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010-08-1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母语主语

王 喻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外语系,江苏 宿迁 223800)

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王 喻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外语系,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学生学习英文写作的初期普遍存在着母语思维的干扰因素。为了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依据语言学习中迁移理论,具体阐述了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英汉对比分析研究的教学策略,以期让学生认识英语或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消除这种现象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英语写作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跳脱汉语思维的框架写出顺畅地道的英语文章。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水平也日益引起教学工作者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上个世纪中期,语言学家就提出了二语习得当中的迁移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的传授,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英语不能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把握,写出的英语句子常常有很重的汉语痕迹,这就说明母语对学生的写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汉语负迁移。

一、语言迁移的概念及其指导意义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之间的由于相似和不同之处所产生的影响(Odlin,1989)。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语言迁移分为两大类: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学习中,如果目的语的语言体系中有与母语相同或近似的地方,母语对外语学习就有促进作用,这种迁移被称为正迁移;由于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的不一致,而造成母语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干扰和误用则被称为母语的负迁移。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处多于相似之处,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要多于正迁移。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正、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及具体表象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明确学习中的语际障碍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策略。其实语言迁移现象不仅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同一种语言中方言和标准语之间。

二、英语写作中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语句流散、疏放,上下文常常缺乏紧密、明显的句法逻辑关系,有东方人的含蓄、随性之美;在汉语的语句中没有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数和态的一致,谓语动词也无须随时间和语态而发生词形变化,主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语句连接词,句与句之间注重内部逻辑的隐性连接(covert coherence)。英语无论是从词汇层面还是从句法层面都要求形式的一致和逻辑的严谨,英语中的时态、语态及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形式等都要通过助词或词尾的曲折变化来体现,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注重显性连接(overt cohension)体现出西方人的严谨之美。在写作训练中,如写作者不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就会在英语中找出与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对等词汇,并用他们熟悉的汉语句法结构来组织英语句子,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从而导致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

三、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当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用汉语的语用习惯和思维方式去写英语文章就会完全失去英语原有的风味,甚至会发生语用错误,导致文章晦涩难懂。

1.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负迁移

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往往不能充分考虑英汉语的用法区别,从而产生一些诸如选词不当、词性误用、搭配错误之类的词汇误用。

(1)选词不当(improper lexical choice)

许多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会只看单词的汉语意思而不关心单词的英语解释和具体用法,但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词汇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同样是“接受”,英语却可以用receiveaccept ake等多个词汇表达。例如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写道:I will go to the airport to take you. (meet) Will you accept his advice?(take)再比如在 A new gymnasium has been built in our campus.(on) 一句中学生也是受汉语中“在校园里”这一说法的影响。

(2)词性混用 (confusion of parts of speech )

词性的混用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搞清单词词性或用法的情况下把动词用作名词、副词用作名词或形容词用作名词等错误的单词使用情况。例如:A.To express my apologize, I’ll invite you home for dinner.(apologies)B.I hope you can stay in here with us till next week.在第二句中写作者把here当作名词使用,正确的写法应把句中的in去掉。学生之所以会犯类似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在汉语所有的词汇都是单音节词,缺乏由同一词根构成的不同词性之间的曲折变化。

(3)动词误用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但英汉语之间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英语中的 listen(听),look(看),talk(谈论),think(思考),laugh(嘲笑),arrive(抵达)等均为不及物动词,使用时必须搭配介词才能加宾语,而在汉语中它们都被作为及物动词使用。另外汉语中“结婚”,“相似”,“服务”,“致敬”等,均为不及物动词,前面常加上介词结构 “与……”,“为……”,或“向……”;“进攻”和“走近”前可加上介词“向……”,“朝……”;汉语常在“讨论”后加上介词“关于……”;相反,与这些动词对应的一些英语词,如marry,resemble,serve,salute,discuss,approach,attack,跟宾语时,均应视作及物动词,跟直接宾语,而不是marry with,resemble with,serve for,salute to,discuss about,approach to,attack to/on。 例如:John is going to marry Jane.约翰将要和简结婚。/She resembles her sister in appearance but not in character.她与姐姐外貌相像,但性格不同。/Our chief purpose is to serve mankind.我们的主旨是为人类服务。

(4)错误搭配

地道的词语搭配通常可以反映写作者较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英语中的许多词语的使用搭配都有别于汉语的使用搭配习惯,学生如果盲目地借用汉语的搭配方式,根据汉语意思套用英语单词就会写出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句子。例如:A.He always sees a book in the evening.他总是晚上看书。/B.The young man always puts on a white jacket.这个年轻人总是穿一件白夹克/C.He is determined to raise his level of English knowledge.他下决心提高他的英语水平。学生在写作中由于受到汉语搭配习惯的影响,直接将汉语思维迁移到英语中,“看书”就成了 “sees a book”,而在英语里面,book不能与see搭配,只能与read等词汇搭配。第二句中put on虽有“穿”的意思,但该动词短语仅表示穿的动作,不表示穿的状态,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穿着”,而不是“穿上”。而第三句中的raise不能和level搭配。

(5)冠词遗漏

英语中大多数的词类都是汉语中具备的,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代词、数词和感叹词。英语中唯有冠词是汉语中没有的,但在汉语中不同的名词前会出现对应的量词,如:一群羊、一头牛、一口井、一间房等。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这些量词通常是被省略的,例如:我下午要去(一家)超市买东西。他在读(一本)书。由于汉语是注重意合的语言,类似这样的省略在不影响达意的情况下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但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因此下列句子在英语中是不被认可的:A.He is buying things at supermarket now.B.Horse is useful to mankind. C.I went to library once a week at least.在以上的句子中分别要在supermarket、horse和library前加上a、A、the.由于冠词在汉语中的缺失,中国学生在使用时就很容易犯冠词遗漏和误用的错误。

2.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负迁移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句法层面错误主要是由于对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的区别认识不足造成的。形象一点地说英语和汉语,汉语句型的发展就像一条条延伸的直线,而英语句型的发展则更具层次性,有主干,分枝,每个分枝上还可以衍生出更细的分枝,而且每个分枝都遵循脉络分明的(SVO)结构。在汉语中大概有一半的句子都是无主语句,语义的连贯靠的是贯穿始终的话题,而英语中任何一个动词都必须有明确的逻辑主语,另外主语、谓语和时间状语还必须保持时态和数的一致。不了解这些区别的话,学生就会常常犯错误。

(1)兼语句

兼语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很常用的句型,兼语句一般遵循这样的结构:“动词1+名词+动词2”,其中的名词作动词2的主语。举个例子,汉语:“我国有许多人喜欢住在乡下。”说成英文: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这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典型句型错误。“many people” 既是“there are”的主语,又是谓语动词“like”的主语。本句如果改为:In our country many people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变成“主谓宾状句型”,就符合英语的习惯了。此句还可以用定语从句表达: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2)不一致(Disagreements)

在汉语中谓语不必随主语数的变化而改变形态,这就使得许多中国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忽略一致关系。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例如:When one have money,he can do whatever he want to.(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改为:Once one has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s(to do)。另外定语从句中的谓语也必须和先行词的数保持一致,如:The place that interest me most is the Children's Palace.句中的interest应改为interests。 又如:A person who has good friends enjoyed life more.句中时态不一致enjoyed应改为enjoys。 再比如:If one tries hard,they can pass the exam.人称代词they应改为one以保持前后一致。

(3)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也是中国学生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试图以主题统领一个意群,把不该省略的主语省略了。例如:At the age of ten,my grandfather died.这句中 “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改为:When I was ten,my grandfather died.再比如:To do well in college,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剖析:句中不定式短语 “to do well in college”的逻辑主语不清楚。改为:To do well in college,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4)流水句

流水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句子用逗号相连组成,句与句之间缺乏必要地连接词。在汉语中常有这类“形散神不散”的句子,因为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在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以句号结尾,如是多个相互关联的句子,则中间必须使用连接词。比如:小山上各处的椅子已经坐满了人,有的人找不到座儿,就坐在石头上。误:All the chairs on the hills were taken,some people were unable to find seats,they just sat on the rocks.正确的说法:All the chairs on the hills were taken.Unable to find seats,some people just sat on the rocks.

(5)陈述功能句中的句法错误

陈述功能句指的是对一个语言事件或事物发表评论,提出观点、建议或要求等。英语中这类句子的表达结构是:D=C+N。D代表declarative sentence(陈述句),C代表comment(评论),N代表narrative(叙事)。汉语的结构是:D=N+C。英语和汉语的陈述功能句都由两部分组成:叙事部分和评论部分。英语的评论部分在前,叙事部分在后,汉语则正好相反。比如:我意识到挣钱不容易。其中“挣钱”为叙事部分,而“不容易”为评论部分。写成英语:I realize that make money is so difficult.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受汉语思维影响造成的错误。正确的句子是:I realize that it is so difficult to make money.在英语中这类使用形式主语的句子又被称为“尾重句”,读起来有舒缓的英语味道。

3.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负迁移

在英语的段落中,一般都是以一句topic sentence(主题句)统领一段,主题句之后会有一个或几个supportive sentences来支持主题句中的观点,全段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而汉语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特点则多采用分总结构,也就是先列举事实,然后通过推理法或演绎法得出观点。这一点与中国人含蓄的个性有关,在叙事时喜欢委婉,间接地表达观点,有的时候甚至没有明确的观点出现,要通过读者通过上下文揣摩出作者的观点。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地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It is a tradition to set off firecrackes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in our country.This brings great joy to Chinese families.As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our Chinese people.However,some people say setting off firecrackes can be very dangerous and they insist that firecrackes should be banned.As far as I am concerned,something can be done to make setting off firecrackes safer.Many cities have banned pour quality firecrackes.In a word,we can find a way to have a safe and fun holiday.So I think firecrackes should not be banned.

以上这篇中国学生的习作采用了很明显的分总结构,这是汉语写作的惯用手法。相比之下,以下这篇论点相反的习作可能更符合英语写作的表达习惯。

I think firecrackes should be banned.Firstly,setting off firecrackes can be very dangerous.It's reported that each year hospitals would treat some people who have been injured while setting off firecrack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Secondly,firecrackes give off poisonous gases and leave a lot of waste paper behind..This pollutes the air and dirties the environment.Also,sometimes setting off firecrackes can cause fires,which can make great property loss.In fact,there are many ways to celebrate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It's important to have a healthy and happy holiday.

四、母语负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学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与母语的思维模式和中西的语言文化差异有关。帮助学生避免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汉对比分析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既不完全依靠母语,也不全盘否定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影响,教学中注重母语和外语的比较,突出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对容易产生迁移的知识点加以归纳和强调,通过重点讲解或操练等形式克服由于母语知识负迁移带来的困难,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为外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讲解词汇时注意让学生区分同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了解词汇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先从篇章入手,写作难度最好由浅入深,句型也要有梯度的从简单句逐渐向复杂句过渡,并最好在每次写作之前提供带有相应句型的英语范文附带教师的句法讲解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英语思维,最终消除母语负迁移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在目的语学习及习得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

[1]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n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Elliott A.Eorrors in English[M].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1983.

[3]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4]邢颖.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错误与母语负迁移 [J].皖西学院学报,2004(6).

[5]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4).

[6]柳淑芬.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编辑:徐永生]

H315

A

1671-4806(2010)04-0081-04

2010-04-16

王喻(1976- ),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母语主语
母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母语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