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中枢与体系

2010-08-15朱方鸣高尚荣刘丽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院校

朱方鸣,高尚荣,刘丽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中枢与体系

朱方鸣,高尚荣,刘丽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本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师资、专业、软件、硬件、学生能力、管理等,而管理能力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则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中枢系统,其为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参照系。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系统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体系

核心竞争力研究能够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说明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遇到的竞争问题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内部潜能和优势的挖掘和积累,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动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职院校以其办学资源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管理、精神文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等要素的战略整合,确定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关键因素与优先领域,通过构建并实施组成教育发展的行动体系,体现为学科水平、创新能力、综合办学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1]。培育核心竞争力要立足于内涵发展,这一点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发展是相同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需要从内部开发出来,从而达到适应外部环境的目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涉及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体系问题。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要素体系的划分来看,由于高职院校要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道路,因此,从行业企业的角度探讨高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很有必要。根据办学经验和有关调查,高职竞争力的有关因素除了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后勤保障、校园信息化建设、办学经费来源、学生规模、师资结构与能力等可视化显性指标外,还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水平、专业贴近市场程度、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素质教育、校企合作、学生就业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隐性的软指标。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拥有的内外部资源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可视化显性指标可称为现实竞争实力,而隐性的软指标可称为潜在竞争力,这些元素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体系,企业对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注可能更加看重的是潜在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综合起来,形成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基本功能。一是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高职院校通过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系统性创造活动的能力,包含方案设计、教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层次。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研发的关键是密切联系实际,要与企业行业紧密联系,通过研发,完成知识积累尤其是人才积累,建立科研团队,保持独特的优势和行业地位。研发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与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制度、教学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与旺盛生命力的主要体现。二是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习能力开发。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实践联系密切,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尤其要强调团体学习,团体在组织中逐渐成为关键的学习单位。由于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不是等价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也并不表示组织在学习。但是如果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学习组织的一个小单位,就可以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其他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三是内外部环境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包括管理、技术、组织结构、战略目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突出表现为坚强的团队精神与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为组织的大局观与整体协调能力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协调能力的关键人物在于高职院校的高级管理层,院校长团队的能力和思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十分重要,领导者在人力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和方向制订等方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导向作用,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院校长的重要任务就是为所在高职院校确立发展目标。确立高职院校发展目标不能盲目求高求大,而是要根据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竞争优势的识别,确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结合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条件和一般竞争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办学渠道,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岗位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和机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要有合理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一是专业与学科体系。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调整和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对现有的学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全校范围内优化重组,构建学科大平台;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紧紧围绕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践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方向,重点突破,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以特色建设形成优势品牌,提高行业地位。二是职教集团与战略联盟平台。高职院校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加强横向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根据产业界反馈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创建能直接与地方经济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群;围绕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与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三是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高职院校的双师应当是广义的概念,凡是具有社会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相应资格的教师都应当是双师。有的高职院校片面地从几个工种的技术等级的角度理解双师,不仅使教师失去了积极性,也损害了教师团队和谐,得不偿失。高职院校从思想、机制、政策方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等多种手段,使教师数量和结构得到质的提升。根据青年教师的结构特点,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和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四是管理制度和组织机制完善与优化。科学有效的制度是高职院校确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通过制度性设计,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二级管理体系下的管理重心下移,使系部成为办学实体,并在经济、政策、权利义务方面适度分权,为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中枢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体系包括校外资源要素与校内教育要素,这些竞争力要素必须围绕一定的中枢,形成一定的生态有机体,才能发挥合力,构成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学院良好的办学条件,只有学院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也只能是一般竞争力,而不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找到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体系的中枢系统十分重要。就高职院校的组织特性与输出要素来看,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和高职人才素质,构成了高职院校组织体系的最根本核心竞争元素。高职院校要围绕管理创新和人才素质,加强核心竞争力优势培育。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管理体系,应当是具有明确方向性和执行力的战略管理体系。许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和缺乏服务和创新意识等弊端,抓不准要服务的行业,行业定位和错位发展思路不明确,有的与普通高校相冲突,有的与行业的教育需求相脱节,有的与学生群体需求不对应。一般高职院校要树立为地区和用人单位的服务意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不但要有服务意识,更要有辐射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高职院校应该以服务和引领理念为先导,树立“经营学校”的观念,吸引更多的生源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办学特色,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竞争的不同要求,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取得人才市场竞争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战略性管理要求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特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分析和正确把握,制定出全面的发展战略,并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要推动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盘活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规模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教学及管理能力结构,形成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要进行全面改革,增加高职院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科学地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找出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谋划变革现状的对策,调整现有战略或重新制定新的战略。要整合师资队伍,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注重现有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法规与政策措施,积极投身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建设与示范院校建设,适时对学院进行自我诊断,吸取示范院校的有益经验,从特色院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特色课堂、特色教学方法、特色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特色建设[2]。有条件的院校,要进行国际教育合作及国际教育资源利用,壮大学校的办学实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高职学生身上,学生在就业市场和创业活动中表现越突出,则越能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内涵发展。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经常性地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倾向加以调查分析,深化校企合作的全程化与全面化,加强校企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和校企合作机制,明确高职院校发展方向,对企业所关注的高职人才的道德修养、个人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基础知识、毕业学校声誉、个人政治面目、担任干部经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化是高职院校职业性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统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取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成为适应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创新与发展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根本目标。

[1]吴凯,梁子婧.基于AHP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2]章锐旦.竞争态势下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王永莲,陈斌,杨小燕.学生视域中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问卷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编辑:林钢]

G719.21

A

1671-4806(2010)04-0049-03

2010-05-06

中国职教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5262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B880032)

朱方鸣(1957-),男,江苏泰兴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