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值是个什么问题

2010-08-03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市场化汇率人民币

文/柳博隽

在判断人民币升值与否最要考虑的,是市场化改革的因素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

人民币升值问题,无疑是现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为复杂的焦点问题了。一个原本简简单单的汇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有多个不同视角的。

人民币升值可算是个外交问题。近期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如美国国会议员联合上书美财政部、商务部,要对中国汇率采取行动以保护本国贸易;美国智库得出“中国操纵汇率致美流失240万份工作,人民币该升值40%”的结论;美国财政部在考虑是否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欧盟、日本纷作附和之声,G20峰会召开之即,印度及巴西央行行长又加入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大合唱。

人民币升值也是个政治问题。国外政治家纷纷将矛头指向我国汇率,不见得是出于对我国汇率改革进程的关注,也不能说人民币汇率就是造成贸易失衡的罪魁祸首。其中更多是想以此转移国内民众对华尔街为首的金融体系的指责。而在我国,正如温家宝总理多次表示了“不屈从外部压力”的强硬态度。

人民币升值更是个贸易保护的问题。当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甚嚣尘上,大背景正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也明显增强。欧盟延征中国皮鞋反倾销税,美国继输油管、轮胎等之后,又开征金属丝网托盘反倾销税。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各国都想着如何振兴本国制造业,逼迫人民币升值来降低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成为“又一武器”。

人民币升值是个货币体系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民币若升值,就会给我国居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带来严重的贬值风险。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大头仍是美元资产,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则意味着以往中国人一大块靠血汗挣来的外汇储备瞬间缩水。人民币如果承诺升值,将导致国际投机资金形成预期,大量热钱流入中国,逼迫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如果升值,也将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出口回落,在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的当下也是一出险招,又使得我国若想采取加息的办法以控制通胀,变得投鼠忌器,唯恐对企业形成双重冲击。

人民币升值还可以是一个市场化改革问题。经济学中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告诉我们,“开放资本帐户”、“保持固定汇率制度”、“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中只能同时选择其二。开放资本账户是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独立的货币政策为大国经济命脉所系,岂能轻言放弃?唯一能割舍的只能是“保持固定汇率制度”了,这也是当前市场化国家的通行规则。正因为如此,我国自2005年开始汇改,采取了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但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我国为防止经济波动、维持汇率稳定,又采取了以美元为锚的“非常之策”。如今金融风暴渐渐平息,很可能央行会考虑重回“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升值也是个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形成一个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汇率机制,使得人民币回归正常价值,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和技术装备,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始“走出去”的浙企而言更是良机;另一方面,也是逼迫过度依赖对环境和劳动力的“透支”的低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还使得我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比价正常化,改变国内要素价格的扭曲,并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增进国民福利。

依笔者之见,外交问题不作数,因为这只是国际关系上的一小部分利益;政治问题也不会影响汇率的具体走势,主要是表现我们维护主权的坚定姿态;贸易保护问题要警惕,但贸易保护由来已久,也必将延续;货币体系问题要仔细分析,因为汇率的改变,将引发经济世界中的一连串事件。但在判断人民币升值与否最要考虑的,是市场化改革的因素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

猜你喜欢

市场化汇率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