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斜膈综合征 1例临床报道

2010-08-15齐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包块宫腔宫颈

齐丽华

1 病例报告

患者姜某,26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孕 0产 0,因“白带异味 4个月,检查发现阴道前壁包块 4 d”于 2010年 2月 21日入院。患者诉 2009年 10月开始出现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曾到当地医院就诊,静滴替硝唑、左氧氟沙星抗生素 7 d后,白带异臭味减轻,但量仍多且伴下腹胀。2010年 2月 17日到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后 B超提示:盆腔内见 10.7 cm×7.4 cm大小混合性包块,今日入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05/70mm 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未扪及包块,妇科检查:阴道前壁上段扪及 10 cm×6 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固定,无压痛,包块顶端与子宫颈、子宫分界不清,阴道顶端见单个子宫颈,宫底稍凹陷,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超声提示:①双宫颈、双子宫畸形;②右肾缺如;③阴道右侧良性囊性肿块,与右侧宫颈分界不清,与膀胱无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凝、肝功、肾功、血糖、免疫常规及梅毒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行阴道准备后于 2月 23日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阴道斜膈切除术,术中见经阴道穿刺囊肿抽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切开阴道前壁,约 100 ml暗红色血液流出,囊腔顶端有一宫颈样结构,探针探查该宫口与右侧宫腔相通,术中经超声证实,诊断为阴道斜隔综合征。切开阴道斜隔及多余斜隔组织,充分暴露宫颈,可吸收线缝合斜隔残端,术后患者第 5天,无不适,办理出院。

2 讨论

阴道斜隔综合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其中隔未消失完全或未完全消失,纵隔偏向一侧形成阴道斜膈。先天性阴道斜隔的解剖学特点:双宫体双宫颈畸形伴有阴道斜向横膈膜,隔膜起自两宫颈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故称其为阴道斜隔。可造成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多伴有斜隔侧肾脏缺如。其分为 3型:Ⅰ型:斜行的阴道隔完全闭锁,两宫腔之间不相通;2型:阴道隔不完全闭锁,有 1个以上开口;Ⅲ型:隔上无孔,但两宫腔相通。Ⅰ型患者发病早,其他两种类型如无合并感染可长期不被发现。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①痛经:为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②经期延长或阴道流液、流脓,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③阴道壁肿物:为最主要的阳性体征之一,发病率约 83%。各型均可出现,肿物呈囊性;④盆腔包块:阴道大量积液时波及同侧子宫或输卵管表现为盆腔包块;⑤一侧肾缺如;⑥性交困难:少数患者因阴道积液严重,导致性交困难。辅助检查:①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宫颈下方积液及肾脏缺如等特异性改变;②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以诊断子宫畸形,发现瘘口位置;③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阴道斜隔结构,诊断阳性率高,但诊断费用较高。治疗:手术是阴道斜隔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可选择在月经期,切除尽可能多斜隔的阴道组织,术后阴道压碘仿纱条,无性生活者,可选用宫腔镜电切术。因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在基层医院很少见,故应熟悉本综合征的特点,及时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猜你喜欢

包块宫腔宫颈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