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体育圈模式建构研究

2010-08-15黄正廪李喜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旅游体育文化

黄正廪,周 庆,李喜艳

(1.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2.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体育教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83;3.西南交通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00031)

遵义体育圈模式建构研究

黄正廪1,周 庆2,李喜艳3

(1.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2.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体育教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83;3.西南交通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0003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总体设想、发展规划及规划实施三个方面对遵义体育圈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宏观和微观的对策与建议。

遵义体育圈;模式;对策

体育圈是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项目概念,它融合休闲、健身、娱乐、知识、观赏、参与等诸多内容及功能于一体,并以体育为载体,依托旅游资源实现以上功能[1]。体育圈能够改善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文明传播、光大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充分整合体育、旅游的产业优势,联合当地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

遵义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域风情、民间特色产业及新农村建设的硕果,因此,对“遵义体育圈”进行战略研究,具有探讨构建模式的可行性,同时,对遵义区域体育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遵义体育圈”的内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处于省会贵阳市和重庆直辖市之间,西北部与四川接壤,以北背靠重庆,以南面对贵阳,总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14个市(区、县),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线旅游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都市体育圈是指在都市范围内,以体育为载体,依托环境资源建立的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知识、观赏、参与等功能的体育场所、设施、条件等所组成的圈层结构,及其体育功能扩散和影响所及的范围[3]。

“遵义体育圈”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义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产物。它是依托遵义长征文化,整合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消遣、娱乐为一体的跨行政区划、跨行业发展体育事业的新组织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是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具有特色的较大规模体育产业群。它是依托遵义两城区,周边县市和东部、西部县市,充分发挥和利用遵义红色旅游、地方传统文化、酒文化、生态旅游和土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农家乐活动于一体,形成红色、特色、生态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体育圈层。

2 构建“遵义体育圈”战略研究

2.1 总体设想

遵义,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之城,因红军长征而名扬中外,因遵义会议而永载史册。遵义坚持“紧贴黔中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参与泛珠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增强遵义作为区域辐射受体和辐射中心的作用。依托重庆和贵阳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深化与两市在交通、工业、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建设黔渝经济走廊。

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景点,重点扶持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赤水、习水、绥阳、湄潭、余庆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国酒文化旅游和以海龙囤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加快开发以大乌江风景区为代表的东部、东北部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湄潭浙大西迁文化旅游和茶文化旅游,把遵义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之城、休闲度假胜地。

“遵义体育圈”的构建以“长征文化”为主,突出特色,充分发挥“红色、生态、地域、乡村”资源的整体优势,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若干年的分阶段实施,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该地区的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2 发展规划

“遵义体育圈”的构建是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红色、生态、地域、乡村”整体开发,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分期开发逐步形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的“体育圈”。具体内容如下:

红色特色。遵义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遗址”等等。红色资源丰富不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经久不衰的精神丰碑,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又是拉动遵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红色文化”是遵义的最大特色。遵义要利用长征文化来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使人们在旅游中休闲、健身并增长自己的文化知识。

生态特色。遵义有凤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情万种的乌江和神奇的赤水河,以及两大流域在我市境内以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绥阳宽阔水原始森林、道真大沙河银杉保护区、习水国家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等自然天成的绿色生态旅游文化资源。遵义要围绕不同的自然景观开发体育旅游度假村、体育森林公园等,并制定符合其特点的山水体育项目来发展体育旅游事业。

地域特色。遵义拥有700年历史的以杨粲墓、海龙屯为标志的土司政权,承接“汉三贤”(东汉时期开西南文化教育先河的文字学一代宗师尹珍,儒学家舍人、散文家盛览)、“清三儒”(清代蜚声海内外的郑子尹、莫友芝和黎庶昌,形成独树一帜的“沙滩文化”)的遗风,以“桐梓人”为标志的古人类文化,古夜郎文化,以及绥阳诗歌、桐梓灯谜、湄潭漫画等为代表的近现代新生文化,形成浓烈、厚重的黔北传统历史文化带。以仡佬、苗、布依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包括高台舞狮等稀罕的民间绝技和“傩戏”这样的戏剧活化石等土著民俗文化旅游。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体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舞蹈和体育民族传统项目,来提高历史文化内涵[4]。

农村特色。近年来,遵义市在“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中,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和村庄整治等相结合之路,不断增加“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新内容,丰富新内涵,提高新水平,尤其是“乐在农家爽精神”使农村体育设施得到了改善,为农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设施,以“美在农家展新貌”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四在农家”活动不仅促进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农村体育旅游的发展。

将“红色、生态、地域、农村”四大特色作为发展“遵义体育圈”的四大主题,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点的优势。遵义的红色、生态、地域文化和农村旅游资源系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二是组合优势。遵义的特色在于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地域文化与农家乐相结合。红色旅游与遵义的生态旅游、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等形成厚重的旅游资源;三是叠加优势。“红色、生态、地域、农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红色与生态相融合、红色与地域文化相联系、地域文化与农家乐相衔接,四大特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2.3 规划实施

“遵义体育圈”模式,形成以长征文化为标志的红色体育圈,周边县市地方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为标志的特色体育圈,远郊的山水旅游为标志的生态体育圈多层次立体化的体育圈层。

2.3.1 以长征文化为标志的红色体育圈

遵义体育圈的构建要突出“长征文化”,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街的建设,使旅客在体育旅游、观光中增长知识,丰富知识并购买红色物品;在红军山和娄山关等景点,设置全民健身路径及开展体育项目,如射箭、登山、定向越野等项目,不仅满足市民的建设需求,也可满足游客的体育观光、休闲需求;在乌江、赤水等景点,可以开展射击、投弹、抢渡、刺杀和格斗等体育项目,既可以观摩重温“重走长征路”的革命战斗历程,也可体验革命战争的艰辛,使现代的人们更加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利用好汇川体育馆、正在筹建的国家级拳击训练中心、遵义市体育健身中心、凤凰山广场、老城会址广场等场所,既可满足市民的休闲健身需求,也可满足商务需求。

以遵义市区为中心,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街、红军山(凤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娄山关、赤水等红色旅游景点建造成融体育旅游、体育观光及商务旅游为一体的体育圈。这些都可以满足市民日常体育健身、锻炼和外地旅客观光、短期旅游的需要,把遵义市区为中心的红色旅客旅游体育圈建成体育健身、体育观光和商务娱乐圈。

2.3.2 以民俗文化为标志的特色体育圈

在进行黔北民俗文化挖掘整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民俗体育的弘扬,从而提高民俗文化的内涵。在民俗文化旅游的活动中,可以举办苗族“滚山珠”、“爬花杆”、“踩月亮”等传统特技表演,观看苗族独有的芦笙舞等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以及仡佬族傩戏、仡佬族高台舞狮、仡佬族打蔑鸡蛋、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宝王祭拜、仡佬族三幺台习俗等表演。

遵义拥有以国酒茅台为龙头,董酒、习酒等名优酒为代表的白酒文化资源。利用中国酒文化高层论坛、中国酒都品牌宣传展示活动、中国酒都10强白酒品牌企业评选活动等为契机,打造体育商贸平台,突出工业旅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遵义近郊比市区拥有更多的体育休闲资源,可配合郊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以地方历史文化为标志的特色体育圈。城市居民可以利用工作日的休闲时间或周末时间到这些特色民俗文化带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也可以参与到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进行健身、娱乐、休闲、体验。

2.3.3 以山水旅游为标志的生态体育圈

在习水、赤水等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建设休闲度假胜地。开展独竹漂、漂渡江河、峡谷溯溪、休闲垂钓比赛,以及江河划船、山地越野、越野长跑、攀岩运动、趣味定向赛、徒步定向赛、山地自行车赛、高空速降赛、古城寻宝赛等活动,不仅使人们锻炼了身体,也使人们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在拥有“中国名茶之乡”、“西部茶海”之称的凤冈举办有机田园文化生态旅游节和茶庄心灵之旅首游式、制茶能手比赛、茶乡茶膳比赛等活动;游八百年古军事洞堡玛瑙山,参与春茶开采、祭茶大典活动,徒步登仙人岭洗肺,观看茶乡歌舞,体验西部茶海之心生态文明旅游。

在城市远郊的乡村地带,人口相对城区或近郊来说比较少,但远郊的自然环境受工业污染较少,因此,远郊体育圈成为市民可以利用周末或长假进行体育健身、体育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场所,并形成山林文化及自然观光体育旅游度假圈[5]。

3 构建“遵义体育圈”的对策与建议

3.1 宏观层面

随着体育旅游市场的扩大、层次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变,遵义应充分发挥体育、旅游、交通、商贸的优势,以整体规划为龙头,以政策引导为凝聚力,高起点、高标准整合遵义旅游和体育资源,应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积极探索、共同建设面向大众的跨地区的体育旅游连锁经营。科学规划一个接近国际水准的体育旅游资源总体,促使遵义体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奥运和全民建身日的设立为背景,以遵义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民间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塑造品牌、提高水平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精心描绘“遵义体育圈”发展的宏伟蓝图。

3.2 微观层面

3.2.1 树立形象,加强宣传

根据整合各类资源、塑造“遵义体育圈”的整体形象要求,对“遵义体育圈”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特色、体育旅游品牌,进行整体规划和包装。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对“遵义体育圈”品牌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对周边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国内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覆盖率;加强对国际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遵义体育圈”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吸引力。以举办大型赛事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体育宣传、文化、旅游、经济等功能,为此相继举办了“2004年全国男篮四强赛”、“2007年中美哈三国拳击对抗赛”、“2008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A第三站比赛”、“多彩贵州”、2008“青春动力”杯中国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男篮第三组预赛”等众多大型赛事,对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

3.2.2 健全法制,规范秩序

体育与旅游部门需加紧制定和完善“遵义体育圈”法制建设,出台一系列体育旅游的管理规章,逐步形成体育旅游管理科学体系,使体育旅游市场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做到依法维护体育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营造公平公开的体育旅游市场,强化对体育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控力度,遏制其发展的消极因素。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体育旅游人员和从业人员特别是体育导游和体育健身辅导员队伍的素质。

3.2.3 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

需要更多地吸引资本介入到“遵义体育圈”的开发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政府要突出规划指导、政策吸引的作用。

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改变现有旅游企业条块分离、部门壁垒的现状,加快体育旅游企业改革的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运作机制,增强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要求,吸引有经营实力、有管理经验、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公司、企业参与“遵义体育圈”经营权的租赁、承包和并购。

[1]朱子丹.构建“环荆州体育圈”的基本条件、战略发展和可行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8):44-46.

[2]王家宏,任平等.都市体育圈:背景、条件、意义和原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13-1015.

[3]任平,王家宏等.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4):5-8.

[4]牟维.对遵义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理论与当代,2008,(7):28-30.

[5]申亮,岳利民,肖焕禹.城市体育的新范式: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88-92.

(责任编辑:徐国红)

Research on the Model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ircle of Zunyi

HUANG Zheng-lin1,ZHOU Qing2,LI Xi-yan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2.City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3;3.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 Ea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00031,China)

Using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sports circle model of Zunyi and proposes macro-and micro-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overall vision,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Zunyi Sports Circle;Mode;Countermeasures

G80-05

A

1009-3583(2010)-03-0113-04

2010-01-05

2008年贵州省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8QN031)阶段成果。

黄正廪,男,湖北枣阳人,硕士,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一般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旅游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旅游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