子满. 文化是很语文学翻译[J]. 中国翻译,2000,(4).

[3]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4] 张向阳. 最新实用英语典故词典[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English Phrase’s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HU Lan

Pha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plays a role of inheriting,recording and reflect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Phrase learning can be successful only to understand the its connotations,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semantic understanding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cultural information”, etc.This essay expores several kinds of translation methods.

English Phrase; cultural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H31

A

1008-7427(2010)01-0124-02

2009-11-26

猜你喜欢

习语文化背景比喻
比喻
买椟dú还珠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