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体会探讨

2010-08-15王春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电切术导尿管冲洗

王春晖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发达国家地区发病率较高。国外,膀胱肿瘤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二位;国内则占首位,近年有增加之势。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适应表浅型膀胱癌。但有些年老体弱不适于做开放性手术者,也可施行尿道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但手术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问题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多年探讨研究的课题,而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由于术后膀胱收缩明显无力,尿潴留的发生更为多见,许多患者需再次导尿,这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并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1]。 2007年 12月至 2009年 12月我院对 80例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前以1:5000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冲洗,并对保留膀胱冲洗液时间做对比,结果发现膀胱冲洗减少了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 12月至 2009年 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共 80例,其中男 60例,女 20例,女患者年龄不限,男患者在 55岁以内且无前列腺增生病史。全部采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时间为 2~4d。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术后常规以 1:5000呋喃西林溶液反复进行膀胱冲洗直至无血尿产生,2d后拔除导尿管前放出尿液,排空膀胱,以 1:5000呋喃西林溶液 500ml进行膀胱冲洗,滴速 15~20ml/min,温度 37℃,冲洗液分别保留 20、30、40min,后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以 1:5000呋喃西林溶液反复进行膀胱冲洗直至无血尿产生 2d后拔除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①拔出尿管后第 1次排尿情况:a自行排尿;b人工辅助(有尿意时排尿困难,需热敷、按摩等辅助措施后排尿);其中a,b均为有效,c无效(有尿意后经辅助措施后仍不能自行排尿,需再次导尿);②第 1次排尿时间。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 将拔除尿管后第 1次排尿情况进行比较;实验 1组、20例,实验 2组、20例,实验 3组 20例和对照组 20例;实验 1组、2组、3组分别为冲洗液保留 20、30、40min;有效率实验 1组、2组、3组和对照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0018、0.0014、0.0018;实验 2组、3组和实验 1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0019、0.0018。发现对照组20例患者当中能自行排尿的患者为 10例,经人工辅助后能排尿的患者为 4例,有效率达到 70%,需要再次导尿的患者为 6例,无效率达到 30%。而实验 1组 20例患者当中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为13例,经人工辅助排尿的患者为 4例,有效率达到 85%,需要再次导尿的患者为 3例,无效率达到 15%。实验 2组的 20例患者当中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为 16例,经人工辅助后排尿的患者为 4例,有效率达到 100%。实验 3组 20例患者当中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为19例,经人工辅助后排尿的患者为 1例,有效率达到 100%。

2.2 将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进行比较;实验 1组、20例,实验 2组、20例,实验 3组 20例和对照组 20例;实验 1组、2组、3组分别为冲洗液保留 20、30、40min;实验 1组、2组、3组和对照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0021、0.0015、0.0015;实验 2组、实验 3组和实验 1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0014、0.0017;实验 2组、3组比较 P值为 0.16。发现对照组的 20例患者当中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在(3.50±1.33)h之间。而实验室 1组的 20例患者当中。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在(2.30±1.20)h之间。而实验室 2组的 20例患者当中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在(2.01±1.17)h之间。而实验 3组 20例患者当中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为(2.04±1.18)之间。

3 讨论

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由于手术膀胱的损伤造成膀胱收缩无力,而留置导尿的同时也可以造成尿道、膀胱黏膜的损伤,造成黏膜水肿,甚至可以诱发尿路感染,导致排尿困难。而以呋喃喃西林溶液冲洗,留置冲洗液,可对膀胱壁产生强烈刺激,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产生排尿反射,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外括约肌松弛,引起反射性排尿[2]。经我们探讨研究发现,经膀胱冲洗并保留冲洗液 20、30、40min3个实验小组排尿的有效率分别为 85%、10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1)。而对于保留冲洗液时间的探讨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出,30min以及 40min的有效率均为 100%,高于 20 min85%(P<0.01);而在有效地排尿中 40min组自行排尿为 19例,1例进行了人工辅助,而 30min组自行排尿 16例,人工辅助 4例;对于首次排尿时间的比较,实验组分别为2.30、2.01、2.0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50h。这说明随着保留冲洗液时间的延长,患者能自行排尿的有效率也相应有所提高,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所以,经过我们的临床探讨研究后,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将冲洗液保留在 30~40min。另外,目前我国有些省市医院中冲洗液使用生理盐水代替呋喃西林溶液,但我们认为还是用呋喃西林溶液比较好,因为插导尿管及拔除导尿管的过程会造成尿道膀胱黏膜的损伤,有诱发尿路感染的可能,而呋喃西林溶液抗菌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铜绿假胞菌抗菌力弱,对假单孢菌属及变形杆菌属有耐药性。在体外能抑制一般的细菌,高浓度时可杀菌,外用冲洗可达到令人满意效果,可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1]李志湘,彭丽.烧伤患者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及预防.当代护士,2007,1:16-17.

[2]刘芳,费维娟,白利群.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的护理.吉林医学,2007,28(4):551-552.

猜你喜欢

电切术导尿管冲洗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