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0-08-15李家元

关键词:冲突心理健康校园

李家元

浅议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家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元素之一。阐述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据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约束力差、性格懦弱、过于单纯和幼稚、经不起挫折等等。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故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层面的和谐,这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持续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谐校园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稳定作用。校园的和谐与否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关联,无论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代大学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造成了学生的不安定感和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而人的心理健康是人自身心理和谐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大学校园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不能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到20.23%,因病休学、退学的,精神疾病占第一位。进入青年初期的大学生,经历相对简单、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同时,又经历考试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的冲突。大学生不守信、沉迷网络、不顾亲情、缺乏爱心、虐杀动物、自杀甚至谋杀等事件屡见报端,这些现象反映的是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乃至人格的缺失,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大学生自我控制不力则易引发问题,行为发生偏差,自伤、自杀甚至违法犯罪,从而影响校园的和谐,破坏校园的稳定,是造成高校校园不和谐的心理因素。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校园的稳定和发展。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推进和谐校园构建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参与者,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在校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为个体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来。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第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就业压力大,再加上大学生还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学习环境的适应、专业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所有这些都给大学生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暴力等。

三、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防护和调控机制。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从整体而言主流是健康的,就个体来说有不健康因素存在,因此,维护健康的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不健康的心理要善于发现其外在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防范心理问题的产生。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就要及时地加以疏导,不使其扩展和加深。(1)将心理健康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传授给学生较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健康检查。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且存在着知识上的盲区和观念、理解上的误区,这些盲区和误区亟须消除。(2)制订具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检测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手段。(3)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而言要充满理性和理解,许多同学的迷惘、焦虑、忧虑、积怨就能在这里烟消云散。(4)建立心理救助应急方案,防范和处理突发性极端事件。从人员组成、方法选择、措施制订等几方面建立心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可以在极端事件突发时迅速地制止事态的扩大,防止极端行为的产生和延续,消除负面的影响。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老师和学生干部分工负责,展开心理救助,进行心理疏导,及时阻止极端行为的发生。

第二,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从外界调控到自我调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心理咨询中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开展心理知识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和相应的各项活动。(2)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使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调适的中心。(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第三,构建多种快速、准确的传播信息网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互模式。(1)组织反馈及时的信息网络,与各院系部实现横向的沟通,与各班级到个别同学之间实现纵向的交流,院系领导、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密切联系,形成严密的网络系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苗头迅速反应,及时解决。(2)组织信息畅通的传播通道,点面结合。以“心理咨询中心”作为信息的汇集和发散点,利用学校互联网、黑板报、电话热线等传播知识、解答疑难、化解心结。(3)积累相关案例,建立咨询档案,留下学生的心灵成长的轨迹,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并及时上升为理论,形成一套适合、适当、适宜的心理教育方式和方法。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只有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真正懂得,作为21世纪的新人才,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走向成熟,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启迪.以人为本改革管理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

[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G641

A

1673-1999(2010)13-0168-02

李家元(1971-),男,江苏连云港人,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69)辅导员。

2010-03-30

猜你喜欢

冲突心理健康校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