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2010-08-15万晓源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理论

万晓源 房 玫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万晓源 房 玫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与教学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教学方法这些内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社会环境这个外因紧密联系。改善这些内外因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明确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思想的同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即“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当今时代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因素

实效性是指人们在从事一定的活动时,目标的实际达成程度。人们在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时,必然都会有一定的目标,带着这样的目标或追求,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改造现有的条件和状况,从而,达到人们所期望的一种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教育者来说,指的是教师对大学生所期待的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养成以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掌握的达成程度。从受教育者来看,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自身实际生活所起到的指导作用的达成程度。实效性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2]

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不高的。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敬业精神的不足

1.1.1 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的不足

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的不足表现在:第一方面是不能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给予很好的解释,致使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应用于实际问题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上课只是带领学生啃书本,不能将国际社会和国内的热点问题与马克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起来,给大学生作出正确具体的讲解和分析,致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厌烦。

1.1.2 一些教师在工作上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工作没动力,上课抱着应付的态度。课前不能认真地备课,甚至不备课,上课时只是读教材,不能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胡乱应对,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中应有的主导作用。

1.2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限制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课的重要性。许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进行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全国教育现象来看,一些学校只是走过场而已,根本没有给以必要的重视,,“应试教育”才是他们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整天泡在题海里,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少之又少,有些学校甚至对此不闻不问,让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固定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副课,没必要学”,带着这样一种心态进入了高校以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抱着原先的态度,有些学生即使开始有所重视,但由于理论基础薄弱,不能完全深刻领会其中的基本原理,更不要说应用于现实中去。上述现象和问题如未能很好地解决的话,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违背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更不要说追求实效性了。

1.3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不相吻合

新的历史条件已促使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认知方式偏重感性化。多数学生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忽视理论学习,情感因素更多地渗透在其认知方式之中;二是个体独立意识的膨胀化。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意识的独立性,强调个性化;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上呈现多样、分散的趋势,对统一的目标要求存在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的来说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未能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探讨甚少,互动不足,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突出。所以,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以使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1.4 学校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足

一些高校本身就没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理工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或科研上,对思想政治课不管不问,搞大课堂教学;不注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学校地位不高;有的高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但也只是注重形式而不重实效,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考核机制不完善,趋于敷衍,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丧失了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学生消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损害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1.5 社会环境带来的负效应

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趁着十七大的东风,我国正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中国与世界逐渐一体化。同时,国内外各种思潮交错激荡,我国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幻重组,东西方的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不时冲击大学生的心灵,如: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教育,这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冲突最甚,市场中的务实思想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提倡的奉献不吻合等等。如何让大学生确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针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2.1 紧跟社会步伐,进行内容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必须得坚持下去,但不是一味的死抱固守,而是在新的创新基础上的坚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改革的浪潮激起千重浪,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带来了机遇,同时更是挑战,新问题、新情况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但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必须对其给予正确的理论解答。从整体上说,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因为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同时教师又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将身边的新问题带进课堂,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2.2 夯实教师自身素质,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塑造一个敬业乐群的好形象,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尊重教师和以教师为榜样。

第一、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必须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能熟练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来分析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热点、焦点问题,时刻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同时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

第二、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教师形象。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必须有踏实的工作态度,不仅要认真备好手头里的理论课,还要能备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实践”课,上课时胸有成竹,问有所答,充满自信心。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将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好好利用三尺讲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3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天之骄子,未来国家的主人,青年学生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指出: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现在和今后几十年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本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进入高校之后,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地位,它不仅不是所谓的“副课”,而且它的实际地位要界于所有的专业课之上,它起着航标的作用。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并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去正确分析复杂多变的社会所产生的各种新问题。要多走进社会进行调查,多多研究,增强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能力和分析批判的鉴别力,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课带来的实际效果。

2.4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艺术应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的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5]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是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宏观的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自己的指导、点拨地位,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探索知识,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彻底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才能学好思想政治理论,从而才能提高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课的实效性。

2.5 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高校环境

第一,高校自身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是全社会的重要思想教育阵地,具有特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它培养的人才关系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将来,不仅是思想理论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理论的生产者,社会的稳定与高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高校的稳定要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稳定、进而也是国家稳定的一个支撑。

第二,高校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要重点解决师资队伍教学水平问题,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切实提高他们的在校教学地位,使他们充满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学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行风教育,让全校教师树起“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多组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让他们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理论,如:专题演讲、热点论坛等,同时让他们多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多做研究。

2.6 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社会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学生反复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其树立牢固正确的“三观”;当代大学生自身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分析能力和准确的鉴别力;但还不够,各教育部门、各党政机关和社会群体也要行动起来,通过端正自身形象来改善社会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房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吴艳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夸美纽斯著、傅敏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BRIEF TALK ABOU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OF UNIVERSITY

WAN Xiao-yuan FANG Mei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of university relates to not only the internal factors,such as teaching contents,educators,trainees,schools,teaching methods,but also the external factor,social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G641

A

1672-2868(2009)01-0148-04

2009-10-27

安徽师范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xjjyxm200815)。

万晓源(1979-),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08级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