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色舞台》的节目特色和传播技巧分析

2010-08-15钮肖宁王雪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金色栏目

□钮肖宁 王雪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势头迅猛,制作总量和播出总量不断增加。打开电视,一档档诸如游戏、竞猜、选秀的节目惊人地相似。笔者将以《金色舞台》栏目为例,对其节目特色和传播技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其他娱乐节目在转型和创新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也是电视娱乐节目深入发展的需要。

一、节目定位鲜明准确

何谓电视娱乐节目呢?根据朱羽君教授的定义,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节目。

而不同于一般娱乐节目的《金色舞台》,在具备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情感表达,突出人文关怀。整档节目不仅展示了中老年人的艺术才华,还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宝贵的集体记忆。栏目以一种更为轻松、更为大众、更为通俗的方式,留存了宝贵的文化脉络。

《金色舞台》栏目在节目定位上十分鲜明,他抓住了一个长期以来不被关注的中老年观众群体。栏目的观众定位为45 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是一个业余时间充裕,但文化生活单调,且特别需要关怀的群体,而这个巨大的中老年观众群体恰恰又是对电视依赖性和忠诚度最高的群体。

二、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传播学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其传播模式从单一到复杂,传播的关注焦点也从传播者转向观众。“观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观众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传播者所传授的内容是否丰富到位,直接关系到一个栏目的成功与否。

1.时代特色

《金色舞台》节目中选择的歌曲,都是陪伴那些中老年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歌曲,而这些歌曲的诞生年代正好与广大电视观众所经历的“激情岁月”不谋而合,这也让广大中老年朋友在参与和欣赏节目的同时,能够回忆起他们所走过的青春岁月和风雨历程,从而引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栏目诞生以来,激发了广大中老年朋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参与热情。

2.文化特质

在《金色舞台》栏目中,无论是“激情岁月”、“文武双全”、“花样年华”三个环节,还是“最佳上镜”、“最佳台风”、“最具魅力”、“金色歌王”四个奖项,都能突出选拔点,淡化“残酷”环节,立意健康向上,追求文化品味。这些环节不仅强化整体感、注重仪式感,而且追求时尚感、突出岁月感。

3.社会特性

《金色舞台》运用电视艺术的手法和娱乐表现元素,记录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特性,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向世人展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亿万中国人的崭新生活画面。从中人们可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文化推进的步伐,追踪现代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轨迹。《金色舞台》成了一个真正的全国大舞台。

三、传播技巧灵活有效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传播活动中,不但要有真实新鲜、丰富生动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恰当技巧,否则,内容便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和有效的传播。而在《金色舞台》栏目中,评委们运用到的所有传播技巧都是在为内容服务,在这档栏目中,传播技巧与传播内容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首先,在传播技巧方面,《金色舞台》走“平民化”路线,让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大半辈子的普通中老年人的歌声唱响在电视荧屏这个绚丽的舞台上,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所谓的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方法。纵观《金色舞台》的节目,在传播技巧方面主要运用了鼓动技巧中的赞扬法和情感激励法。

这种相对独立的鼓动技巧的运用,不仅“单独地服务于传播内容,使传播内容得到艺术的化妆和修饰”,还“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立的表现形态。”《金色舞台》的评委们面对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过花甲的老年人,如何协助他们在“激情岁月”中用歌声找回记忆,表现自我,已然成了评委们思考的问题。因此,评委们在反复使用这种技巧时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不断地完善和予以补充。

其次,在传播效果方面,《金色舞台》是一个充满爱意和温暖的舞台。舞台上无论是被演唱的老歌,还是设计的才艺展示,抑或是往事回首,都与这一代人的成长印记密切相关。对观众而言,这个舞台已经变成了一个人生回望和表达的场所。对生活的关注,对岁月的穿越,对爱与美的诠释,都有了一个容器。在这里,参与者与观众互相体验和分享各自的精神愉悦;在这里,辉煌华贵的舞台节目始终在普通生活与平凡心灵中进行着。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广西卫视牺牲了广告时间,多频道、多频次地宣传每期节目,激发观众的收视欲望。同时,每期节目都邀请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以及其他社会名流参加,依托名家提高栏目的档次和品位。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新年新春、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金色舞台》都有针对性地制作特别节目,表达出对中老年人的特别关爱。

四、传播环境和谐愉悦

《金色舞台》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节目的准确定位,传播技巧的有效运用,还在于它挖掘和开创了一个和谐、愉悦的传播环境。主要表现在:

1.《金色舞台》的策划者们根据中老年人的收视习惯,将该栏目的播出时间安排在周六20:15 的时间进行播出,这一决策从侧面彰显出《金色舞台》策划者的良苦用心:“一是唤起全社会关爱在社会急剧发展变革中的中老年人,关注中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年龄层次之间寻求沟通和互动,创造和谐,感受温暖;二是打造‘励志文化’,激励相对弱势又日益扩大的中老年群体以快乐、轻松的心情来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在传播活动中,不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总是力求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谐和愉快,竭力抑制、摆脱那种倾斜的、矛盾的和悲苦的心境。而《金色舞台》的推出,正好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开放成果应当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精神。它展示了中老年朋友生活在和谐社会的精神风貌,引领了中老年朋友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展示家庭和美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3.《金色舞台》对节目的求新求变,始终在实现主流价值观、表达主流审美的轨道上运行,这一清晰的线脉凸现出节目的创造性。在节目形态上,它的形式不单一做到淡化与融合。它适度地借鉴了选秀的节目形态,有意淡化了竞赛感。节目中,选手不仅可以演绎经典和流行歌曲,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他们的坚韧精神与豁达态度,以及身上自然散发出的人性光芒,既引发同龄人的强烈共鸣,也给予年轻人深刻的启示。

《金色舞台》唤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美德意识,显示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最近,广西电视台被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中宣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授予2008 年孝亲敬老“优秀组织者奖”,《金色舞台》已成为中老年综艺节目主流审美的新标志。

鲁迅先生早在1913 年就指出:“美术真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至用,乃不期成果。”这种关于艺术旨在以非功利性审美的看法,道出了审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审美文化离不开直接的娱乐性,但仅有娱乐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电视娱乐节目不能提升到审美的层次,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以获取收视率的攀升、经济利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那么就很难给观众带来有价值的快乐。只有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文化性和思想性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生产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精品,从而真正发挥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金色栏目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金色十月
关于栏目的要求
金色七夕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金色十年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