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

2010-08-15胡悦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现代性博物馆旅游

胡悦晗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

【文化艺术研究】

现代性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

胡悦晗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

作为表述特定社会秩序的博物馆与作为感性体验中的符号编码的旅游业,其二者背后体现了无法割舍的现代性关联。主要有科学话语、民族国家、流动与凝固、公共领域四个关联性。这四个关联性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所体现的差异变化。

博物馆;旅游;文化;现代性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博物馆对于一座城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博物馆自身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始自博物馆。都市体验中的漂泊焦虑在博物馆中的思古寻根行为下得到缓解。博物馆文化也因此与被话语包裹下的历史表述成为不可分割的彼此关照。

旅游是一种现代现象,是现代社会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产物。[2]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3]如果说博物馆文化起因于“历史”对“前历史”的话语阉割而带有现代性特点,旅游文化则从一开始就与现代性纠缠交错。随着社会发展,二者已成为相辅相成的两翼。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产业、经济、管理等多角度考察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关系时,却少有人注意到两者文化半径中的现代性关联部分。因此,本文在现代性的视域下,考察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一、博物馆文化与现代性——社会秩序下的话语表述

博物馆首先是用于保存、展示和研究具有文化意味的事物的机构,但日益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功能。[4]博物馆自诞生以来,其功能由最初的收奇藏真扩展为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重要的公众性社会文化机构。有许多艺术作品原本属于皇室、神殿和私家等的内设或秘藏,是民众无以接近的神秘之物,博物馆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象。[5]36这意味着博物馆不仅要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参观者提供服务。博物馆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形态也必须与社会同步。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机构和设施,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无论规模如何庞大,藏品如何有名气,只要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生存的博物馆,无一例外都将受到国家经济及发展状况的制约,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6]1-2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基于政府职能的调整,改变了对博物馆的政策,大幅度削减了博物馆经费,导致博物馆发展的瓶颈期。因此,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加经济收入,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博物馆的发展也走向了市场。

博物馆走向市场,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博物馆的定位,发掘自身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本,在市场运作中维持与发展。博物馆经济学、文化产业研究等应运而起。而博物馆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生存的文化根源,在于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随着文化遗产的物质非物质二分,博物馆文化遗产的定义也有所拓展。用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日益得到重视。馆藏陈列不再仅仅是对原物的铺叙展出,更是被组织在某种框架下的叙述。作为18世纪产物的艺术博物馆,也由此更加引人注意,甚至派生出了更具批判性研究的“新博物馆学”。[7]

博物馆的任务是在那些孤立的作品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8]172豪泽尔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一个事实:博物馆的话语表述服从于特定的现代社会秩序。博物馆本身即是现代社会用收藏并陈列物品的方式对“前现代”社会的表述。而博物馆近几十年的走向市场转型,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现之一。故此,博物馆本身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博物馆文化产生于特定城市和区域文化背景下,并通过各种文化的交融逐步形成,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趋向。承载着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博物馆,其藏品陈列被特定社会秩序下的话语表述决定。在这样的表述下,伴随声光化电等现代科技辅助手段的应用,一件件物品之间得到了有机的联系,人们在展厅的巡回观光中得到了被预先设定好的完整逻辑答案。

二、旅游文化与现代性——感性体验中的符号编码

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9]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10]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投向旅游,并且旅游需求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的休闲文化旅游方面转变。

旅游文化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附加其上的游乐设施,为旅游文化主体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以及旅游纪念品等;第二是旅游的精神层面,是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反映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包括旅游观念、经营意识、旅游作品、旅游学术等;第三是旅游的制度层面,即旅游主客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定的多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11]

与博物馆文化类似,旅游文化从一开始注定与现代性一起。工业社会的发展造成了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也导致了韦伯意义上的“铁笼”般现代生活。因此,个体面对令人窒息和无所不在的科层制,有一种打破这种沉闷生活,渴求冒险的冲动。用韦伯术语来说,个体需要某种通过像审美或性爱一类的活动来超越“铁笼”的压抑性的生活。[12]342这两种理论恰好涉及旅游的两个重要的现代性特征:其一是“偏离”,就是说,旅游通过环境和空间的变化,使得个体从原有的生活连环或“连续性”中暂时摆脱出来,获得了某种新东西;其二,用韦伯的术语来讲,这种新东西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是某种类似于审美化的感性体验,是对理性原则的暂时的逃避,它凸现出某种感性体验的特征。旅游正是这样一种过程,它暂时脱离了理性原则所控制的日常生活,转向一种感性体验的愉悦。[2]

在这种背景引导下,旅游景点通过符号编码将“物的语言”变成“人的语言”,产生了对于旅游者来说具有吸引力的意义。这是旅游文化最具现代性特色的一点。旅游景点所在城市的街道、建筑、商品都围绕其独特文化而定位。

三、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现代性关联

1.科学话语关联性

博物馆的两个基本特征:公众性和实物性。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实践都服膺于科学话语的表述。馆藏陈列及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等问题,无不涉及到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面向大众表述的方式。馆藏陈列的研究与设计,需要从抽象的主题思想、科学内容和一件件在自然状态下毫不相干的展品个体,转换为被科学话语组织起来的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的直观形象系列表达,形成博物馆特有的陈列形象语言。此外,博物馆还承担有科学研究的任务。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它要为社会上的科学研究服务,即为有关学科提供以实物为主的资料、信息和咨询;二是博物馆本身的科学研究,首先要研究本馆藏品,结合各项工作要研究博物馆学,同时,也要研究与本馆性质、任务有关的学科。[13]325此外,在博物馆管理中,引入西方现代科学量化管理模式,也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益处。并且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从博物馆总体设计到细节管理,科技比重越来越大。顺此趋势,博物馆也加强了与大专院校合作的研究计划。

与博物馆文化类似,旅游文化也与科学话语密不可分。旅游产业是从事旅游活动的经济产业,是企业性质的经营行业。因此,旅游文化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运作规律。无论是自然景观旅游或是人文景观旅游,科学话语的渗透无处不在。迪斯尼主题公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一个科学工具再现的游戏世界。自然景观中亭台楼阁的修葺、维修,人文景观中的纪念品生产发行,无不运用科技手段达到目的。所有旅游文化,都从侧面向旅游者展示了现代科技世界的无所不能。

但在看到科学话语关联性的同时,必须明确,科学话语是为博物馆与旅游所服务。如果本末倒置,旅游和博物馆势必因丧失自身特色而失去相关经济效益。因此,在利用科技的同时,必须保持和发掘博物馆与旅游业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将其利用到市场经济中,才能保证二者经营的长久不衰。

2.民族国家关联性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城市的文化不尽相同或差异较大,博物馆所包含的内容正好集中反映了这种差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博物馆记忆”,并据此展开一系列无形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保护、整理、建档等工作,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工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无形艺术遗产进行归类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博物馆不定期举办的专题展览也多与民族文化有关。

旅游文化也是如此。无论是异域风情或民族文化寻求的旅游,都离不开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大背景。旅游景点中民族特色景区的重点推荐,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背后也是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根源。现代旅游业对游人的服务便集中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几个方面。在满足游人的这些要求的同时,从事旅游的行业(饭店、宾馆、车船、商店、娱乐厅)便也获得了赢利,赚到了钱。这是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民族特色的找寻是支撑旅游文化的根源所在。

因此,建立在现代民族国家背景基础上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自然无法摆脱其民族国家关联性。而具悖论的是,民族特色的差异性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相辅相成。只有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中,才能更真实感受到民族及地域文化的不同差异。因此,博物馆与旅游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切忌丧失自身特色而千篇一律,更要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并使之与时代趋势相符合。

3.流动与凝固的关联性

现代化在缔造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加剧。社会学家鲍曼认为,现代性具有轻灵和流动的特征。我们正处在一种“流动的现代性”之中。“流动的现代性的到来,已经改变了人类状况,否认甚至贬低这种深刻的变化都是草率的。系统性结构的遥不可及,伴随着生活政治非结构化的、流动的状态这一直接背景,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状况”。[14]12人口流动性的急剧增加,速度和效率的显著提高,是现代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

旅游的兴起恰恰是流动性及其加速的表征。旅游者在游览活动中流动,目的是片刻摆脱韦伯式的现代“铁笼”。旅游者跨地区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流动方式。在这种流动中,旅游者得到了满足。然而,旅游者的满足感却源自于旅游景点所独具的文化特色的凝固与升华。博物馆也是如此。博物馆中的游览者在陈列走廊中自由穿行,构成博物馆的流动方式。但在经历不同的解读陈列后,得到的观感却是经过凝固与沉淀后的历史厚重感。因此,流动与凝固构成了博物馆与旅游业所共有的关联性。

4.公共领域关联性

哈贝马斯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起源于从宫廷中分离出来的贵族社会,组成这个社会的公众与剧院、博物馆和音乐会有密切关系。但在中国语境中,对“公共性”、“公共领域”受到关注的理由,则是希望在国家权力与私人领域中建立一种真正的社会公共空间及公公交往。[15]近20年来,社会日益重视从公共领域角度考察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职能。这就引发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功能转型的问题。而在这样一种转型过程中,两者都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首先,现代社会日益重视博物馆和旅游业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这种开放的一个真正的背景是平等主义。到了18世纪,罗浮宫的开放就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现的,它的哲学背景就是平等主义加上民族思潮,这种民主思潮的背景,还加上了启蒙运动的教育功能。[16]53其次,馆藏研究机制开始逐步得到建立。博物馆与旅游业也在日益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与自己的资料收集机构。

然而,当代社会在公共领域中的最大问题在于现代性过程所固有的分裂特性,即物质与文化的背离。博物馆与旅游业可以通过维系文化的追求,成为一个国家特定的文化象征,成为精神价值的象征系统。而反观我们目前的博物馆与旅游业,则不是被市场经济趋势大潮冲击了自身特色就是为了保持自身特色而采取与市场经济相背的方式举步维艰。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既保持物质与文化的张力,又在张力中间展示丰富的现代差异性,是当前博物馆与旅游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1]赵晓琳.博物馆与城市过去、现在及未来[J].武汉文博,2006(1).

[2]周宪.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天津社会科学,2008(1).

[3]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2).

[4]The Dictionary of Art,Edited by Jane Turner,Vol.22[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6.

[5]丁宁.博物馆:艺术经典的意义流变.王璜生.无墙的美术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

[6]吕建昌.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7]See Peter Vergo ed,The New Museology[M].Reaktion Books Ltd,1989.

[8]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学林出版社,1987.

[9]李刚.宗教文化——重要的旅游资源[J].天府新论,1990(1).

[10]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

[11]王方、周秉根.旅游文化的类型与特征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

[12]Gerth and Mills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New[M].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

[1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三联书店,2002.

[15]参见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6]王璜生.全国美术馆工作座谈会专家发言纪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张雪梅]

G269.23

A

1671-4806(2010)04-0102-04

2010-05-10

胡悦晗(1980- ),男,湖北襄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猜你喜欢

现代性博物馆旅游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博物馆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旅游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露天博物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