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评剧打击乐

2010-08-15□苑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
关键词:评剧身段锣鼓

□苑 涛

评剧的伴奏乐器有很多种类:拉,板胡、二胡等;吹,竹笛,大小唢呐等;弹,琵琶等,又名文场,板鼓,锣,钹等称为打击乐又名武场,它是以武打身段为主,节奏鲜明。评剧打击乐,在剧中伴奏,它对戏里表演的情节内容,情绪表现起着帮助和烘托的作用,所以锣鼓就有不同的锣鼓点,不同的转接方法,不同的情绪用法。写出来的称为锣鼓谱,念出来的叫锣鼓经。

板鼓在打击乐里起着特别重要的指挥作用。打什么样的锣鼓点,用什么样的表演速度,是强是弱,中途要转接,在什么地方转,什么地方接,什么地方收,所有的乐器都要听从板鼓的指挥。评剧把演奏板鼓的人称做打鼓佬。司鼓实际上是整个乐队的指挥,他不但要有很熟悉的演奏技术,且更要精通各种锣鼓点,熟悉所有伴奏的每一出戏里的唱,念,做,打以及丰富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

锣鼓在评剧里起着什么作用呢,评剧表演有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节奏性特强,无论唱,念,做,打都不能没有节奏。评剧里的唱需要有板有眼,节奏丝毫不能含糊。而做与打,必须有着鲜明的节奏感,没有节奏,便难以舞起来。至于念白,它和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有强弱,有节奏。所以说,没有节奏,评剧表演就失去特色,锣鼓正是这么明亮的节奏乐器。有了锣鼓伴奏,评剧表演节奏性便能得到充分突出的发挥。但是,除了演出要有严明的节奏外,还需要有饱满的情绪,有浓烈的气氛。这仅仅依靠表演来表现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也还需要锣鼓的烘托帮助。它可以运用各种锣鼓点在节奏上变化,运用各种乐器组合方法造成音色的改变,来表现情绪,使得表演所要表现的情绪气氛得到强烈的夸张、渲染。因此评剧的表演绝不能没有锣鼓伴奏,它依靠锣鼓来突出节奏,渲染评剧中情绪,制造出舞台气氛。

评剧锣鼓有几种分类,一部分叫做身段锣鼓。这种锣鼓是专为配合表演身段用的。一个人物的上下场,他走的是什么步伐,是什么身份和性格,上下场情绪如何,都是靠锣鼓伴奏把它表现出来。《三看御妹》一剧中公主上场的锣鼓用的[慢长锤]节奏是缓慢的,气氛是庄严的,这就是表现出公主是一个大家闺秀,举止端庄,并有众多丫鬟们的前簇后拥。像这种不同锣鼓,就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不同情绪。不同身份节奏。锣鼓里有一部分叫做“开唱锣鼓”。每一种唱腔,不论它什么样板式,在唱起和过门之前,都必须有一套锣鼓点,做为“入兴”。如导板之前有“导板头”慢板或厚板之前有“夺头”快板流水之前有紧锤,闪锤。散板或摇板前要有[风点头]等,开唱锣鼓在节奏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打击乐的演奏出的锣鼓点,在剧目中具体作用是负载的,不是三言两语和写一篇文章就能说得尽的。一套套的锣鼓点,也可以说是评剧锣鼓的基本“锤式”虽然能数得清这些套路,实际运用起来却是极为灵活的变化多端的。加以运用,就可千变万化,无限丰富。

创造或运用任何一种锣鼓,要受以下两条艺术规律的约束,一要符合剧中人物情绪,二要有节奏上前后的统一连贯。锣鼓的许多“规矩”都是根据以上这两种要求所形成的。因为艺术创造是没有止境的。要突破旧的,必须要先了解它。懂得它,创造新的程式,必须掌握旧的规矩,只有这样,新的创造才不至于走弯路。只有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振兴我们的评剧事业。

猜你喜欢

评剧身段锣鼓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邵伯锣鼓小牌子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审音鉴古录》身段谱管窥
从昆曲身段谱说到明清时期《牡丹亭·游园惊梦》演出
放下身段,才有快乐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天祀园的身段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