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唱法发展趋势之我见

2010-08-15于伯晶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
关键词:唱法生理歌唱

□ 于伯晶

作为音乐文化艺术重要形式之一的歌唱艺术,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的进程,它既受着社会进程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独特的影响。

中国的歌唱艺术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有人说只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加上民族的语言和风格,就是中国的歌唱艺术。也有不少的专业人员和群众则在媒体的影响下,将其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还有人认为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应借鉴西洋的传统歌唱的优长,并同我国的民族艺术民族语言相结合,使中国歌唱艺术的技法与风格不断开辟新的境界。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说到歌唱艺术,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意大利,意大利的歌唱方法确实科学,它最早在欧洲为人们所接受。比如法国、俄国就是把这种好的、科学的方法拿来,再结合自己的民族语言、音乐风格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自己声乐流派,你听到他们演唱自己民族歌剧和歌曲时,就会发现那绝对是美声(按国内惯常分法称呼),但又是绝对的民族——民族的风格、民族的感情、民族的气派。再如韩国、日本的歌唱艺术,近些年来发展得也很迅速,当他们字正腔圆,近乎完美地演唱《阿里郎》或《樱花》时,你能说他们是因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而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吗?所以说,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的歌唱方法已不再单单指的是意大利人的歌唱了,它已经为全人类所接受并在很多地方“本土化”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形式所拘,要踏踏实实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以多元化的融合性去整合一切优秀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民族的风格,并创造出自己声乐学派,中国的歌唱艺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三个时期:即1885 年以前,是“凭感官的直观技术训练时代”;1855 年,玛·加尔西亚(子)发明了喉镜,世界声乐艺术开始进入了科学的新时代——“声乐艺术与人的生理研究相结合的时代”;到了1938 年,卡·依·西肖尔发表《音乐心理学》,世界的声乐艺术进入了“与人的心理研究相结合的时代”。综上可以看出,声乐发展是从单一的声乐技巧时代到声乐生理时代和新兴的声乐心理时代。正是这三个时代奠定了声乐艺术的支柱学科体系。所谓支柱学科,即构成了声乐艺术最重要的起骨干支撑作用的学科,它是由声乐技巧学、声乐生理学和声乐心理学三门学科组成的。

歌唱从生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是一种制造乐器和演奏乐器的过程。这种乐器的特殊性就是与生俱有的人的自身“乐器”——嗓音、共鸣、呼吸动力及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只有经过打开的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才能形成动听的声音。歌唱技巧学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是专门研究形成歌唱技能、技巧的学科。歌唱的肌体运动是形成歌唱技能技巧的重要因素。很多声乐教育家都把声乐技能技巧概括成两个字——“动作”,我认为颇有道理。声乐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必须要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动作),应该怎样做(动作),这就是形成歌唱技能技巧的基本方法。

歌唱生理运动动作的监督是属于歌唱心理范畴的,它是歌唱者自觉监督自己的歌唱运动的具体表现,是歌唱者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歌唱技能和技巧形成的重要因素。歌唱运动动作监督是对歌唱和发声中的肌体运动动作的准确性的监控,它体现了歌唱发声是由生理的运动和心理对生理运动动作的监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歌唱技能技巧形成中的生理运动动作的心理控制过程,属于歌唱心理学的歌唱运动心理的研究。

从歌唱运动的视角来研究声乐、发展声乐,运用行为心理学观点,把声乐生理学、声乐技巧学、声乐心理学科学地融为一体,改变了声乐教学中的从生理机能到生理机能,从声音技巧到声音技巧的口传心授式的,缺少科学手段的声乐。从歌唱运动视角开发三位一体的声乐教学,既强调发声的生理运动机制,又强调发声的心理控制活动,并以此结合构建了一个有技巧性的歌唱的协同运动的“工程”,即形成三者的有机融合。在“工程”建设上,既有声乐实践积累又有声乐理论的指导的双轨的划分,并以此建立了以心理监控歌唱的生理运动,以形成具有技巧性歌唱的三位一体的融合性声乐实践模式。近来,音乐界和社会上普遍接受的是三种唱法的划分,无疑是将美声与民族唱法归属在传统声乐之中,事实上,三种唱法的划分也有争议,在实际的声乐演唱的吸收、借鉴、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三者之间也越来越显露出共通并趋于融合的特点。它们的边缘界线逐渐消弥。从曲目上已无法划分界线了。从声乐演唱看,吴碧霞又是典例,对于吴碧霞的“跨界”演唱,至今还有很多争论。但是,吴碧霞在她关于“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的论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唱什么像什么”短短的六个字,就阐明了声乐表演的艺术真谛。对吴碧霞这种不设藩篱,不画框线,掌握多种风格、多种演唱手段的探索,专家和观众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所以说现在的三种唱法之说越来越模糊,它所体现的是三种风格。演唱什么风格的歌曲就有什么样的“味道”,即唱什么像什么。这正是声乐发展的趋向,这也说明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到了一个多元化、多种风格的相互吸取优长的新的融合阶段。

猜你喜欢

唱法生理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歌唱十月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