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明与普世价值

2010-08-15龙跃国

关键词:普世人权话语

龙跃国

西方文明与普世价值

龙跃国

普世价值的存在是毋庸质疑的,但普世价值并非西方专利,科学社会主义同样在实践着普世价值精神。我们拒绝西方关于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但肯定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历史进步性和可供借鉴的因素。各个文明的普世价值、各个国家的普世价值需要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

普世价值;西方文明;自由;民主;人权

近几年以来,普世价值成了媒体中的热门词汇。有的把某些道德规范的共性作为普世价值,如不偷盗等;而有些人认为普世价值是一套永恒的、适合于任何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体系,如认为儒家思想体系是普世价值;还有一些人主张普世价值专指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客观而言,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应对西方的话语霸权。

一、普世价值概述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1]306。价值既是客体属性的反映,又是对客体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人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在“现实的人”同客体的实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2]。普世价值作为一种价值观,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普世价值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西方文明发展使西方社会拥有自己的普世价值。我国五千年文明也渗透了从“和”文化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是不科学的,把普世价值理解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人都要积极接受和拥护的观点是普世价值的庸俗化。

普世价值精神不是从外部加予人类的,而是人类在自身文明演进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觉意识到的一种价值要求。人道、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要求,是人类在反对封建宗法等级人身依附关系,反对草菅人命的野蛮兽性的斗争中所提出的。西方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是如此,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如此。

二、普世价值并非西方专利

怀疑或否定普世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可能理由是:人道、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价值精神,最早由新兴资产阶级提出,它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精神;普世价值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用来攻击我们的思想武器。如果根据这样的理由来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则失之肤浅。

普世价值并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独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在实践着普世价值精神。我们如果不是持有偏见,那么就应该承认,人道、民主、自由、平等等具有普遍性品质的价值精神,已成为当今人类的一种文明的基本价值共识,它已超越了不同种族、肤色差别。如果我们放弃这面旗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乃至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道义号召力与凝聚力,就是十分脆弱的[4]。事实上,当代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以自己的特殊方式在实践与丰富着这种普世价值精神,并为普世价值精神做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三、西方文明与普世价值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认为: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认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2]。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也一样。美国的国父们确实是一批很受尊敬的人,但他们也都是欧裔男性富人,不少还拥有黑奴。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不包括妇女、黑人、华人,也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

从17世纪开始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文明推崇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他们谈的自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包括了贩卖奴隶的自由、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自由、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自由。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农奴制,值得肯定,但战后双方还是做了政治妥协,认为美国“统一”的价值高于黑人“自由”的价值。

但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之后,种族主义理念还是继续主导着西方的国内外政策。比方说,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法国又发动了极其残酷的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被西方奴役的各个民族也奋起抵抗,为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尊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而这离美国通过载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已是187年之遥。

我们拒绝西方关于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但肯定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历史进步性和可供借鉴的因素。从人类历史来看,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重大变化。尽管各种文化中都可能包含某些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萌芽和因素,但这些观念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作为一种由法律规定的制度性安排,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不可分的[5]。西方推行的并不是什么普世价值,而是他们自认为的普世价值,即有利于西方的价值外交的特殊价值。

西方国家总想垄断普世价值的解释权,搞话语霸权主义,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在西方所推行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背后,隐藏的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动机。全球化意味着世界范围的全球竞争。在一个已经具有中心与边缘的权力结构中,在一个事实上存在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差异结构中,谁在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谁获得话语霸权,谁是一体化背景下规则的制定者,谁就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因此,美国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战略家,不仅强化政治、经济、军事的斗争,还发明了“软实力”这一概念,把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乃至文化的竞争都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作为一种战略,通过“软实力”把美国的种子播撒到全世界,让世界充满被意识形态虚幻化的“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国价值,全球化在普照之光的覆盖下就很大程度美国化了。经济一体化→文化同质化→政治“民主化”,正是全球现代化的强势逻辑。

不过,西方谋求世界话语霸权面临着三个困境:第一是国际政治中的困境。中国、俄罗斯等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坚决拒绝西方的话语霸权,并积极发展自己的话语权。第二是实际操作中的困境。美国入侵伊拉克,推销“大众的民主计划”,结果陷入泥沼、骑虎难下。西方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推动的“颜色革命”也陷入困境,使这些国家更加动荡不安。第三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束手无策。面对棘手的全球性问题,如贫困问题、战争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等,西方价值观拿不出有效的对策[6]。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民主输出”模式使多数发展中国家继续贫困、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西方文明有其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但也有其短处,它不可能解决今天这么复杂的世界性难题。西方人可以从东方人特别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一些合理的思想,正如中国人可以从西方文化思想中吸收合理思想一样。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在了两千多年,到20世纪末才被宗教家和伦理家们定位为普世价值而且是黄金规则。这是现代道德危机和价值失落引发的对东方文化的需要。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明冲突”这个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四、结语

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搞话语霸权主义,体现了欧美国家的忧虑:他们担心失去竞争力,也担心失去影响力。所以,他们尽力阻止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支持“藏独”分子,以此来抵制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普世价值应当是人类对科学价值观的正义追求,应当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普世价值的来源看,无论它来源于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它的传播应当被自愿接受,而不是被强制接受[3]。正如温家宝曾经强调的:“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告诉我们,各个文明的普世价值、各个国家的普世价值需要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在加强与西方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要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动辄以普世价值为借口,在人权、民族、宗教等领域对中国说三道四,干涉中国内政。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培育好、发展好、弘扬好本民族的普世价值,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普世价值,促进和谐社会、和

谐亚洲乃至和谐世界的发展。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邱少明.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本质的透视镜[J].探索,2009(3).

[3]王德明.对普世价值的寻寻觅觅[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2).

[4]高兆明.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J].哲学原理,2009(7).

[5]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

[6]张维为.“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J].学习时报,2008(9).

book=18,ebook=311

D58

A

1673-1999(2010)13-0018-02

龙跃国(1975-),男,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

2010-03-25

猜你喜欢

普世人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