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学生管理所面临新问题的探析
——以二本院校学生管理为中心

2010-08-15吴多智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二本学风偏差

吴多智 汪 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当前学生管理所面临新问题的探析
——以二本院校学生管理为中心

吴多智 汪 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在相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下,二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学风浮躁,两极分化严重,对就业压力认识有偏差,心理问题高发与行为失范较多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些原因的分析和管理对策的探讨。

学生管理;学风;就业压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有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之去年未就业毕业生100多万,约有70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2010年毕业生将进一步有所增加,估计有90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可以说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就业难”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牵动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敏感神经。在此就业形势下,二本院校学生管理将面临怎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就此问题作些分析与探讨。

1 二本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

在就业期望值相对偏低的情况下,人们常说“高学历,低就业”。夹心层中的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处境更显尴尬,向上看显然与一本尤其名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空间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向下看则面临专科毕业生的挤压。加之培养体制的固有矛盾,二本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本身也很难厘清。一般来讲,学术研究性培养在深度广度上比不上一本,应用技能性培养又赶不上某些专科职业院校。二本招生量本身就大,同类竞争更加激烈,这使得二本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更加突出。

在相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下,二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首先是学风浮躁,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二本院校学生热衷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校园里 “打工”、“读书无用”、“兼职与创业实践”在大学生中日益泛滥,就业压力也给它们增添了几分合理的光环。由于相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使部分学生失去就业信心,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视二本院校的高等教育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大学毕业的标签,而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受的教育,为自己的发展寻找一个新的平台。尽管时下大学生图书馆空位难求,但是很难说有目的去学习与读书是大学生的主流。虽临时被逼去捞“考研”这根救命稻草的也不少,但相对于大多数的人,那些枯坐图书馆并为某一目标而有意识去学习的读书一族在二本院校目前还是比较少。燥热弥漫着校园,发广告传单,做销售代理,去跑堂做服务生乐此不疲,家教更是一职难求。在一些兼职学生眼里读书成了应付毕业的“副业”。学风浮躁还表现在相当多的学生沉迷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感官的刺激与快乐,思想颓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二本院校学风两极分化也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逆势而上突破就业难。将自己放在新的起跑线,针对就业门槛和职业人生的长远发展设计学习计划,从多方面发展自己,以扎实的职业生涯规划,靠持久不懈的努力,希翼为自己就业打下一片晴空。

其次对就业压力认识有偏差。现实中的就业压力对在校学生冲击并非明显,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感知更多来自于网络与周边舆论环境。由于过分的渲染,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压力出现认识上的放大,甚至反应过激。这一现象在二本院校可能更为突出。

再次心理问题高发与行为失范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在急剧变化而又多元混杂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心理失衡,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更是高发。二本院校大学生由于更加难以定位的人生期望值,他们在转型中适应的精神痛苦可能更大。它们的价值取向可能也更功利与世俗化,道德责任淡漠与行为失范更为普遍。

2 所面临新问题的分析

2.1 学风浮躁两极分化严重之分析

学风浮躁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在二本院校更为突出。现在相当一部分二本院校由于升本历史短,学生规模急剧增加,学生管理体制尚待完善,学校工作还没有真正从规模发展转到内涵建设上来。从学业要求看,学生毕业压力小,常常是考前老师讲一点,考时随机抄一点,考后攻关要一点。加之试题质量一般不高,靠考前短期突击复习,及格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学生平时处于漫无目标的状态。上课为了应付老师,考试为了应付毕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都日益浮躁。一些二本院校管理不规范,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与高校教育质量要求相去甚远,从另一个层面更加助长了浮躁学风的蔓延。越演越烈的学风问题,将成为制约二本院校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是与更高层次学校相比较真正的差距之所在。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将使他们大学教育成为人生中“失去的四年”。 这既是社会的悲哀,更是二本院校教育的失败。当然在新的时代对教学质量内涵也应有新的理解,但学风浮躁首先就表现在主观上对知识与价值的不尊重,学风好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在校的几年学习,也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1]教育体制的原因不应该成为掩饰它危害性的挡箭牌。更何况学会学习也是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接受挑战的必备技能之一。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在于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更在于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素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2]伴随钱老的离去,人们再次热议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们在拷问社会拷问教育的同时,是否也该问问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二本院校学生学风浮躁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寝室管理带来困扰。学生兼职及商业行为势必冲击教学管理,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秩序。如学生忙于兼职,出现学习精力不集中甚至缺课,外宿不归,拖延缴纳学费占用资金等现象。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如寝室小超市,一些学生进网吧及其他娱乐场所做兼职。对大学生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行为虽应一分为二地看,但对那些严重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秩序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行为,还是应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对于大学生网上商店与炒股行为,可能我们也应全面而理性地权衡它的利与弊,而不是为应付就业压力盲目提倡。当前一些高校的短视行为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2.2 对就业压力认识偏差之分析

相对而言,二本院校学生多为农家子弟,由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农村来到城市,由家庭掌控的中学来到相对轻松自由的大学,短暂的新奇之后,又有些不知所措。学习无自主性,漫无目标,随波逐流。这些农家子弟想以上大学来“跳龙门”,背负着家庭更多的期待与压力,面临扑面而来“就业难”的信息,他们更为敏感,也更加脆弱。对失业的的忧虑过早地缠绕他们的心灵,“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情节迅速蜕变为草根失意,这一心理失衡,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更会导致认识偏差,增加在校大学生的破坏性行为。

不可忽视的是,高校自主招生以来,农村籍的大学生已占多数,这意味着农民已成为高等教育成本承担的主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投入,低回报”的代价就落在相对贫困农民家庭。对于贫困寒门学子,倾其所有或借贷读大学,眼看几年后就业无门,原本希望籍此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也易将所受的高等教育视为近似一场掠夺与欺骗,浪费钱财与青春,将所有为教育的付出与投入全部算在了高等教育头上。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易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滋生反社会报复心理与行为。这应是值得我们注意与警醒的社会问题。

另外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自己社会背景不行,他们过于强调社会关系而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车到山前必有路”自欺欺人,选择在消沉中等待,在无所适从中度过四年。不可否认,在择业上不正之风还是有一定市场,出现一些好差学生在工作上的错位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动摇、价值观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公正现象,放大转型中的非本质、非主流东西,形成一些偏狭的看法,从而陷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

2.3 心理问题高发与行为失范之分析

今天的中国,我们正以跨越式发展,用短短几十年走完别人几百年才走完的路,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承受别人为之付出的代价与痛苦。我们都身处生活与理念急剧变化的漩涡,大学生作为一个变动的群体,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社会的挑战,由于所处的年龄段,他们面临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他们面临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能力的考验,人际关系的调整,学习竞争的压力,生理需求的苦恼。大学生价值标准具有开外性,在多元混杂的社会现实冲击下,很容易陷入无所适从的矛盾中,这使得大学生思想心理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摇摆不定中烦躁郁闷。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在物质需求上的压力比以前小,但精神负担与压力比以前大学生要大得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冲击,如果缺乏应有的思想与心理准备,处于持续紧张应急状态,就很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上升并成为导致大学生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首要因素。就业的压力源是综合性的,如果长期困扰与焦虑烦躁,就会使他们心理失衡越陷越深,出现难以排解抑郁心境,对生活缺乏兴趣,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甚至少数人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相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本院校学生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更加严重。

失范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一般认为社会失范是指旧有的社会规范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未被普遍接受,使得社会成员处于混乱、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之中,并缺乏明确一致的社会规范约束的一种社会状态。[3]失范状态往往是社会急剧变迁的一种后果,并导致越轨行为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幅增加,给社会成员带来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与精神痛苦。由于大学生固有的生存焦虑,使他们强烈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地方二本院校学生由于自身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管理尚缺乏有效机制,使得行为失范更为普遍。如道德教育的滞后和缺失使部分学生道德责任感不强,甚至为私利而不择手段。一些学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现象越演越烈,政治立场既功利又矛盾,是非观淡薄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与社会界限日益模糊,昔日象牙塔的宁静也被世俗的尘嚣所淹没,二本院校更是如此。学生在未跨出校门之前就已浸透了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负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越来越功利,对人生理想道德淡薄,价值取向在嘈杂的利欲声中也越来越世俗化。

在不断增长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认识偏差与意识不稳定有“狗急跳墙”之虞,往往是一念之差触犯法律甚至犯罪。这给二本院校大学生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讲上二本院校学生智商不低但自制力相对偏弱,自视甚高而深陷就业迷茫,在特殊时期易引发群体事件。如对食堂餐饮的挑剔,对限电及安全措施的反感,以及收费问题都会引起对正常管理秩序的冲击。部分学生由于认识偏差,极易倾向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抚慰,在短暂的感官刺激中忘却身边的苦恼与烦闷,在迷茫中打发掉时光,甚至在网上传播不文明信息,对管理者实施语言暴力等。一些学生因为认识偏差而放弃对人生更高价值的追求,沉迷于短期经济利益行为,也有部分同学醉心二人世界,这都给教学管理带来挑战。

3 应对之策的探讨

面对以上诸多新问题,二本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只有积极应对,标本兼治,方可举重若轻、危中求机。

3.1 标本兼治抓学风

就业压力下,学风问题困扰着二本院校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如其说“就业压力”,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很多人一走进大学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既不知自己现在该做些什么,又不清楚自己未来将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二本院校应对学风浮躁,除规范完善管理制度外,首先应着重搞好学生的职业规划,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就是指个人结合自身的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4]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自我分析,明确学习方向,将兴趣与精力引导到为就业做准备上来。同时规范学习管理,抓考风促学风,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与他们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在学习动机与自身利益上寻找到契合点。

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大学生情绪热烈,价值观开放,容易接受客观环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班风与寝室文化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习竞赛,考研交流以及必要的督促检查,树立学习典型,提倡快乐学习、学习互助机制。努力营造考研、考证、考编氛围,适时提高实践技能,通过完善自我来提高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次,对学生课余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干预引导,尤其对大一学生。倡导文明上网,节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尽量减少和排解各种外在干扰,让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与适宜的心态。

3.2 正面引导,矫正认识偏差

为矫正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偏差,学校应加强正面宣传与引导,努力营造社会公正的氛围。社会公正为人类崇尚和追求,社会一旦失去公正,青年学生对之更为敏感,极易引起心理失衡,导致认识的偏差。在喧嚣的经济时代,高校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近,校园虽不是一方净土,但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崇尚公平正义是其应有之义,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氛围。学生管理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评优评奖、评定困难补助与助学金都为学生所敏感。规范、公开、公正既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又对矫正学生认识偏差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社会有失公正的现状、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与学校应有的美好。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一片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如果说舆论引导只是治标,那么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是治本。民以食为天,如果放任就业压力膨胀,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缓和就业压力对二本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冲击,既要作出客观上的努力,又要在主观上能正确对待。一方面要靠社会各方面切实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而不能以“被就业”来玩数字游戏。就业率虚高既经不住社会的质疑,更掩盖不住大学生漂泊的身影。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既要增强就业竞争力,又要及时矫正认识偏差,谨防被虚拟中的就业压力过早压垮,阻挡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曾说过:“如果我们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会更强更快。”

3.3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编织管理安全网

拘于学生特点,二本院校应对学生心理焦虑与行为失范需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能被人所感受到的,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情绪体验。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的朋友圈子,利用同学朋友关系进行心理和行为互助,对于缓冲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本着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方针,形成对大学生全方位保护系统,将意识不稳定,心理易失衡、行为易失范的青年学生置于管理安全网中,以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当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更不是搞“不正之风”,而是在大学生出现心理与行为偏差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关怀。这对受几千年家庭伦理传统影响的中国更是有必要的。另外要寻求社会支持,密切与学生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莫让“还好”成为学生掩饰自己真实情况的挡箭牌。同时管理者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上,真正担当起做学生“知心朋友,人生导师”的重任。

二本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数量多,涉及面广。面对当前就业压力下的学生管理新问题新情况,只有不断探索新规律,创新管理模式,方可建和谐稳定校园,谋可持续发展。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江远,张成山.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理论与现代化,2003,(6).

[4]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AN ANALYSIS ON THE EMERGING PROBLEMS OF PRESENT STUDENT MANAGEMENT——Centering the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U Du-zhiWANG Jun
(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238000)

Currently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has brought college educators with the new problems in response to the new situa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student management work.The trends prevailing on campus are impulsive style of their study and polarization of their performance and devi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high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anomie of behaviors.This essay is aimed at working out solutions to them.

student management;style of study;employment pressure

G451.8

A

1672-2868(2009)01-0152-05

2009-10-27

吴多智(1971-),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学生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近现代文化。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二本学风偏差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关于均数与偏差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