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审美的另一种视角

2010-08-15□刘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
关键词:乡长小品话剧

□刘 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和信息大量涌进国内,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电视机和电脑的大量普及,整个社会发展的节奏也加快许多,人们的心理节奏也快了起来。所以对任何形式的文艺节目也产生新的欣赏心态,那就是只要节目的节奏快,给予观众的信息量多,观众就喜欢,否则,观众就不买账。

观众看电视剧,三分钟内节目没有悬念、没有危机,他们就换频道。文艺节目在三分钟内没有出奇制胜的情节变化和笑料的出现,他们也会“罢看”。

当今社会上的人视野越来越宽,鉴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为什么会对发展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民族戏剧如此不感兴趣,甚至几乎到了挑剔程度了呢?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1.由于国家开放政策的实行,人们也融入了整个世界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去了。航天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乃至世界社会的变革,简直是日新月异,飞速前进。你一两天内就可能坐飞机从这半球飞到那半球,更不要说从哈尔滨去上海了。试问,这样一来人们还能坐老牛车看戏么?

2.在如今大量的电视电脑进入城乡普通百姓家庭的新形势下,不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而且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美国今天发生的什么大事,英国哪个首脑人物被弹劾,我们平民百姓第一时间一目了然。

3.在当今社会中,外来文化会毫无情面地冲进我们的国度。比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等快节奏、载歌载舞的通俗歌曲的涌入;迪斯科、霹雳舞的冲击。它们还允许我们的慢节奏、古板的戏剧占领舞台吗?

然而,如此看来我们戏剧就没有一点生存空间和生存出路了吗?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的戏剧不但有出路,而且希望就在我们的脚下,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寻找这条出路。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和为他们“修桥”、“铺路”、做“嫁衣”的崔凯、何庆魁等一些有胆有识、有创新精神的开拓进取的人们,就充分地把二人转融入了小品之中。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信息出现,更不要说在幽默可笑的套子口中不时又运用了相声的“包袱”,在表演中时不时就抖一个,引来观众的开怀大笑。

小品《送礼》由赵本山、高秀敏扮演一对养鳖专业户,带着一篮子甲鱼去给乡长送礼。夫妻俩怀着十分卑微的的心理到乡长家,通过巧妙的“误会法”(乡长不是“下来了”而是“上去了”)和风趣幽默的农民语言,使整个小品妙趣横生、笑声不断,而且发人深思、催人斗志。这个小品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称赞。

此外,剧作家杨利民是个十分有写作实力的剧作家。他写的《黑色的石头》、《地质师》等话剧均在国家获了大奖。他的作品都是以思想性、艺术性见长,有着耐人深思的深刻性。然而作品的观众面还是受到了一定局限。为此他又作出了新的尝试。前不久,他收集了大量素材,深入了现实生活,写出大型风情话剧《秋天的二人转》。无论是在情节发展节奏、人物行动节奏、语言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让观众看戏时无比激动,可以说是让大家的笑声不断、泪水不断,都不由自主地说:“看这个戏真过瘾。”不但年岁大的观众这样说,青年观众也这样说。可以说这是他戏剧创作的一次飞跃,一次成功的尝试。

总之没有《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和风情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这具有一定的情节节奏、人物行动节奏、人物心理发展节奏、语言效果的好作品,就无法吸引不大爱进剧场的观众。所以我们戏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决不能无视如今观众欣赏戏剧的心理状态,而必须把握当代审美节奏,创造出有时代特色和与观众心理吻合的好作品来。

猜你喜欢

乡长小品话剧
话剧《坦先生》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话剧《二月》海报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高乡长爱扶贫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