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歌曲英译策略之解析

2010-08-15秦冰融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语言

秦冰融 安 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中文歌曲英译策略之解析

秦冰融 安 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提(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异化原则(Foreignization)为翻译理论指导,结合中文歌曲、特别是一些民歌和奥运歌曲的特点,对这些理论在中文歌曲英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对中文歌词的英译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歌曲的英译策略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并对个别歌曲的翻译提供了作者的参考意见。

中文歌曲的英译;目的论;异化原则;英译策略

1.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歌曲正在被世界逐渐了解和接受,因此,通过对中文歌词进行英译,对实现文化的共享和音乐的交际性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英文歌曲的中文翻译居多,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更倾向于对英文歌曲的汉译理论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对于中国本土的优秀歌曲,特别是对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的英译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提(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异化原则(Foreignization)为翻译理论指导,结合中文歌曲、特别是一些民歌和奥运歌曲的特点,对这些理论在中文歌曲英译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目前,国内对中文歌词的英译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篇文章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歌曲的英译策略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并对个别歌曲的翻译提供了作者的参考意见。

2.中文歌曲英译的相关翻译理论运用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 (Lawrence Venuti)1995年率先提出归化 (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的概念。他指出,“归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Venuti 1995:20)。而异化则是强调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坚持原语文化的真实性,其目的是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的语言风格特色,在译入语中保留了异国情调,让目的语受众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民族文化及语言传统的差异性。

歌曲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歌曲的传唱,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因而在对中文歌曲进行英译时一方面要缩小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同时也要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在译入语中保留中国情调,让目的语受众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及语言传统的差异性。因此,目的论和异化原则对中文歌曲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适应性。

3.目的论和异化原则在歌曲英译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根据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中文歌曲在英译时,应以歌曲词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及情感为最终目的。

例如,由麦伦作词、作曲创作的北京奥运歌曲《同一个梦想》(One Dream)中的歌词:

“北京欢迎你/好运在中国/你的目光点亮奥林匹克,点亮了我/你的目光就像这燃烧的圣火/在我心的最深处/有我最强烈的渴望/你的爱点亮生命之火,感动了我”,而翻译成英文时,则表达为:

“Welcome to Beijing/Good luck in ZhongGuo/Your eyes light the Olympics and light me/The holy flame will burn forever/Deep in my heart/There’s a big shining star/Your love lights the fire of life and touches me”。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表达式China,是对中国的专称,最早是"秦"的音译,后广泛在世界传播,在拉丁语世界的不同语言有都有相似的词形及发音。Zhongguo则是按照汉语拼音拼法的拉丁字母拼写方式,没有被用于“中国”一词的正式翻译中。但是作为歌曲创作者同时也是歌曲的译作者的麦伦,他特意使用ZhongGuo而不是China,是希望通过这首歌曲让全世界的人们熟悉和了解“中国”一词的念法是ZhongGuo。

同时,这一译法也体现了异化原则,译者用ZhongGuo而非China来翻译“中国”,突破常规的表达方法,使之更具有中国特色,把西方读者带入中国情境,使一些爱好中文的外国人加深对中文的印象,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4.中文歌曲英译的翻译策略

4.1 从词的层面解析中文歌曲的英译

4.1.1 选词策略

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英语中有不少同义词有词义的强弱之分。如《和谐世界》(World of Harmony)中:

“这是和谐的世界/是你我永远的心愿”, “心愿”的英语表达有很多,如:wish,hope,dream,aspiration。《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aspiration的释义为“强烈愿望、志向、抱负”,在这样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里,选择aspiration而非其他三个词,具有更深层的含义,词义更强且显得更为庄重和正式,这句歌词可译为:This is a world of harmony/This is our aspiration for ever。

再如,《好日子》(Good Days)——“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哟/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这首歌曲的英译范本为:The red lanterns outside signify a prosperous time ahead/The melodious song express deep feelings/The bright moon shines promising a brighter life for tomorrow/We cherish a bright life in our heart。我们知道,在中译英的时候,基于中英文语言文化特点,要更多的将中文中的动词用介词表达以追求翻译的地道性,但此处,“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在”在中文中是介词,翻译时不用in而是用动词cherish,使之具体化,因而更能加强歌词的含义。

4.1.2 增词策略

汉英两种语言由于用词造句的规律不同,因而在表达同一个思想时常需要增补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语,以保证译文语法结构完整或意思的明确。在英译中,常见的增补词语分为: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

例如,《爱我中华》(Love my China)的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词作者把56个民族比作56个星座和56枝花,如果简单地采取字句对照,以此就彼的做法,力求与源语(形式)一致,翻译成:Fifty-six constellations/Fifty-six flowers/The Fifty-six ethnic groups of China are of the one family/The Fifty-six languages only say/Love my China,love my China,则会引起歧义,曲解词作者的意图,而且也不符合常识,因此翻译时应该增加源语中没有的词“像”,即增加英语中的介词like,恰当的翻译应为:Like Fifty-six constellations/Like Fifty-six flowers/The Fifty-six ethnic groups of China are of the one family/The Fifty-six languages only say/Love my China,love my China。

4.1.3 词义的具体引申化策略(Specialization)

中文与英文这两种语言存在着千差万别,有人曾说“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这一说法贴切地反应了中文是一种更形象、具体而且生动的语言,而英语更侧重于逻辑性,非常讲究语法和固定搭配。基于中英文语言的不同特点,在英译过程中要注意词义的引申意义,尤其是词义的具体引申化(Specialization),即将原文中词义比较宽泛、笼统的表抽象概念或一般行为的词引申为具体的意义或动作。例如:湘西民歌《小背篓》(Little Back-Basket)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多少欢乐多少爱/多少思念多少情/妈妈那回头的笑脸/至今甜在我心头/甜在我心头”。

这段歌词的英语翻译为:My childhood/My unforgettable mother’s little back-basket/So much joy and love/so much affection and feeling/The moment when mother turned to look at my smiling/I still remember it/In the recesses of my mind。

词作者在创作最后一句歌词时是想表达“妈妈回头的笑脸依然被我记在心里”,但是“甜”比“记”更准确且生动地表达了 “我不仅记得妈妈的笑脸而且每每想起时会感到甜蜜幸福”,因此中文生动灵活的特点就在于此。了解了中英文各自的语言特点后,我们在英译时就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译成sweet in my mind,这样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因为sweet只能作名词或者形容词使用,不能作动词用,所以将“甜”具体引申为remember。

又如,民歌王子王洛宾创作的《青春舞曲》(Dance of Youth)是一首极快活的歌曲,采用形象生动、朴素浅近,富有动作感、音乐感、色彩感的词汇来歌颂青春,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词作者用小鸟的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的逝去不再。如果英译为My little young bird is gone never back,则会让人误以为是“我幼小的鸟儿(指活生生的动物)一去不回”,陷入了Chinglish(中文式英语)的翻译腔,因此这句歌词中的“青春小鸟”应该被具体化,翻译成Time will pass us by,或者是Youth will pass us by会更切近中文歌词的原意。

4.1.4 词类的活用

在上一节中我们谈到了中文是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中文歌词更是具有艺术语言化的特点,骆小所先生曾指出“歌词,我们把它分为一般歌词和艺术歌词两大类:一般歌词是直抒胸臆,词面和词内具有吻合性,词和意具有一致性;艺术歌词是婉转抒情,词面和词内具有离异性,词面仅仅是符号,意却隐藏在深层,它给人以探不尽的兴趣。”一般歌词的写作使用科学语言,艺术歌词的写作使用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在语法上存在变异性,李鹏德认为艺术语言在词一级语法单位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吴锦美2009:131)。在此,作者将主要结合中文歌词词类活用的特点英译技巧进行解析。

如,《今日苗山歌最多》(So Many Songs Today)有这样的歌词:“苗家人人爱唱歌啰/唱开寨里蓬蓬花哎/那个唱开原野树树果哎/那个唱绿一山又一山哎 /那个唱美一坡又一坡哎”。其中,“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为名词(通“菉”,一种野菜),也做形容词(指青中带黄的颜色),还可以发生词性转化作动词,常作词组“绿化”。“美”为形容词——美,甘也。(《说文》)。歌词中的“绿”和“美”实际上都被活用为动词,即“使……绿”,“使……美”,不能与词组“绿化”和“美化”相混淆,因为前者是抽象概念,后者则带有具体含义,山歌显然不能真的绿化和美化山坡,因此英译时,我们就不能译为“green”和“beautify”,而这首歌曲的译配者所译:Everyone of Miao loves to sing/Sing out all the flowers in the town/Sing out all the fruits in the garden/Sing to make the bricks green/Sing to make the hills beautiful,会显得更为恰当和准确。

4.2 中文歌曲中修辞格的英译处理

歌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必然会用到与语言密切相关的修辞格,这一点在中文歌词中体现得尤为深刻,歌词作者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在此,作者将主要就中文歌词中的排比句的英译技巧作初步解析。

中文歌曲中往往使用大量的排比句以增加歌曲的气势、加深歌曲的感情。中文的排比相当于英文修辞学上的Parallelism(英文中两个句子并列的修辞方式)。根据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226页),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只是一般为了加强句子的气势,多用三个或以上罢了。

如:谭晶演唱的《和谐世界》(World of Harmony)中:“这是梦中的家园/这是美丽的画卷/这是和谐的世界/是你我永远的心愿”。在英译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贴近源语的歌词结构,因为歌词除了文学性之外,还有音乐性,译文要与音乐配合。所以此段歌词可以被译为:This a home of wonderland/This is a picture of heaven/This is a world of harmony/This is our aspiration for ever。

类似的例子还有,《丝绸之路》(Silk Road)中:

“我看见流沙河水/我看见大漠孤烟/我看见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我看见丝路万里/我看见白发三千/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诺言”,翻译成英文即为:I see quicksand and river flow/I also see the desert smoke/I see horizon vanishing at the far distance/I see silk road in endless miles/I see white hair countless/I see promise gone in the air。

4.3 中文歌曲地域文化在英译中的表现

文化差异问题一直是困扰译者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有其独特性,不同的字词就有着不同的联想和含义(司景方&孙美玮 2007:93)。中文歌曲中,特别是一些民歌,创作于当地特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方言或是习惯性的说法。

例如:山西民歌《想亲亲》,“亲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解释,《汉书·哀帝纪》中曾记载 “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此处“亲亲”意为“亲戚”,如在湖北荆州等地,人们用“亲亲”来称呼“姨”。

又如,“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挂枝儿·调情》明朝冯梦龙)中“亲亲”是对“心上人”的昵称。因此,根据解山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这首民歌的歌名被译为“Missing you,My Love”,根据《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love”是指“所钟爱的人”。

同样是这首民歌,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男:头一回眊妹妹你不在,呀呼嘿;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呀儿呦。

女:想你呀、想你呀、实格在在想你,呀呼嘿,呀呼嘿;三天我没吃了一颗颗颗米,呀儿呦,呀儿呦。

“眊”,是一个山西方言用语,意思是瞧一瞧,想看又不敢直视或不让对方知道的偷看,有害羞的成分,传神地表达了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头一回眊妹妹你不在”意为“回头想看妹妹你却不在”,刻画了恋爱中的男子在追求爱人时受到对方家人阻挠不敢表露爱意的情景,词段歌词翻译为:Turning around but you are not around/you mother bit me with pot-lid;Missing you so much,my love/I quit eating for 3 days。

所以,中文歌曲英译时尤其是对一些中国民歌的翻译,不仅要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源语自身因地域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差异作深入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文歌曲英译时存在着大量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本文从目的论和异化原则的角度出发,主要从词的层面上对歌词英译策略作了解析,如:选词策略、增词策略、词义的具体引申化策略、词类的活用等,同时结合中文歌曲中修辞格的使用和地域文化在英译中的表现做了初步的解析和总结。行文之中,绝大部分的例子都是通过作者的收集分析得来,由于目前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数很少,因此,本文所作的尝试和解析且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更多学者能对中文歌词英译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Hans J.Vermeer(1978).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Lawrence Venuti(1995).A History of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Nida Eugene A.(1993).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陈望道(2008).修辞学发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德鹏(2008).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语法差异性[J].学术探索(6)。

骆小所(2001).艺术语言再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司景方,孙美玮(2007).英文歌曲翻译的必要和难度.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4)。

武重阳(2009).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格分析.网络财富(6)。

吴锦美(2009).论歌词的艺术语言化.临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薛范(2002).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秦冰融,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译语言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摘要英译
语言是刀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