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确立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2010-08-02秦诗立

浙江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城市化服务业浙江

文/秦诗立

浙江已处于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动力、新型城市化推进和战略性新兴服务行业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主导动力的阶段,“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服务业占比达50%重要目标具有较大可行性

对“十二五”期末的浙江三次产业结构,特别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目前相关课题研究预测多为48%,服务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难以或仅能勉强形成,二产特别是工业仍将是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其主要依据是浙江服务业占比仅从2006年的40.1%提高到2008年的41%,3年提升0.9个百分点。再之前的“十五”期间,服务业占比从2001年的38.6%提高到2005年的4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也仅约0.3个百分点。按此推算,2015年服务业占比为43%左右,现预期为48%,已属“胆大”。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可更大胆些预期服务业占比可达50%,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服务业占比提升快慢与经济运行周期密切相关,“十二五”前半段处于服务业占比较快提升期

GDP和三次产业增速与三次产业占GDP比重采用的是不同价格体系,前者按上年可比价计算,后者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在不同经济运行阶段,价格体系不同对服务业占比变化影响的情况大不相同。在经济上行阶段,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工业增速加快、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速较大,同期服务业增速可能较快,但服务业产品价格指数因受政府管制等影响变化较小,而多出现服务业增速较GDP快或基本相当,但服务业占比提高较慢乃至下降的现象。例如,2002-2008年经济处于上升期,全省服务业增速比GDP平均快1.2个百分点,但服务业占比年均仅提升0.3个百分点。

在经济下行阶段,因工业投资力度较难加大,工业增速减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速较慢乃至下降,同期服务业发展惯性较强大,波动较小,服务业产品价格指数增速变化较小,而可能出现服务业增速较GDP基本相当或略高,但服务业占比提高较快的现象。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处于下行期,1997-2001年浙江服务业增速仅比GDP快0.6个百分点,但服务业占GDP比重从32.3%提高到40.3%,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类似情况在1988-1992年、1992-1997年两个不同经济运行阶段也有出现。对应,2008-2012年可能为经济下行期,根据经验参考,期间服务业可望保持年均占比可望提高1到1.5个百分点。考虑到2009年初步核实服务业占比为43%,2010年、2012年分别达45%、47%的预期目标实现度还是较大,从而把2015年服务业占比预期为48%,尽管“胆大”,但仍相对保守。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已发生大变化,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环境已基本形成

以2004年左右为重要分水岭,浙江工业增速总体上已处于逐步下降阶段,在全国的增速位次已从领先下降到中下位置,但服务业增速仍保持全国较领先地位,全省经济阶段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从工业转向为服务业的态势已较为明显。与之相应,近年来全省外资利用重点、固定投资重点均已从工业转移到服务业,服务业投资已从30%左右提高到40%左右。

与此同时,遭遇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和省要求加大投资力度,但政府性投资并未像以前一样有效带动民间企业投资热情,经济恢复将会更加倚重服务业发展。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业增速总体上保持快于GDP和工业将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另外,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居民消费习惯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政府对“再工业化”的重视,加上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有着我国相对更大的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优势,我国和浙江出口年均25%的高增速将难以再现。对应,对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增速可能放缓,价格升势将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高于服务业产品的局面可能性减少,类似2002-2008年间服务业增速远高于GDP,而服务业占比提高缓慢的局面可能不会出现。从而即便在2012年前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后,浙江服务业占比提高仍可能保持较快。在2010年、2012年服务业占比分别提高到45%、47%左右基础上,到2015年达到50%,明确形成服务业主导地位可能性较大。

在农业占比为5%左右时,美国服务业占比约为57%、日本约为51%、德国约为50%、法国约为58%、台湾约为52%,而浙江仅为41%,差距较为明显

伴随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浙江服务业占比较快提升有着较大空间

在较发达省市区比较中,2008年浙江一产占GDP比重为5.1%,仅高于上海的0.8%、北京的1.1%和天津的1.9%,低于广东的5.5%、江苏的6.9%、山东的9.7%,居倒数第四位。考虑到上海、北京、天津的直辖市特征,浙江作为中等省份,是农业经济较发达、农业人口较多的省市区中一产比重最低的。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占比为5%左右时,美国服务业占比约为57%、日本约为51%、德国约为50%、法国约为58%、台湾约为52%,而浙江仅为41%,差距较为明显,服务业加快发展,占比较快提升的空间潜力较大。

同时,“十二五”期间全省将积极总结、全面推行嘉兴以“两分两换”为突破口的“十改联动”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加快以大城市和都市经济圈做强为主导、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中心镇)服务功能健全及其所需体制创新为重点的新型城市化,全省城市化率将较快提高,城市化质量将较快提升,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将较快健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与消费动力升级将更加密切。从而借助新型城市化推进、城市化质量提升带来的发展阶段转变,“十二五”时期浙江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服务业占比较快提高有着强有力支撑。

新兴行业将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服务业占比较快提升加快动力较强

按统计年鉴中的新行业构成分类,服务业共分14个中类。2004-2007年间,全省服务业整体增速为53.2%,其中增速快于服务业整体的行业,从高到低分别为金融业,增速为85.8%;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速7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6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61.1%;教育业,增速55.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速53.5%。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为53.2%,与服务业整体持平;房地产业为51.1%,略低于服务业整体。上述8大服务行业都为现代服务业。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服务行业的住宿和餐饮业,增速为3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38.8%;批发和零售业,增速42.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速4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49.6%;都与服务业整体增速有较大差距。但因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影响,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业增速为46.7%,相对较慢,随着新医改体制推行,城乡社保统筹体制加快完善,其增速可望在“十二五”期间较大提高。全省服务业结构的积极优化,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为服务业占比较快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

总之,浙江已处于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动力、新型城市化推进和战略性新兴服务行业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主导动力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阶段相比服务业占比还明显偏低,与前阶段工业投资高速增加及其制品高速出口导致服务业增速快而占比提升慢的大环境已经改变。“十二五”及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浙江服务业占比提升将较明显加快,“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服务业占比达50%重要目标具有较大可行性。

猜你喜欢

城市化服务业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