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生辩论赛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育

2010-08-15王裕宁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辩题辩论赛批判性

廖 海,王裕宁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江苏 无锡 214153;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江苏 无锡 214153)

论高职生辩论赛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育

廖 海1,王裕宁2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江苏 无锡 214153;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江苏 无锡 214153)

校园辩论赛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素质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辩论赛中各个辩论环节,提出了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地渗透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旨在促使校园辩论赛回归辩论本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高职生;辩论赛;批判性思维;培育

校园辩论赛总是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辩论赛中的批判性的思维和语言让人振奋,让学生感受文明和文化的力量。辩论本身紧张激烈,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尤其是辩手的机智幽默、文采风度、睿智和博学,成为每一场辩论赛的亮点。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高职校园辩论赛也成为高职生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舞台。

一、高职院校学生辩论赛的发展现状

作为高职校园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辩论赛,以其新颖的形式、激烈的交锋赢得了高职生的喜爱。它是一个可以集中展示个人才华智慧的舞台,能让高职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他们追求真理的意识,有效地拓展高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思维辩说能力,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激励他们更好更快地成才。

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辩论赛的发展却越来越难,缺乏思辨意识。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较本科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表现在愿意为辩论赛真正投入精力的人越来越少,越辩越业余;破题过浅,立意深度不够,辩论不像是辩论,更像是哗众取宠的脱口秀,难以彰显与之匹配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既然参与这个活动,就要以比较有胸怀的、有深度的观点争鸣,因为辩论重在争鸣,是用逻辑、语言、风度、才华去征服台下观众。可惜现在的高职校园辩论从争鸣走到了争宠,谁更能娱乐观众谁就占得先机,把一场知识密集型的竞争,表现为一种斗嘴甚至吵嘴的行为,这种现状值得组织活动的教师们反省,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高职学生的那种批判性思维 (即思辨思维)能力上,对高职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渗透与培养,才能促使高职校园辩论赛回归辩论本色,使之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二、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1.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

批判性思维是对主观世界的反思和评判,是一种反思式思维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性。思维主体表现为自信,不墨守成规,善于改变思维习惯,从新的思路来审视辩题,使之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特效果,并将按习惯思维制定攻防策略的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2)独立性。思维主体表现为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发送,让它们各显其能,各显其威,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动觉等感官建立起一个多渠道、多角度的神经联系网络,以便充分发挥各网点协调作战的功能,形成一个对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推理的灵活应用的独立思维系统。

(3)敏捷性。思维主体表现为反应迅速而灵敏,善于当机立断。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能使思维主体在极短的单位时间内,迅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积累,选用巧妙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准确而精彩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快捷、更准确地抓到对方破绽,及时反攻。

(4)深刻性。思维主体表现为立意高远,论点精辟,分析透彻,对事物的本质能作出高屋建瓴的概括,让受众有拨云见日的新鲜感。

(5)广阔性。思维主体表现为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大千世界是个多组元、多层次、多联系、多变量的纷繁复杂的系统,每一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相当薄弱,尤其在当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忽视仍然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和应试教育方式下,高职学生更倾向于注意资料、实物或具体的事物,而忽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逻辑思维上表现欠佳,缺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高职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盲目与从众,从而丧失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因此,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主动意识到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危害性,应该积极鼓励高职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渗透批判性思维,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不解之缘

批判性思维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创新人才的关键,没有批判反驳的意识和能力,就容易陷入原有知识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从而形成盲从的习惯,根本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

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思维,而辩论正是两种相反观点的碰撞,也是一种思维的两个方面进行对峙,可以说它就是批判性思维运用最集中、最典型、最广泛的方式。因此,批判性思维因辩论而存在;辩论也因为批判性思维而更精彩,更能显示出辩者理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更能让听众激动和为之共鸣。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这种不解之缘最容易开发出人的潜能,使人重新思考和重新认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得出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辩论者要战胜对方,必须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将本方的立论建立在对对方主张及其理据的怀疑和批判上。

三、辩论赛中对高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育策略

1.参赛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辨析辩题

论题是辩论的核心。论题是否清楚明晰,是否独特新颖,是辩论是否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应用式辩论还是教学式辩论,其辩题都是互相对立的,双方论题均立足于对辩题的辨析上。参赛学生在辨析辩题时,首先要解释清楚概念;然后依照辩题定出判断标准或比较标准,定出的标准必须是唯一的、最好不是伪标准(自身还需要其他标准来衡量),但是几乎所有辩题的标准都是伪标准,因为辩论无所谓对错,命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再次对辩题进行推断,即逻辑推断己方观点为什么会符合这标准;最后对该辩题得出分论,如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注意分出来的块是可以拼成一个整体的,就好比一个蛋糕是切成一块一块的,而不是一勺一勺挖出来无法再还原的。在辨析辩题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方法在这一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准确、全面地辨析本方论题,使自己的立论固若金汤;二是分析对方立论的思路,找出对方立论存在的逻辑盲点,设计摧毁对方立场根基的多种方案,从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攻防系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应用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参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参赛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制定灵活的攻守战略战术

在辩论中,实质上就是一种向对方进攻与恪守己方观点底线的交锋,这种对抗性存在于正反辩论之间。这一攻守过程必须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指导驳论思路,从而制定出灵活的攻守战略战术。一方面要求用己方的逻辑和语境理清概念,只有逻辑和语境达成一致才能使比赛得以进行下去,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转移思路;另一方面还要学会运用归谬法厘清逻辑,如对方说椅子四条腿,因为它有四条腿,那么可认为它的逻辑就是“因为四条腿,所以它是椅子”,那么就可以反驳“那猪是四条腿、狗也是四条腿,它们都是椅子吗?”通常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很尴尬的现象,即可以证明对方不对,但是无法证明自己的是对的。驳逻辑是反驳成功与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这个驳斥过程就是辩论中的攻守过程。因此,在论辩中,正确处理好攻与守的关系可以培养参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参赛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倾听对方辩友的观点

现行校园辩论赛规则中,在自由辩论环节,对方都可以针对发言者的陈述提出即时性的问题或申辩。在遇到一些具有杀伤力的问题时,发言者需要想尽办法换一种思维来回答对方,这对培养参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途径。同时发言者如果接受了对方的提问就需要立即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对发言者的思维敏捷度提出了挑战。对于提问者来说,他必须认真听清对方观点,抓其弱处,以便在后面的辩论过程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这个过程中,提问者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从容不迫地找出对方所提出来的论述漏洞。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要求参赛学生能独立思考,学会从事物中发现疑团,并且想办法解决它,同时,在提问时要切中要害,用一两句话直逼其漏洞,这对培养参赛学生以后简洁有力的思辨模式大有益处。

4.参赛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反干扰意识

辩论赛过程中,在场的听众一般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干扰正在发言的对方辩手。正是因为听众有强烈的功利目的,不管自己支持的一方观点对与错,辩者说得好与不好,只要他们的话音一落,就会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对对方的态度则完全相反,说得再好,他也不会鼓掌,甚至还会发出不屑一顾的唏嘘声,喝倒彩,以此干扰你的情绪,打乱你的阵脚。这样的对抗局面能锻炼和提高参赛学生的反干扰能力,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练就一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还有一种情况是来自无功利听众(包括评委)的干扰,他们没有明确的支持对象,是观赏者,不评判事理的是非曲直,只评判辩论的是非曲直,对辩者的信誉形象、言辞、风格等作出评判。鉴于此,在辩论过程中,参赛学生更要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以表情的得体、逻辑的严谨、反应的机敏等赢得听众,征服评委。通过辩论,在提高辩者反干扰能力的同时,这些参赛学生也就不知觉地完善和提高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参赛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刚柔对抗

一般来说,辩手在论辩中,一方面不能不顾情势的变化和自己的目的,一味的刚强果断,这样一则给人以勇而无谋的印象,二则会把自己逼上绝路,没有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的柔顺灵活,一味的柔往往会因缺乏锋芒而被对方击败。正确的技巧是应该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到刚柔相济。在自由发言的对抗阶段,人越少越有优势(因为观点统一)。有一句很有杀伤力的辩词:“对方的二辩说了……而对方的四辩却说……请问对方一辩你怎么看?”所以在这个阶段中要注意己方观点要统一;设定几个战场,当遇到不可越过的难题时要注意转移战场;注意在立论核心中设问;可进行时间和队员的分工,例如二、三辩主要反驳,而四辩总结对方无回答或答的并不好的部分;自由辩一个人最好不要超过15秒时间;不要连续回答问题三次或以上,不然队员会跟不上思路、整体不和谐;对于对方问的问题,既要防止掉进对方的圈套一直不回答问题,也不能一直处于回答问题紧张状态。因此,在自由发言的对抗阶段中,参赛学生也有必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应对,做到刚柔相生相克,柔能克刚,和风细雨有时比电闪雷鸣更奏效,这样就能更有把握地取得辩论赛的最后胜利。

高职校园辩论赛场是一个对高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渗透和培养的绝佳平台,辩论赛上的辩论,是选手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较量,这些参赛学生在较量中增强了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在论辩过程中,从辩题的提出到论题的确定,再到立与破的攻防策略的制定等一系列过程都有批判性思维渗透进来。因此,整个辩论赛的开展过程也就是完成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渗透与培养的过程。

[1]张晓芒.批判性思维及其精神[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7(6).

[2]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7,3(5).

[3]李剑锋.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教育与就业,2005,6(8).

[4]何峰.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盛新华.辩论与批判性思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6):14-18.

[编辑:徐永生]

G444

A

1671-4806(2010)04-0061-03

2010-04-10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D7200003)

廖海(1979- ),男,四川南江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王裕宁(1955- ),男,上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逻辑学。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赛批判性
有力的反驳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