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患者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07-30高燕红邓瑞辉黄雪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配药输液注射液

高燕红 邓瑞辉 黄雪萍

输液反应的类型包括热原反应(发热反应)、热原样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R)、静脉炎、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充气栓塞等[1],我们对6000例次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出现输液反应1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58例、女52例,100例占总输液的0.60%。

2 结 果

2.1 输液反应临床表现

发热75例(75%),过敏反应14例(14%),心血管反应5例(5%),消化道反应5例(5%),其他1例(1%)。

2.2 发生输液反应的药品种类

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占55%;抗生素类25例,占25%;生物生药及酶类9类,占9%;中药7例,占7%;其他5例,占5%。

2.3 输液反应涉及的药品及次数,见表1。

表1 输液反应所涉及药品及次数(例)

3 讨 论

3.1 输液反应的原因

输液反应中,热原反应、变态反应及局部反应都有发生,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2],其次为变态反应及局部反应。75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颤抖,其中15例口中发出哆嗦声,面色苍白,皮肤瘙痒,恐惧,液体中有头孢类抗生素、双黄连、清开录、左氧氟沙星液、洛美沙星、来立信、灭滴灵等。给减慢液体速度,对症处理后血压正常,体温均在38℃以下。大多输液反应发生在输入100mL左右液体时,即约输液后20min,液体中含有致热原达到一定量时即可产生,发生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入体内的量、致热原性质和患者个体耐受性而异。

3.2 药物不良反应(ADR)

本组7例药物不良反生,均发生在中药注射液类,其中生脉、参麦注射液占4例。对具体病例分析表明,静脉给药ADR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药物治疗偏重于静脉给药,该给药方式本身存在注射部位刺激、输液反应等ADR;不合理的滴注速度,用药剂量选择药品说明书中的高限剂量等,导致体内药物瞬时或持续浓度偏高而引发ADR;另外如上所述,静脉滴注给药可使药品直接进入人体,且静脉滴注给药产生ADR的直接诱因较多,如内毒、pH值、渗透压、微粒等[3],因此为预防或减少静脉给药的ADR。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用药者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静脉给药要注意几点:①中药注射液滴注前后要冲管;②根据中医理论辨证用药,从表1 ADR发生率排名靠前可看出辨证施治的重要性;③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注射液,浓度不可过浓或过稀。

3.3 输液反应的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输液疗法确有其他给药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风险也相应增大。故对于一般的发热、轻中度腹泻、轻中度感染,可采用口服给药或序贯疗法;有水钠潴留,心功能不全者更应谨慎。

3.3.1 加强临床观察

发现患者出现寒战、发绀、恶心等不适时,立即停止输液,轻者可不需处理,严重者可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或山莨菪碱1mL注射,也可以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3.3.2 输液前认真检查并给出滴注速度

查看瓶签日期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处有无裂纹,注意配液方法、药物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配伍禁忌等。在充分了解药物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的剂量、给药方法,对易发生反应的药物要给出合适的滴注速度,严格执行并记录。

3.3.3 加强医师、护士的无菌观念

规范操作技术,防止配药注射器再污染,严禁配药注射器反复使用,避免抽取药液时手碰触针栓。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坚持每月到全院各科室进行环境和物品的采样监测,包括治疗室的空气、配药的注射器、治疗台的台面、使用中的消毒液等。

3.3.4 加强巡视

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在巡视时给患者做有关卫生知识宣教,让患者愉快输液。

总之,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合理配伍,正确操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安全治疗提供保障。

[1]彭六保,原海燕,朱运贵,等.输液反应分析研究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9):570.

[2]唐洪梅,汤雪英.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5(3):2074-2075.

[3]周超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J].中国药物警戒,2005,2(2):65.

猜你喜欢

配药输液注射液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配药时胶塞掉屑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的探讨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