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互动课堂设计

2010-08-15范小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范小红 杨 瑛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300222)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互动课堂设计

范小红 杨 瑛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30022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关于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课堂互动的理论,本文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设计并探讨了五种课堂互动模式,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互动模式

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机械性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互动,学生课堂上语言输出机会较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缺乏交流,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交际能力都得不到锻炼。英语学习是一个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一种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因此,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导下,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观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当代素质教育相吻合,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能动的适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反应。因此,从功能上说,智慧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认知结构的功能(适应环境的功能)不变性与认知结构的可变性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两个立论基础。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较好地发现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概念是如何建构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其主要观点是: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次,学习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再次,学习是一种协作的过程。强调学习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包括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个体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信息的意义并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及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与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发现信息、主动参与信息加工的主题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帮助者。

英语互动课堂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知识,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培育语言的被动接收者,而是造就语言的主动使用者。因此,现代英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手段,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教与学的双向成效。

情境互动 情境互动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感受,实现对学习内容意义的建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幻灯、图片、听力材料、英语电影、外语新闻、背景知识以及地理风貌等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具有的真实意义,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

问答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应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有相关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深入,由特殊到普遍。这样,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思维也经历了深度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设计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小组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小组互动,实现学生之间互动是最好的组织协调方式。生生互动学习以小组合作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任务为载体,以团体评价机制为保障,促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保证组内成员的参与性与互补性。小组互动可以改善课堂内的氛围,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人际交流能力。

文化互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正是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才得以产生并传承。同时,文化又时刻影响着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建构自己对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情感互动 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是外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应以促进者而不是指导者的身份促进学生学习,而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师生通过沟通交流来建立。情感互动可以帮助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互动课堂设计案例

笔者拟以 《综合英语教程》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 Book 2(邹为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中“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为美丽而遭罪》)一课为例,说明五种课堂互动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互动 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准备好的有关审美的幻灯片,第一组幻灯片内容包括历史上中国古代女子裹小脚的风俗、缅甸等地区戴着道道金属项圈的长颈女人以及现代妇女的风貌展示与之形成对比,第二组图片包括各种整容前后对比的照片,其中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通过幻灯片的直观导入,从社会和历史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的思考和使用语言表达的动机。

问答互动 通过幻灯片展示,教师向 学 生 提 问 “(1)What are these pictures about?(2)How do you see these quaint traditions which made people suffer to be beautiful?(3)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 plastic surgery?(4)Do you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5)What is your definition of beauty and beautiful?(6)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nner beauty or appearance?(7)If women want to make themselves prettier,what is the best way in your opinion?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精心准备好问题,问题设计既要围绕课文的主题,又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还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答案要有开放性,可以有多种答案或者不同的观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回答,及时挖掘有深度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应能够达到思维上的互动。

小组互动 这篇课文是两个对于“什么是美丽”对立观点的“冲撞”,因而可采用辩论的形式组织小组互动。把学生分成4~5人的学习小组,分成辩论双方,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分小组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及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小组内成员之间形成差异互补性,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达到全方位的学生互动。讨论结束后,安排每一组学生进行辩论表演,汇报讨论结果,选出优胜小组。

文化互动 教师在分析 “什么是美丽”这一问题时,可以带入文学作品对于美丽的理解。结合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介绍一下《简爱》及其作者、写作背景等等。《简爱》的主人公长像很平常,很一般,但是她最终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原因就在于简爱不平凡的思想,不平凡的心胸。所以,外表的美丽不是美丽的全部内涵,一个人的修养、见识、思想才是真正的美丽。教师还可以结合《简爱》的写作背景介绍社会发展中妇女运动的潮流。不管是中国古代妇女的裹小脚,还是《简爱》作者以男性笔名发表著作的现象,都反映出传统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限制,然而正是由于众多女性作家不懈的努力,为女性的权利和自由奋力呼喊,才有了今天妇女事业的大发展。这样,在文化介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文学知识,更可以从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地理解并珍惜现在的生活。

情感互动 在授课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通过幻灯片,激发学生对美与丑不同情感的体验,在问答过程中启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引导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讨论当中,最后教师应该对辩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正确引导更容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进而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情感互动是贯穿课堂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为现代英语课堂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学问题的视角,变传统教学一言堂为引导启发式课堂,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把知识讲解与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就能拓宽教学理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主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要将情境互动、问答互动、小组互动、文化互动以及情感互动处理好,衔接好,真正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立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6):24-26.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

[3]袁琼.建构主义与网络环境下的综合英语教学 [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4):115-117.

[4]陆文霞.互动式问答教学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尝试 [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3):118-119.

[5]刘玉梅.生生互动——磨砺情感智商的过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2-93.

[6]蒋和舟.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互动 [J].怀化学院学报, 2007,(7):180-181.

[7]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 [J].国外外语教学, 2002,(2):19-23.

G712

A

1672-5727(2010)06-0110-02

范小红(1983—),女,硕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法。

杨瑛(1964—),女,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