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邛崃市蜂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010-08-15四川邛崃市农村发展局

中国蜂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邛崃邛崃市养蜂业

四川邛崃市农村发展局

一、邛崃基本概况

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邛崃山脉东麓,城区距成都78公里,面积1384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邛崃是通往西藏的主要门户,自古以来就有“天府南来第一洲”的美称。

二、邛崃养蜂发展历史

1936年,邛崃县高兴乡王某,参加了四川省第一所养蜂学校——成都俊泽养蜂学校学习,回来后从事中蜂活框饲养工作,是邛崃县从事中蜂活框饲养的第一人。1937年,高埂乡卓某到俊泽养蜂学校观摩学习后回乡从事活框养蜂,并用铅自制巢础机生产巢础,用木制台基培育蜂王。卓某还利用果园发展养蜂,利用蜜蜂授粉来提高果树的产量,这种养殖业的优势互补,追求土地资源最大效益的作法,在今天无疑仍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1956年,邛崃县农场熊某从大邑县农场引进西蜂10群,是邛崃县引进西蜂和饲养西蜂的第一人。到1957年,县农场有西蜂30群,中蜂10多群,并开始进行定地与小转地放牧。1965年下半年,邛崃县成立联办蜂场,由县多种经营办公室牵头,各公社出钱,派人到宝兴县买回中蜂400群,养蜂员由各公社抽调,采用大转地放牧于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由于管理不善,到1967年,所余不足百群。1976年,20多个公社相继办起了蜂场,饲养西蜂,实行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大转地放牧。

1987年,邛崃县畜牧局养蜂管理站成立,养蜂员为198人,蜂群数量为5478群。2006年,举办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人数达到200余人次,并从阿坝购进优良中蜂种王30只,培育优良种王发放给养殖户。2007年,邛崃市被列入了四川省《不同地区蜜蜂抗逆增产技术项目》实施市(县),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有丰富养蜂经验,且饲养蜜蜂规模达100~200箱和200箱以上的30户蜂农作为项目示范户,发放标准化活动放蜂屋5顶、标准化蜂机具25套、良种蜂王64只。

三、邛崃蜂业现状

1、养蜂规模现状邛崃蜂业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邛崃市蜂农从事养蜂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养蜂从1978年1.5万群发展到2009年的3.85万群(其中西蜂为3.1万群、中蜂0.75万群),生产蜂蜜1420吨,蜂王浆16.5吨,蜂花粉141吨。养蜂业第一产值按流通收购价格计算,达到1950万元,西蜂单群年平均纯收入增长到500元以上,中蜂单群年均纯收入达100元以上。

现从事养蜂农户850多户,加上从事蜂产品流通、加工的人员,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全市蜂业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养蜂业规模位居成都市第一。同时,每年还有近3万群外地蜂农的蜂群在本市采集油菜蜜源。

2、蜜粉源植物资源现状邛崃蜜源植物品种多,面积大,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春有油菜、柑橘,夏有山花、瓜类花,秋有山花、茶花,冬有枇杷、桉花等,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21万亩、茶叶种植面积5.7万亩、果园栽培面积4.6万亩(其中柑橘栽培面积1.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6万亩,瓜类种植面积1.1万亩,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等。

此外,还有零星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枇杷、荆条、桉树、白刺花等野生蜜源植物。近年来,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环保项目的实施,过去消失的蜜源植物得到重新恢复。下面介绍邛崃市主要蜜粉源植物:

油菜我市各镇乡广泛种植,有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以甘蓝型为主,全市常年栽培面积21万亩。由于我市山丘地形皆有,因此油菜开花的时间前后有一定差别,整个花期可长达1个半月。油菜泌蜜稳定,正常年份一群产蜜15~25 kg,强群可产蜜30 kg左右。由于我市地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油菜长势好,植株高大,花朵多而大,泌蜜丰富,花粉质优量大,栽培集中成片,是全国春季的第一大蜜源。邛崃乃至四川春季生产的油菜蜂王浆,被国内外蜂业界誉为“春浆”。

柑橘分布于我市山区和丘陵地区,栽培面积现有1.9万亩,主要分布于临济、固驿、牟礼、回龙等镇乡。开花期4月下旬到5月初,泌蜜盛期10天左右。

茶树是邛崃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也是邛崃养蜂的冬季粉源植物,花期在10月初至11月底。茶树花粉由于成色好、口感好,备受消费者青睐。

野山花泛指山区木本、草本各种蜜粉源植物,种类很多,5~8月相继开花,每群蜂可产蜜10~20 kg,还可生产蜂王浆和雄蜂蛹等产品。

3、蜂种资源现状邛崃蜂种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繁衍和饲养了许多优良的蜜蜂品种。西方蜂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饲养,经过引进观察和选择,到目前为止,西蜂品种以意大利蜂、卡尼拉鄂蜂为邛崃主要的饲养品种。我市除了中蜂和西方蜜蜂外,在我市山区的丛林中,尚蕴藏着野生的小蜜蜂。另外,从美国引进优良蜂王正在我市蜂场进行适应性观察。

4、产业发展现状邛崃蜂业在省蜂业管理站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优质蜂产品生产技术项目》、《中蜂新法饲养技术项目》、《无公害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蜂场项目》、《不同蜜蜂生产区抗逆增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市)项目》、《国家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省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蜂产业配套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蜂农把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落实到了一线的生产过程中,树立了蜂产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邛崃市蜜蜂饲养呈现两种类型:一类是饲养西蜂农户,多数为专业养蜂,家庭经济收入以养蜂生产出售蜂产品为主要来源。由于西蜂主要靠利用大宗蜜源,生产方式主要采取走南闯北、追花夺蜜的大转地形式,蜂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高,无公害蜂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强,蜂场转地放蜂线路和生产技术成熟,蜂农经济收入增长稳定;二类是饲养中蜂农户,为副业性质。一般采取定地饲养或离土不离乡的小转地方式,利用农闲和业余时间对蜂场进行饲养管理,相对于饲养西蜂农户,饲养规模小、饲养成本低、出售蜂产品收入也少,但在农村效益仍然十分突出,中蜂饲养主要分布在我市山区和丘陵地区。

5、产业政策现状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已经把养蜂业纳入了畜牧业管理和规范的范畴。《畜牧法》的出台给养蜂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蜂产品强制性标准,四川省也颁布蜂产品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给养蜂业的规范操作提供了依据。加之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实施,给养蜂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今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新政策的出台,给养蜂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邛崃蜂业的未来

从养蜂规模、蜂农素质、蜜粉资源、种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来看,我市蜂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方向是:

1、建立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利用我市已初具规模的蟲鑫蜂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蜂农+基地”的发展模式,把全市蜂农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运作、质量可追溯,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

2、实施现代化蜂场示范在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养蜂现代化是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应率先在蜂农中实施现代化蜂场示范,配备放蜂专用汽车,配套蜂产品现场灌装机,实现生产、灌装、包装一条龙。

3、实施蜂产品深度开发引进蜂产品深加工企业,在临邛工业园区征地30亩,建设一座年精深加工能力达3000吨的现代化生产工厂。研究、开发、生产特色药用、保健蜂产品,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蜂产品品牌。

4、建设特色蜂疗院根据我市旅游资源,在临邛古镇、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分别建设1个可同时容纳50人的特色蜂疗院,丰富我市的旅游服务内容,将疗养、保健、养生、休闲等融为一体。

5、建立专业授粉队伍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在我市应组建一支专业授粉队伍,开展对农作物专业授粉活动,提高我市蜂业知名度和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邛崃邛崃市养蜂业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文旅融合背景下邛崃市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邛崃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邛崃市茶马古道保护研究初探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
农村婚育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