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2010-08-15

科技传播 2010年10期
关键词:贴近性三贴近贴近生活

毛 兰

贵州省六盘水电视台新闻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1

1 新时期新闻宣传的根本作用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发表的主要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段话反应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真实的反应社会现状和民生情况,真正起到新闻宣传的作用其一,正面引导,宣传正面的、感人的、鼓舞人的事实,建立正面的向上的舆论环境;其二,监督和反应社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帮助百姓提高声音,传递基层民意,保证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这一主线进行新闻宣传

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和财富,目前我国的施政根本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此来发扬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思想。可见对人民利用的维护始终要放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建设中。新闻宣传也要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正面的、服务性的报道和政策宣传。按照这样的要求,新闻宣传应当把人民群众作为宣传的主体,在这里人民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角。也就是新闻宣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媒体素材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宣传的主题应当是: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呼声。这样才能在充分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需求和呼声,双方面把党的政策与群众的愿望同意起来,使新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 新闻宣传的“三贴近”

3.1 提高宣传的亲和力

三贴近的思想实质就是新闻宣传的平民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将新闻宣传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结合起来,用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的贴近百姓。所以提高新闻宣传的亲和力是目前新闻宣传首先要树立的思想。

提高亲和力能够更好的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闻宣传是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党的主张在新闻人眼中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但是要让广大群众能理解才是新闻宣传的责任。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党的政策和主张,就要建立具备亲和力的新闻宣传媒体,试问如果新闻媒体对于百姓来说是“不爱看”的又怎么能宣传政策和主张呢。所以要做到三贴近首先就要建立和提高亲和力,让新闻宣传成为百姓的朋友,让百姓愿意通过新闻宣传来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这就要求新闻宣传一定要在形式上狠下功夫,把党的政策和主张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百姓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同时,也要注意对群众民生状态的反应,让人民群众信任新闻媒体,愿意与之“贴近”。

3.2 坚持贴近性

人性化的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改革方向,也是贴近性的体现。三贴近的主要动作就是“贴近”,所以贴近性是新闻宣传不可或缺的内涵。

1)新闻作为一种事件的报道形式实际上对人民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新闻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不可以远离生活而高高在上,这样对于人民的影响是毫无意义的。三贴近的思想根本就是要将新闻宣传身边化、真实化、实效化,只有贴近生活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真正对人民思想起引导作用的不是距离遥远的他国事件,而是身边的感人的事和人。所以要发挥引导作用就要坚持新闻的贴近性。

2)作为新闻宣传的另一项作用就是对人民的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于正面典型人物的宣传时也应体现贴近性。以为对于先进人物的报道大多是无休止的审美化,突出夸大其事迹,使之脱离了人的本质。这样的宣传显然已经不能够打动人。相反的真实情景和人物却能打动大多数的人。此次矿难、玉树地震的报道的真实化、生活化恰恰体现了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在就在现场的所有人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和百姓,而对他们的真实贴近的报道直接引发了所有群众的共鸣。这是新闻宣传贴近生活报道并起到教育作用的真实实例。所有在强调宣传的教化作用是更要坚持贴近性。

3.3 三贴近的具体释义

第一,贴近实际。媒体报道和宣传的多样性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道听途说的因素导致了对人民试听的干扰。网络的普及更是为一些虚假新闻提供了生长的温床。所以此时的新闻宣传的内容一定要更加真实可信,因为只有真实可信的报道才能让群众增加对正面媒体的正面报道,屏蔽虚假信息对公共舆论和思想导向的影响。

贴近实际,也是新闻人的责任,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真实的记录和宣传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新闻人对公众的责任。我党一贯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事实求是,只有真实的实际的报道对党和人民才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真实报道才能让人民了解真相,让党和政府听到真实的人民的声音。

第二,贴近生活。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就是让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逐步明确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提高民生是今天也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以,新闻宣传一定要坚持以百姓生活为根本出发点。贴近生活就是要真实的反应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基本意愿,让新闻宣传真正的能为百姓说话。贴近生活,还有注意新闻宣传的报道要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要记者必须要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知,摸清楚受众的接受水平和倾听方向,这样才能使宣传更加的贴近生活;其二,将百姓的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通过新闻宣传反馈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此实现新闻宣传的监督作用,并使监督实现了监督的实效性。

第三,贴近群众。新闻宣传的受众是人,群众的能够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宣传形式。在新闻宣传的工作中,应加强与受众互动,增进与受众的紧密度。然而要看到的是,受众永远都不会是一味接受的被动主体,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有参与媒体的需求。事实上,大多数媒体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进行了尝试,试图和群众进行直接的互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些尝试中新闻宣传可以借鉴电视媒体的做法,先从通过对群众的访谈开始,总结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经过一些专家的侧面评判来实现对某些问题的报道,这样的做法在电视中已经取得了成功,这样做是贴近群众的开始,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总之,贴近群众不是和群众去聊天或者直接将群众的说法原原本本的报道,而是要将群众的意愿总结出来,汇集起来,这样才能然群众感受的参与的意义,也可以体现新闻宣传的真正作用。

4 结论

“三贴近”是所以媒体都需要做到的发展方针,它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宣传需求。新闻宣传是党和人民的媒体桥梁,就更应给做到双向沟通、双向畅通。对人民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要肩负起反映民意的作用。所以坚持“三贴近”是这一工作思想的有力保障。

[1]童兵,林涵.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2005.

[3]十六大报告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专题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4]李长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3(9).

[5]李长春.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3(10).

[6]吴廷俊.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J].新闻概念,2008(8).

[7]李荣.新闻事业应与人民贴近[J].新媒体,2009(2).

猜你喜欢

贴近性三贴近贴近生活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2015年广播电台广告趋势分析
幸福的人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