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传统武术当代发展的原因探析

2010-08-15李光全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太极拳

李光全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影响传统武术当代发展的原因探析

李光全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作用逐渐淡化,健身作用开始突显出来。在武术功能的转化过程中,许多方面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协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传统武术改革的方向与策略。以使传统武术能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光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传统武术 发展 因素

在中国农耕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社会现象的综合反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构建了武术的骨架,传统文化健全发达了武术的肌肉,社会需要充实了武术的血脉,传统武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繁衍至今,成为我们的一大文化瑰宝。以技击为其核心思想的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火器时代的到来,以技击为本质特征的传统武术逐渐失去了赖以存续的社会基础,传统武术的技击作用渐渐淡化。代之而来的是同技击作用一体两面的健身作用的突显。传统武术的功能价值由技击为主转化为健身为主。这是传统武术在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而功能转化的过程中,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武术,必然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协调,具体地表现在传承观念,教学形式,技术要求,训练内容等方面。

1 传承理念的落伍

传统武术长期在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中流传。“秘而不传”,“不传外姓”,即使是血缘关系也还“传男不传女”,非亲非故的学拳谈何容易。这是因为拳技是一种生存技能,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技能,同时又是一种防人、制人的方法,若随便让人学了去,自己则可能丢饭碗,重则伤及自己安全,品德不好的徒弟,更会出去以此逞威,祸害百姓。所以在拳谚中有“可传之人不传,也不轻传”,在传授中也常“留一手”。拳技作为一种生存手段,不轻易示人,这也算是保守“商业机密”了。又有所谓“穷文富武”,不多投资何尝又能学到。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保守、谨慎的作法,其实正是传统武术适应当时环境的一种表现。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是古人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传统的师徒传承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武术的推广,而且这种传承关系本身不便于广泛推广。区域门派之见导致了民间武术的小范围交往,狭隘封闭的意识,导致了各门派之间封闭保守,派别之争,代代相传,终究导致“近亲繁殖”,影响武术的健康发展。大成拳创始者王芗斋就向众徒指出:“习大成拳者,首先必须要破除门户之见,中国的各家拳法,均都互有短长,学者应当善于扬长弃短,不论是谁,也不论何种拳法,都要虚心向人家求教,这叫做依法不依人”。一般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爱好者并不情愿受传统待师如父观念的束缚,从而使他们对武术敬而远之。

今天我们要利用传统武术健身,必须改变传承理念才可能得到广泛普及。把表面化的师徒关系,发展到共同追求武术真理的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方面一些拳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家的积极宣传下,太极拳运动人所皆知,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一个主要健身项目。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已经建成现代化的武术学校,专门传播陈式太极拳。河南登封市也依托少林寺,积极推广武术运动,少林武术已经成为登封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太原市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石山先生也主动授拳,成立了太原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在社会上主动培育市场,短短四年时期,已发展了五个辅导站,有注册会员500多人,参加练习者上千人。与有武术传统的山西中医学院联盟,传授学生陈式太极拳。现在陈式太极拳已经成为山西中医学院的一个健身亮点。但是由于一些拳种本身适应大众健身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受经济收入、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拳种还不为人熟知。使得进入大众健身领域的可谓是太极拳“一枝独秀”。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武术“酒香不怕巷深”的传授态度和矜持的授徒作风,主动寻找自己的教学对象,整理开发适合现代人所需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培育市场。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技艺流传,拳种的生存,而且,传授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是保持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2 教学形式单调

传统武术多是单一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形式,这有利于因材施教,但不利于积极推广,也很难吸引现代人。教学是以老师领做为主,没有条件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把实际教学内容和学员自己练习情况录下来,进行交流和欣赏是必然趋势。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协会和爱好者已经开始这样做,效果很好。

3 技术要求高难

传统武术许多技术要求功力,这和传统武术追求技击目的有关。常常是不练好一个动作,不教下一个动作。有的两年就站了一个桩势,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使人觉得太难了,吓退了很多人。这种传统的技术要求与人们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要求发生错位。让人错误地认为武术难、苦,高不可攀,非有坚韧意志,良好素质不可习练。所以,必须根据具体的锻炼目的调整技术要求,因人而异,以激发武术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在练习过程中让人感到舒心快乐。

4 训练内容繁杂

现在民间习武虽说比过去容易得多,但拳师认为的一些重要的技击内容和功法心得还是不轻意示人。枯燥而冗长的基本功练习,繁多而难练的套路学习,使许多年轻人转向了简洁实用的跆拳道,这是造成青年人学练武术少的主要原因。可见,训练内容选择必须适合练习者的需求,青少年喜欢攻击性、竞争性、对抗性的内容,我们结合拳术特点设计创造一些练法,可以把套路动作分解,并且配以专门器具,把动作的力度发泄出来,满足青少年的兴趣。所以传统武术训练内容、方式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目的而改变,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要向简洁化、等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5 传播方式落后

传统武术的传播多是小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同样的拳种呈现五花八门的样式,这也是形成传统武术博大的一个原因。但给推广造成了一定困难,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难以形成规模。这几年,国家在太极拳推广方面,规范统一了竞赛普及套路,对太极拳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这个经验,比照跆拳道的传播样式,在同一拳种中形成统一认识,制定简洁统一的推广内容。发挥其本质特点,弘扬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明确的发展理念。从服装到器具,从场地到布局形成一个特色武术文化氛围,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

6 传统武术缺乏科学化

在传统武术中,还存在将武术神秘化,甚至宗教化,什么梦中授艺,隔空打人,踏雪无痕,点穴神功,还有成仙达道,托名祖传、自炫其能的事情。加之受影视武打片的影响,在人们的心中对武术神圣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影响尤甚。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已经成为武术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武术近代发展过程中,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得科学的佐助不少,所以随科学的进步而进步,决不像我们国术的因袭、默守”。武术要“受近代解剖、生理、卫生、教育等科学的洗礼,方认为有用处,绝对地不许再说那丹田还气,太阴少阳一派的话儿”。而面对着武术园地“几乎百分之九十蔓延着乱苗的恶莠”,我们应“刈芟清算”、“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无怜惜地剔除出来”。正如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所论:“按近代所有拳术根本谈不到养生与技击之当未,亦无一法能合乎生理原则之需要者,余四十年足迹大江南北,所遇拳家有千万,从无见有一式,而能其均整者,况精奥乎?夫拳本形简而意繁,且有终身习行而不能得其要义者,至达于至善之境地,则尤属凤毛麟角,又况与此道根本不是者”。

传统武术自身的科学化,是推广的基础。要用现代科学的知识诠释传统拳理,进一步揭示传统武术理论不能回答的问题,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形成现代意义的武术理论。

7 武术传播不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播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学体系——武术文化。我们在传播武术时,注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一些民间武术拳师对内涵丰富的武术理论认识明显滞后,这与传统武术主要传授技击实用,一味追求武术的攻防含义有关,也与习武者的文化素质有关。

8 传统武德缺失

以技击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武术,十分注重武德。培养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苌家拳《初学条目》中规定“:学拳宜以德行为先,方是正人君子”。师徒教授不只授技,更注重育人,这关系到师傅的名声和传统的道德伦理。在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锻炼中,对武德的要求淡化。特别是对青少年教育的学校武术,偏重于对武术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武德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习武者习武目的、品格的思想教育,这是一个大的缺失。武术教育同其它体育教学一样连最基本的抱拳礼也省略了,在教学中体现不出民族文化的特色。没有跆拳道处处讲礼,以礼始,以礼终,让人感受一种武道精神的氛围。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传统武术的育人功能,进行现代化的德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仅仅局限于强壮身体这一单纯目标上。

9 结语

综上可知,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致使传统武术在当代发展的不够理想,传统武术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需求,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其功能转化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好传统武术,顺应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又要发展传统武术,从传统武术与现代社会不相协调的因素中找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策略,以使传统武术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1]肖江征,曾于久.武术理论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J].体育科学,2004(8):71.

[2]苏恒东.国术是什么[R].勤奋体育日报.

[3]谢似颜.评大公报土日社评[R].体育周报.

[4]刘蔚天. 于武艺丛书的感言 [M]. 上海:上海市国术馆,1937.

[5]武 冬.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The Reason Influencing Wushu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Li Guangquan
(Sports Institute of Taiyuan Technic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24)

Along with society development,the traditional Wushu's attack and defense function gradually desalinates.The healthy body function suddenly appears.The function transforms in the process,displays uncoordinatedly in modern society in many aspects.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ries do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which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modern times and offers some tactics for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The aim is to spread Chinese Wushu and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Fitness Movement.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factor

G85

A

1004—5643(2010)11—0009—02

李光全(197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太极拳
传统武术怎么了?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42式太极拳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