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0-08-15彭春艳

科学之友 2010年8期
关键词:逆向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彭春艳

(安达市高级中学,黑龙江 安达 151400)

学生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他们需要新的知识来充实。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学习疲劳的出现,才能展开思考和想象。比如一节简单的前滚翻课时,一开始我让他们自己滚翻,他们都站着不动,后来我告诉他们:前滚翻在打篮球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避免受伤;从高处跳下后避免受伤等等。听了这些后,学生才半信半疑地慢慢开始尝试,去摸索。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努力发展资源,尽量为学生开阔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因此,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充分思考学习,既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 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能体现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做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1.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

2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而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分组集体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谜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3.1 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

3.2 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

如跑步教学时问: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 40°~42°而不是 45°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的流于简单技能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猜你喜欢

逆向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逆向而行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培养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天地宽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