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创业教育之发展路径

2010-08-15魏拴成周小理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生

魏拴成 曹 扬 周小理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 200233)

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创业教育之发展路径

魏拴成 曹 扬 周小理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 200233)

创业研究已作为一个分领域正式纳入管理学科,甚至可能成为21世纪管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应总结我国创业教育的若干种教学模式,分析这些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围绕创业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体系建设及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等主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创业能力;发展路径

创业教育的提出

创业教育的理念是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开始引入我国的。这次会议报告里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1988年10月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此,要求国家和学校“实行开放政策,以便培养更多不同类别的人”;要求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且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学生则需要培养自己“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能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将“传统或当地的知识和技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以产生创造力”。

1999年,我国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及相关课程,同时,有关创业教育如何进行的研讨会在各个院校相继举办,各高校纷纷组织校内创业设计竞赛,并积极参加各省市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

美国著名大学创业教育现状与研究内容

(一)美国著名大学创业教育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经济体系从管理型经济转向创业型经济(德鲁克,2002)。创业管理教育在欧、美先进国家更加受重视,而且颇具规模。美国有些大学甚至专注于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策略重心和竞争优势。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倾力专注于该领域发展,以求在创业型经济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哈佛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同时认为创业精神隐含的是一种创新行为,而不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或个人的特质表现。哈佛大学共开设了15门创业管理课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门课程是《创业财务》、《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专业服务》、《小企业的经营与成长》、《创造性与组织》、《风险投资与个人股权》、《开创新企业》,甚至将必修的《一般管理学》改为《创业管理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积极开展创业管理教育,在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高达28门,课程不仅提供给MBA学生,还设立了教学研究中心,给有志创业者开课,组织创业协会、募集创业基金供学生操作,与实习企业签约、举办各类创业比赛等等,足见其对创业管理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视。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创业管理课程共开23门课,创业课程的设计让学生置身于未来企业所面临的情境,包括设计经营模式、分析竞争策略、经营管理、募集资金、创建新公司相关的法律和税务问题等。

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共开设17门创业管理课程,除提供许多有关创业财务筹资的课程外,也非常重视创业战略及创业环境的议题。

(二)创业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创业研究是经济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创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内容和成果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创业者的特征、创业环境、创业的作用、创业机会、创业融资、创业发展战略、创业企业生存与增长、创业教育与培训、创业研究方法论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我国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

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些院校都先后不同程度地以各种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并形成了以下三种创业教育模式。

一是中国人民大学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这类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在第一课堂方面,调整教学方案,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开设《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参与式教学;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改革考试方法等。在第二课堂方面,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这类创业教育的特点是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学生如何创业,并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并开设了《创业管理》、《创业企业的设立、研发》等课程。学校还设立了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过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

三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这类创业教育的特点是: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学校实施“科技英才计划”,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心”,对学生的创业及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评价。由该校研究生成立的学子创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上海“慧谷”科技创业基地。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创业计划竞赛”为模式的国家、省(市)、高校三级大学生创业活动体系。许多高校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但是在实践中正逐渐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如复旦大学形成的“在校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毕业生创业指导——创业团队创业过程扶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探索上都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在创业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及创业教学理论支持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创业教育还属于管理学领域,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也不是二级学科,也没有系统地纳入国家的教学体系安排中,创业教育的形式模仿多于内容和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探索。

首先,由于风险投资更倾向于增长型的IT产业,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似乎大学生创业必然是高科技的,使人望而生畏。实际上,目前我国大量的大学生创业都是从低科技和第三产业起步的,而不像媒体所宣传的大学生创业必然是高科技、高投入。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对创业的理解普遍局限于相对较浅的层面,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创业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价值,就是要赚钱,常常把创业看成是并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局外人来看问题。

其次,目前国内创业教育最直接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教育体系,而且教材也相当缺乏。外国教材固然可以代表部分创业教育的前沿理念,但是由于国外与国内的商业、管理、教学环境差异较大,而且创业活动又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很高,这些教材未必能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创业教育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包括行业机会的识别、资源的组织和投入、企业组织的创立以及酝酿和创立一个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创业心理素质等企业家精神的教育。

提升我国创业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为背景的一种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这种新的教育哲学观念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因此,高等学校应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探索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构建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评价模式,探讨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

从目标体系的广义上来讲,创业教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在职业生涯设计及创业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的教育;从狭义上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创办和管理企业能力的教育。笔者认为,如果以开办企业和培养老板作为创业教育的唯一目的,那么创业教育就很难普及并取得成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目前的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要了解社会,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不仅应培养一种能力,更应当塑造一种文化。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强化创业意识,塑造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道德,健全创业心理,指导创业途径;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包括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的过程体系应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学习生活中,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技能才能更务实有效。

(二)加强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内创业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努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方面,应该考虑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让企业家加入到创业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应引入实践课程,增加课程中用于实践的时间,推进创业教育、创业科研、创业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

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校园微型创业环境平台,提供办公司和开店的仿真实践环境,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从原来的培养求职者向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转变。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从创业教育的这个新思维出发,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代新人。因此,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大学教育观念的冲击,也是对执行创业教育的教师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就需要建设一支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应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六大类型。要打破现有的模式,通过培训、教研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建设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能够胜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既要参照国外类似的教材,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例,使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

(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分别或共同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与企业家,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发掘与评估真正有市场前景的、有产业可行性的中小型项目,并对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资助和服务。政府部门应着力构筑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个人创业平台,为有志于个人创业的青年提供高效服务,消除阻碍个人创业的体制性障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1]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健,等.美国创业学术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经济管理,2003,(1):21-25.

[3]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蔡慧.高校创业教育三种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3-06-26:(11).

[5]李时椿.创新与创业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有话职说

当智慧和命运交战时,若智慧有胆识,敢做敢为,命运就没有机会动摇他。

——莎士比亚

G710

A

1672-5727(2010)06-0062-02

魏拴成(1958—),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和创业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