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2010-08-15甘信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外展患肢踝关节

甘信英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主要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伴脱位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等患者,是一种应用生物材料制成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患者病损的髋关节,以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的手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多为老年患者,因老年人脏器功能相对衰退,病情复杂,体质较弱,接受能力及文化程度较低,因而护理难度相对较大。现将我院骨科2010年1~4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10年1~4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41~96岁,平均60岁;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1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1例;均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平均住院时间15 d;无并发症发生。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发放系统的宣教手册或音像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等,用音像资料演示成功病例的术后疗效,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心电图、胸片、凝血象、输血前检查等;为患者修剪指甲、备皮、作药敏实验。

2.3 预防坠积性肺炎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劝导戒烟,防止肺部感染。

2.4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向患者解释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

2.5 指导肌力训练 (1)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为①等张收缩训练:作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 cm,空中停顿5~10 s后放松5~10 s,每组20次,每日4组;②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s后放松5s,每组20次,每日4组;(2)臀中肌肌力训练:方法为患者侧卧,患侧在上,负荷下外展髋关节抬高患肢,锻炼次数同上。但股骨颈骨折患者不进行此项训练。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6 h,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情况,每15~30 min监测1次。如血压异常,血氧饱和度低,病情不稳定者,可延长监护时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可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或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流速;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黏膜色泽,有无恶心、哈欠、头晕、出冷汗、脉细数等休克早期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2 体位管理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8 h,保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用软枕抬高15~20 cm,禁止患侧卧位。患侧穿丁字鞋固定,双膝之间用两个软枕分开,防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而造成假体脱位。

3.3 饮食护理 术后6 h禁食水,之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因本组患者年龄偏高,咀嚼及消化功能下降,所以术后前两日禁食高糖、豆制品等产气食物,之后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软食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水果可榨汁热服,蔬菜宜切碎,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

3.4 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妥善固定切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每2 h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与堵塞。注意观察记录引流管的量、颜色、性质。如术后12 h出血量超过500 ml时,可暂时夹闭引流管,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第1~2天引流量每天少于50 ml时可拔出引流管。

3.5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维持通气功能。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多饮水,协助翻身、拍背、咯痰,必要时遵医嘱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氧浓度90%以上,并给予雾化吸入,3次/d,以助排痰。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6 皮肤护理 患者衣着宽松,保持床单元及患者衣着的整洁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每日温水擦浴两次。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涂爽身粉保持干燥,背部、臀部用包有棉质毛巾的宽大的波浪型水垫垫妥,每2~3 h交替更换1次。双跟骨垫海绵脚圈,并轻柔按摩骨突受压处,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3.7 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患者清醒后开始指导其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以及踝关节的旋转活动,注意循序渐进,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第2天指导直腿抬高训练,可取半坐卧位,轻度屈髋,注意屈髋<45°,术后5~7 d可扶双拐在床边练习站立行走,时间以患者体力而定。

3.8 预防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 ①术后注意观察记录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感觉、肿胀、疼痛、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及早发现血栓形成迹象。术后应避免患肢静脉输液,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跖屈背伸及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定时按摩患肢,早期活动膝踝关节,还可使用充气式下肢静脉泵预防治疗,2次/d,每次20 min,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治疗;②术后注意观察两侧肢体是否等长,是否局部突出,活动障碍等,一旦发生脱位,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术后注意正确搬运患者,合理功能锻炼,搬移患者应将整个髋关节抬起,不能只牵拉抬动患肢,放置便盆时应保护患侧髋关节,防止外旋和内收动作,穿丁字鞋固定,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4 出院指导

4.1 术后1~3周禁止患肢负重;第4周可部分负重;3个月内避免侧卧,防止髋关节屈曲>90°;6个月内禁忌盘腿,翘二郎腿,禁坐矮凳和沙发,排便时借助马桶,禁用蹲式排便,站立时患肢外展,避免内收内旋动作。

4.2 按要求及时服药,继续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酒。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应伸髋屈膝,穿不需系鞋带的鞋。

4.3 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复诊。

猜你喜欢

外展患肢踝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