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支撑力

2010-08-15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支撑力农民农村

平 红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郑分校培训科,河南新郑 451100)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支撑力

平 红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郑分校培训科,河南新郑 451100)

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强有力的支撑,由于认知不足、基础薄弱、创新力较弱等原因,文化支撑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夯实基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务实创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文化支撑力;问题;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文化建设是各项建设的基础。目前,文化对新农村建设支撑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探寻农村文化支撑力不足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文化的强力支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更需要文化的强力支撑。

1.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文化本身具有一系列功能,而每一功能都对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的凝聚功能有利于形成建设合力。新农村建设不是靠少数人努力就能够完成好的,需要利用文化的凝聚导向功能来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尤其在多元价值标准共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文化的凝聚就无法形成合力。第二,文化的培育功能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通过文化的宣传教育能够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并以此来弘扬社会正气,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第三,文化的整合功能有利于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当今是一个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多元化的社会,需要靠文化的整合功能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理性、道德、法治的轨道,进而实现人各尽其能和物各尽其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第四,文化的保障功能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伴随我国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其矛盾日益凸显,需要靠文化的保障功能来维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除此之外,文化的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服务功能、救助功能、协调功能、同化功能、约束功能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新农村建设构成影响。

2.文化支撑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从广大农村目前的情况看,文化对新农村建设明显存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其表现主要在:第一,合作精神缺失使新农村建设缺少必要的团体组织。进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国家不可能为农村提供所有的必需公共品,如乡村道路的修建与养护、农田灌溉的协调、农村生活生产秩序的维护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来加以合理解决。问题是广大农民缺少合作意识,使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从小变大、从少变多。第二,集体意识淡薄使村集体成为“空壳”。“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庭经营模式固化了小农意识,村集体在很多农村只是一个名词,村域公益事业无人问津。第三,科技兴农风气不浓使新农村建设后续乏力。农民对承传下来的技术、手艺、生产方式等文化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新技术、新产品等在农村推广时常受阻,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明显不足。第四,宗教迷信盛行使农民精神生活受到严重污染。除此之外,家庭教化的功利性、社会诚信的缺失、家族势力的复兴、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都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3.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提升文化的支撑力。农村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可以培养农民的自信、勤劳、合作、民主的精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技术。同时,它还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净化农村的风气,抵制黄赌毒、邪教在农村的泛滥,可以创造一种健康、环保、节能、和谐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建设比较滞后,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认知问题的自我倾向性突出,这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反差较大;其生活方式与社会交往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事实证明,提升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已经刻不容缓。

二、新农村建设文化支撑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就是在农村社区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农民参加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养、规范农民个体或群体行为、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目前,无论是干部或群众在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主要表现:第一,认识上的缺失。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往往局限在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上,其实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内向外按同心圆形式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次的精神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最外层的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由于认识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文化建设中更多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忽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崇尚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中间层的制度规范文化建设。第二,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基层干部把经济和文化建设作为不同的指标看待,并误认为经济是硬指标而文化是软指标,于是“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也就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常态。第三,认识上的扭曲。我们所建设的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在现实中,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把封建迷信、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邪教思想等也视为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从而导致该问的不问、该管的不管、该遏制的不能遏制。这些认识上的缺失、误区、扭曲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并对新农村建设构成不利影响。

2.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平台狭窄。文化宣传与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传统的媒介、方式和方法,更需要现代化的设施与条件,但很多农村现在只有简陋的活动场所、简易的活动设施、简单的活动方式,甚至有些地方连这些也不具备,“网络进农村、电脑进家庭”对广大农村而言尚有待时日。第二,人才匮乏。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干部队伍,而现实中的农村文化干部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是身兼数职,即便有个别专职人员,也是专职不专业,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第三,财力不足。尽管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不断进行政策性倾斜,但国家的投资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相比缺口太大,加之一些地方村域经济与乡镇经济比较落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财力不足仍是普遍现象。第四,封建文化根深蒂固。我国农村受封建文化影响较大,加之农村居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对封闭,同时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速度较慢且时常受阻,这些都为封建文化的存续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3.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力较弱。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文化的传承缺乏创造性。文化传承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传承不是机械模仿,需要赋予它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活力。现在很多农村都习惯再现老祖宗传下的东西,这虽有必要,但无论从娱乐意义上或是从教化人的意义上都大打折扣。第二,与城市文化的对接缺少灵活性。伴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解体,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这对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城乡文化对接过程中,很多农村习惯被动地接受,而不善于有目的地引进,更不会结合实际去改造,结果是“谁搭擂台谁唱戏,城乡文化两张皮”。第三,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缺乏自主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农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增多,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也因此经常发生碰撞,这也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大多是外来文化成为主导,农村地域文化逐步被边缘化。由于以上原因,不仅使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得不到应有的挖掘,甚至导致大量文化遗产的遗失,而且因受城市文化或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形成信用缺失、道德滑坡、人生观扭曲等现象,使新农村建设“雪上加霜”。

三、提升新农村建设文化支撑力的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指挥行动,只有不断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够在实践中有务实的行动,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才能逐步得以体现。第一,对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认识。农村文化建设不是搞几次活动或建几个宣传栏那么简单的事情,关键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培育新型农民,真正做到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民,增强农民的创造力;用先进文化激励农民,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用先进文化充实农民,增强农民的幸福感。第二,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农村发展规划。文化建设不是软指标,必须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在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进行量化考核,把奖优罚劣落实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之中。第三,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不能搞单打一,既要在文化建设中让广大农民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学会市场经营管理,尽快走上科学致富、经营致富、合作致富的轨道;也要在经济建设中让其做到讲礼、守信、互助、善学、有德,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真正形成发展农村文化与发展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农民在求乐中求富,在求富中求乐。

2.夯实基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针对基础薄弱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一,保障资金来源。除国家进一步向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政策性资金倾斜外,各地要不断挖掘资金来源渠道,尤其要做好社会闲散资金这篇大文章,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并对其福利、待遇等权益由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证;二是培育农村文化精英。通过个人自愿、文化站考核、专业培训等方式,让文化精英遍布农村各个角落;三是主动借才。通过争取大学生村官、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场所、与城市离退休人员建立联系机制等途径,让更多有专长的人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第三,增加活动载体。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互联网尽快普及到农民家庭;二是建立城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城乡文化在良性互动中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三是进一步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把特色文化与特色经济结合起来。第四,健全法制。通过法制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务实创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要就必须务实创新,各地应依据自身实际,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第一,传承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一是把独特的地域文化、浓厚的乡土文化挖掘出来,对那些已经失传或将要失传的特色文化要尽一切可能予以挽救。二是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各地要通过政策性鼓励措施,不断调动民间艺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注重提升传统文化的品位。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相联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真谛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特征,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活力。第二,发展农村新文化。一是依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作品、小说、戏剧、小品、相声等,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二是加强引导,使不同文化的融合向健康方向发展。尤其对那些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悖的域外文化,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引导责任,坚决遏制腐朽文化对农村文化的侵蚀。三是扩大城市先进文化对农村辐射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拓展思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一是构建农村文化产业生成机制,让农村文化产品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二是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三是加强城乡联动,把适合农村发展的文化产业适时地向农村转移;四是注重农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链接,不断延伸农村文化产业链。

[责任编辑 杨国营 ]

G122

A

1671-6701(2010)05-0096-03

2010-07-10

平 红 (1970-),女,河南新郑人,本科,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郑分校培训科科长,讲师。

猜你喜欢

支撑力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围绕“主问题” 感悟数学本质
输电铁塔辅助材承载能力分析及设计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跳高的力量训练
钢琴教学中手指支撑力的训练方法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