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2010-08-15关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霍奇金组织化学淋巴瘤

关红梅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PLB)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由于发病率低,故其诊断标准、治疗模式等仍在探索中。本研究根据我院199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6例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对该病的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结果、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5~67岁,平均45岁。13例单发,多发病灶3例。原发部位:病变发生于椎骨5例,股骨3例,肱骨2例,胫骨2例,锁骨1例,颌骨1例,颅骨1例,肩胛骨1例。

1.2 诊断方法 16例均经手术活检或刮除标本检查,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符合淋巴瘤。对骨原发病灶被诊断为淋巴瘤后6个月,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骨外仍未发现其他淋巴瘤病灶者,取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并对石蜡切片采用S-P法或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2000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方案进行组织学分类[1]。

2 结果

2.1 X线及CT表现 X线检查及CT显示骨质破坏;表现为浸润型改变者8例、溶骨型5例、硬化型3例。浸润型改变者表现为虫蚀样或斑片样破坏,破坏区边缘不清,部分有硬化,破坏区内间杂有小点片样骨硬化。溶骨型表现为片状溶骨性骨破坏,边缘模糊,部分边缘不规则表现为反应性硬化,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硬化型表现为骨密度明显不均匀增高,内可见少量筛孔样破坏区。

2.2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B细胞淋巴瘤13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滤过性淋巴瘤1例。T淋巴细胞瘤3例,均为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霍奇金淋巴瘤。

2.3 治疗及预后 初次治疗时,2例患者采用单独放疗,3例患者采用单独化疗,11例患者采用化放疗结合。化疗方案大多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蒽环类和强的松方案,4-8个周期。平均随访2年,10例患者在半年内均无骨外淋巴瘤征象。1例复发后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或手术治疗。2例发生病理性骨折,采取手术帮助修复病理性骨折。近3年针对B细胞淋巴瘤,有2例患者加用了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患者均无病存活。

3 讨论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为骨原发恶性肿瘤的7%,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和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左右。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发病高峰为50岁,本组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男女均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最常见的症状是患骨局部疼痛及肿物,而全身症状不明显是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特点。

目前公认诊断PLB标准为:①肿瘤首发部位必须是在骨骼;②临床和其他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未发现骨骼外其他部位有淋巴瘤存在;③在骨内病灶被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淋巴瘤后6个月,经临床和影像学严格检查,骨外仍未发现其他淋巴瘤病灶者;④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2]。诊断中需排除骨外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侵及骨内的继发性淋巴瘤。本组16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身骨骼均可受累,但以下肢长骨最为常见,特别是股骨,其余依次为骨盆、脊柱、颌骨等,本组病例类似。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X线及CT表现多以浸润性、溶骨性骨破坏为主,缺乏特征性,术前诊断非常困难,因此对PLB应予特别注意,以免误诊。病理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瘤细胞弥漫排列,以大淋巴细胞为主。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远远多于T细胞淋巴瘤,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本组资料与之相仿。

目前公认本病采用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或放疗,并且以在化疗期间进行放疗效果为佳。目前不提倡单纯手术治疗,手术只限于取病理标本或修复病理性骨折;但对脊柱病变伴脊髓损伤者,可采用手术加放化疗。目前对脊柱病变伴脊髓损伤是否需手术尚无定论,但对并发病理性骨折者,有进行骨修复手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必要[3]。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有可能帮助进一步清除CD20+的淋巴瘤细胞,提高疗效。

[1]Unni KK,Hogendoom PCW.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 Lyon:IARC Press,2001:130-134.

[2]Unni KK,Hogendoom PCW.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Lyon:IARC Press,2001:194-198.

[3]胡永成,李国宏,王殿军,等.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32-34.

猜你喜欢

霍奇金组织化学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勘误声明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