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应用思考

2010-08-15刘敏慧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层高层架构

刘敏慧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2)

【管理研究】

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应用思考

刘敏慧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2)

管理模式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的C管理模式相对于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A、B管理模式有了重大突破,给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启示与应用思考。

C管理模式 ;创新;启示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面临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管理创新的内容来说,有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本文着重探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管理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沟通机制,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管理模式加以变革。从组织架构看,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由金字塔形机械式管理模式向学习型扁平式管理模式的演变。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两种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企业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的C管理模式,给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启发。

一、C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C管理模式的理论创始人是王汝平。他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的内涵,C管理模式是继金字塔形机械式组织 (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 )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并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同时将中国人文思想和传统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而对企业进行人性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1]25-26这种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核心,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又被称为“智慧型组织”。C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

1.“人形”的组织构架。C管理模式将组织的比做一个人,“头”(大脑):代表组织的管理高层,是信息处理决策中心,大脑的精神情志即指高层的决策。 “躯干”(五脏):代表组织的管理中层。 肝、心、脾、肺、肾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组织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条件,同时通过五脏与四肢的联系、五脏与大脑的关系,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组织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四肢”:代表组织的员工。手、足是组织的执行机构,根据大脑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具体的动作。[2]27

2.“以人为本”的运营原则。C管理模式引入中医理论。阐述高层、中层和基层之间的运营原则。高层控制着手脚,支配着中层,中层在高层的支配下,作为组织的运营中心,条畅这个组织的运行,协调着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气机运行,从而实现智慧型组织系统机能的最大化。

3.“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认为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道、尊重人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人文关怀,客观地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调理”机制,就可以使组织内部每个人的能动性、灵活性始终保持和谐、健康状态。同时,企业还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内外信息的高效沟通、组织内部的高效配合,使组织对外界变化保持灵敏的感知能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1]30

二、与A、B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组织架构看,我国企业目前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金字塔形机械式管理模式 (简称A模式)和学习型扁平式管理模式(简称B模式),并逐步由A模式向B模式过渡。B模式是在A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适应企业内部沟通的需要,使个人和部门有了相对的自由空间,使组织内部充分活跃起来。而C模式不仅仅是A、B模式基础上的简单优化,而是根本性的创新。

1.A模式为金字塔形组织架构,是一个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它的优点在于结构稳固,机构简单、权责分明,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从经济环境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作用显著。能够保证企业迅速实现资源的集中;从企业组织形式看,适合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规模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模式逐步暴露出反应迟钝、能动性差、应变能力弱的弊端。由于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内部行政化、机械化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内部反馈机制的缺乏,造成企业缺乏与外部的沟通,成为一个闭塞的个体,最终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2.B模式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架构,相对于A模式来说,中间的层级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能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B模式使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横向沟通得以加强,组织结构因此变得扁平。[1]15B模式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企业能够不断创新,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高层能够主动了解基层的信息,得到基层对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使企业真正“动”起来,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B模式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缺乏,从而使企业在外部沟通中丧失主动性。

3.C模式将组织整体设计为球型,在这个球形的架构中,企业高层、中层、基层之间通过诸多和谐的圆形结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在这个球型结构中,任何一个部门或员工在发现或遇到外界变化的时候,能够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沟通和决策,既可以作为一个自主应对的个体,又可以及时在各部门和员工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外部的环境变化能够迅速的触及相关部门共同应对。同时,每个基层子系统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一旦遇到超出子系统本身职权范围之事能迅速反应中层和中央指挥系统,对于在什么状况下各部门在自己的小方块中各尽其能,在什么状况下基层直接联通高层,他们都配合得非常默契,充满智慧和能动。[1]33

三、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启示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C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内部资源的整合和沟通,能够迅速、灵活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相对传统管理模式而言,在组织理念、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具有本质上的创新和先进。

1.“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无论何种管理学派,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在西方,由于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西方企业西方文化往往鼓励员工追求卓越优秀的业绩,注重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更多地鼓励员工创新、冒险,注重工作的过程、手段。积极发动、倡导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分权式决策,从而能够更大程度上考虑员工的利益。[2]63-64在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这些组织资源的内部配置,[3]113而对知识的开发、整合与共享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对拥有知识、并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提高效率的知识型员工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不是它的固定资产,而是人,尤其是创造知识的人。C管理模式认为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道、尊重人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人文关怀,客观地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和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知识和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创新,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调理”机制和“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

2.人形的内部组织架构更具能动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C管理模式倡导的人形内部组织架构,将企业比喻成一个身体健康、反应迅速、动作灵活的人:头部(大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组织机制)传递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管理中层和员工),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依靠气(协调机制)的运行默契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灵动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各组织器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大脑要求的动作。这种架构不仅头脑清晰、身体内部各脏腑功能协调,更重要的是,面对外界的进攻,他的手脚能够迅速有力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因而企业内部拥有更一致的目标、更默契的内部配合、更强大的合力。

3.球形的运行机制能够适应内部协调和外部变化的需要。C管理模式下,企业整体为球型,其任何一个截面都是一个和谐而“灵动”的圆形——这个圆,由众多的圈和线构成,大圈代表基层,中间的圈代表中层,中心代表高层。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与外界进行沟通,这样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任何一个切面都能及时地反馈到高层,高层做出的任何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下达基层,这种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而取得主动权。

四、C管理模式应用思考

1.企业激励机制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掌握大量知识的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愈加强烈,传统的薪酬激励机制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边际效用递减。而C管理模式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让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尊严、内在价值、意愿表达等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企业的发展与他们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2.企业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快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决策以因应市场机遇将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C管理模式虽然也遵循高层管理着中层、中层管理着基层这种直线型的责权关系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各个层级之间横向、纵向形成了相互联通,基层可以畅通无阻的联通高层,高层对基层的反馈也会迅速做出决策。有利于提升企业决策者对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

3.企业市场化意识的强化。C管理模式将企业比喻成一个人,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市场信息能够快速通过大脑反映到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的决策,大脑根据市场信息做出的决策,迅速反映到四肢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这样使企业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并做出反应,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形成传导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化意识。

4.“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彼特·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C管理模式下,企业上层、中层、基层能够畅通无阻的实现沟通,基层直接了解到上层的决策,上层也能了解到基层的动态,中层在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企业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良性机制,成为建构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C管理模式不仅立足于儒家、道家、法家等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合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突破传统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组织管理原有模式单纯强调做事效率以及仅注重内部沟通而不注重企业内外沟通的问题,通过对其理论框架的分析和应用,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实现本土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企业面对全球化下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变得更具竞争力。

[1]王汝平.C管理模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张毓雄,汤跃跃.中西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共享[J].商业时代,2004(23).

[3]曲琳.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消费导刊,2009(8).

[编辑:那张军]

F270

A

1671-4806(2010)04-0039-03

2010-04-15

刘敏慧(1981-),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中层高层架构
高层动态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遏制暴力伤医高层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