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2010-08-15李曌

关键词:老龄化公共服务设施

李曌

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李曌

概述人口老龄化和城市社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从政策法规、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社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老龄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一、研究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的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该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21世纪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自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30%,65岁以上为6.96%。200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6亿,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10.47%。至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达到13.28亿,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60亿。

(二)城市社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城市中的老年人大多居住生活在城市社区内,社区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城市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和退休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有身体和心理双重满足的场所。社区内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要求,特别是医疗卫生机构、体育健身设施、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老年文化娱乐设施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

国家发布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一直是规划设计人员设计时的指导方针和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政府也陆续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大部分老年人政策缺少法律层面上的保障。除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外,其它的政策都是以《意见》、《通知》的形式出现。其操作的具体程序、落实措施等缺少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致使相应政策不能充分切实体现。由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及老龄化的预计不足,使得各种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社区内的医疗服务方式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目前,很多社区医疗站出现空置或挪为他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规范也相对滞后,老年人相关的设施用地在社区内并没有预留出来,而这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大都属于非盈利的社会福利设施,因此,在用地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二)投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老年人由“单位人”向“社会人”再到“社区人”转变。以前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是政府以社会福利的形式提供给住户。然而,现在的建设都是以开发该地块的开发商负责建设,即“谁开发,谁配套,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的使用权都归开发商。承建所需要的费用按不同的情况不同处理,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抵扣,或由开发商支付并纳入开发成本,或由开发商按规定的价格水平进行转让[1]。但是,这样开发建设的效率低,出现了社区内公建用地空置的现象。既然是公共服务设施就意味着它的很多功能都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但是,这些服务很多都超过了开发商的开发范围,无法转化为开发商的利润,这就必然使其建设配套的积极性不高或是建设时大大缩水,难以保证“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开发商在公众利益与自身企业利益之间的选择中放弃了大部分老年人的服务设施。

笔者走访了西安市的部分社区,其中曲江皇家花园小区和丰景佳园小区内的设施都是由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的。调研中发现,两个小区都设有活动中心,但是都存在着闲置的问题。其中曲江皇家花园小区活动室内有两张乒乓球台和一张电动麻将桌,询问得知平时几乎没有老年人来玩,乒乓球台已经变成了保安人员的会议桌。丰景佳园小区的活动室空间非常大,但也仅有一张乒乓球桌,同样也是没有老年人在运动。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老年人活动的任何设施了。

(三)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布局缺乏层次。社区内的很多设施的设置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布局过于集中,缺乏层次性的问题。一般都将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计在居住小区级的中心,而对组团级的建设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集中设置的布局方式不符合老年人身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活动在住宅附近最为活跃,而这些设施距离较远给身体相对虚弱的老年人带来了不便。

(2)项目设置有待细化。2002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规范中增加了为老龄人口服务的设施项目,护理院、居民健身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托老所。以调研城市西安为例,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了健身器材、开展新型养老方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老龄人口的服务设施。但是,这些设施的项目设置还有待细化。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建立老年人卫生档案、慢性病科室,还应增加老年人保健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等项目。健身设施的配置应增加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器材,多开展运动强度小、参与性强的健身活动。养老设施除了传统的养老院、养老公寓外,应增加以社区为依托的新型养老设施,如老年人餐桌、老年人托管等。

(四)室外环境存在的问题

(1)社区内无障碍设计严重缺乏。2001年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内容为实施无障碍的范围主要是道路、绿地等。无障碍要求是:设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应设缘石坡道;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所的通路应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通路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2]。

(2)环境设计不够完善。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不同老年人性格及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划分。室外环境细节设计不足:有些社区内地面的铺设材料选择考虑不周,没有考虑到防滑作用;地面选用卵石、沙地、或是凹凸不平的地面,这些选择对于老年人都是不合适的;社区内路线设计过于弯曲迂回,使得一些智力减退的老人记忆不清;社区内室外照明系统普遍亮度不足,老年人晚间外出或是活动时,会觉得看不清周围的事物;社区的标示不清楚,使老年人刚进入一个新的社区时会分不清路线迷路。

(五)管理存在的问题

老龄人口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物业公司负责的管理模式,一般负责老年人的文化体育设施及社区服务等。二是开发商将场地出租,包括专业的医疗机构、老年人养老设施、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由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按照现行的体制,这些公共服务设施或组织分别由建委、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文化局等不同部门主管,形成了管辖单位的多样化和多中心。一般认为,这种多中心管理体制阻碍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应该组成一个协调机构,进行相对的统一指挥。

三、小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发展的速度快、来势猛。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要研究解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特殊需要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城市社区内老龄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不仅需要城市规划学科的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保障,需要社会学、医学、护理学、工业产品设计等多个学科共同努力,要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待遇优厚的环境中,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1]杨震,赵民.论市场经济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J].规划研究,2002(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D669.6

A

1673-1999(2010)13-0074-02

李曌(1983-),女,黑龙江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

2010-03-28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公共服务设施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