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0-08-15徐宝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肠梗阻穿孔阑尾炎

徐宝凤

外科急腹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既是争取缓解急性发作的措施,又是必要时手术治疗的良好周到的术前准备。正确诊断、科学护理是急腹症患者的关键。

外科急腹症常起病急,腹痛剧烈,伴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多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开始诊断不明,诊断明确后多需手术治疗。外科急腹症常由急性炎症、急性穿孔、急性出血及腔道梗阻等引起:①急性炎症(单纯炎症)疼痛较轻,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②急性穿孔疼痛十分剧烈,可至休克,多见于消化道穿孔、阑尾炎等;③急性出血则在实质脏器破裂初始疼痛剧烈,继之表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和出血性休克,多见于脾脏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④腔道梗阻绞痛严重,有间歇期,多见于肠梗阻、胆结石、胆道蛔虫引起的胆道梗阻。

1 病情观察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一般外科急腹症体温无明显升高,如果在阑尾炎时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时提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在胆道系统中出现寒战、高热,加上黄疸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咏搏快、弱(或脉搏由快变细弱),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很可能有腹膜炎、肠绞窄或内出血情况。

1.2 对症状、体征的观察

1.2.1 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常反映病变进展情况若腹痛进行性加重常提示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穿孔出现了腹膜刺激征;若腹痛呈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引起的;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常是腔道阻塞后痉挛收缩的结果;如果既有持续性痛又有阵发性绞痛症状,常说明炎症与梗阻同时存在。

1.2.2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常在腹痛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时,多见于急性胃肠炎,高位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等;若伴有腹胀、便秘、不排气,则是肠梗阻症状;若发生血性呕吐物或便血,应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

1.2.3 腹部体征的观察压痛的位置、反跳痛的程度及腹肌紧张度是腹部体征中重点观察的内容。如阑尾炎压痛点固定在右下腹麦氏点;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局限性,不对称性隆起,压痛、肠鸣音亢进,若出现腹膜炎,则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1.2.4 牵涉痛的观察 内脏痛的同时,与病变器官远离的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疼痛为牵涉痛。如右肩背部疼痛,应考虑胆囊炎;左腰背部疼痛多为胰腺炎引起的;脾破裂则可引起左肩疼痛。

1.2.5 皮肤、巩膜的观察 若出现黄染提示胆道梗阻,黄疸越深、说明梗阻程度越重;急性胰腺炎时可在腰或脐部皮肤出现青灰色斑块或在背部、臀部出现棕黄色紫色瘀斑,多在发病4~5 d出现。

2 护理

2.1 外科急腹症一般采取平卧位或患者感觉最舒适的体位急性腹膜炎时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积液引流,防止膈下脓肿,并能减少毒素吸收,促进炎症局限,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的改善,但若处于休克状态,则应采取仰卧中凹位(躯干和下肢各抬高10°~30°体位)。

2.2 对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患者禁用吗啡、杜冷丁等麻醉性止剂,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必要时可用阿托品解痉,安定镇静,暂缓症状。在此期间,禁忌给患者灌肠,禁用泻药和用热水袋腹部热敷,以免造成炎症扩散,加重病情。

2.3 急腹症患者一般需禁饮食 禁饮食的同时,应及时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供给营养,必要时静脉切开及输血,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继发感染。肠梗阻或胃穿孔时需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缓解梗阻或避免消化液进一步漏入腹腔。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效地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吸出液体的性状和颜色,尤应注意是否有出血,及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出入量,减压时间较长时,应注意口腔护理,经减压后病情好转,肠蠕动恢复,腹胀消失或肛门排气,可考虑停止胃肠减压和拔管。

2.4 大多数急腹症需手术治疗在观察期间作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迅速及时地采集各种标本送验,并及时收取报告单,同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文书的书写。一旦决定手术,需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按时术前给药,以便能迅速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猜你喜欢

肠梗阻穿孔阑尾炎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