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绞股蓝中木脂素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2010-07-17王晓闻章华平温伟业

食品科学 2010年13期
关键词:脂素绞股蓝螯合

王晓闻,章华平,陈 峰,王 茜,温伟业

(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克莱姆森大学食品与营养系,美国 南卡罗来纳州 克莱姆森29634;3.克莱姆森大学遗传与生物化学系,美国 南卡罗来纳州 克莱姆森 29634;4.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又名七叶胆、公罗锅底、落地生根、小苦药、遍地生根、五叶参等,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1-2],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绞股蓝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调节血压、增强免疫能力、镇静、抗疲劳、抗溃疡等作用[3-5]。还有报道绞股蓝的水煎溶液有抑菌作用[6]。在报道的绞股蓝化学成分中主要是绞股蓝皂甙,据Scifinder 数据库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7月科学家已经从绞股蓝中分离出100多种绞股蓝皂甙,但是未见有木脂素的报道。本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对分离得到的3种木脂素抑菌作用进行研究,为扩展绞股蓝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绞股蓝由山西农业大学动物药厂提供,由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兽医教研室鉴定为绞股蓝干燥全草,取根茎备用。

供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 ph y lo c co cu s aureus,C56024)、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ATCC 1070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4350)、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Clarke,ATCC 25175TM)购于美国ATCC公司。

柱层析硅胶(200~300目)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Sephadex LH-20凝胶、正反相薄层层析板德国Merk公司;AQ12S50-1000、ODS-AQ反相柱层析硅胶 日本YMC公司。

DPPH、BHT 美国 Sigma 公司;FeCl2、3-(2-吡啶基)-5,6-双(4-苯磺酸)-1,2,4-三嗪(Ferrozine) 美国Fluka公司;EDTA、甲醇 美国Fisher公司。

Brucker AM-300核磁共振仪(1H (300 MHz)、13C(75 MHz)、四甲基硅(TMS)为标准物质、CD3OD为样品溶剂);Q-TOF microTM质谱仪 美国Waters 公司。

1.2 方法

1.2.1 绞股蓝木脂素的提取分离纯化

干燥的绞股蓝根及茎5kg用95%乙醇于室温下萃取3次(15L×3),每次24h,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得乙醇粗提物。将粗提物分散于适量水中,分别用氯仿萃取、弃氯仿层,再用乙酸乙酯反复萃取。收集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干燥后,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用氯仿、甲醇混合液梯度洗脱,获得一较纯组分。获得的组分进行二次硅胶层析,正己烷和丙酮梯度洗脱,在正己烷与丙酮体积比为4:1处获得化合物Ⅱ,并用甲苯和丙酮混合溶液溶解在室温下缓慢挥发得到无色结晶;将正己烷和丙酮体积比为1:1处获得的组分,用反相硅胶层析进一步纯化,洗脱液为甲醇和水,在甲醇和水体积比为3:7处获得黄色粉末并用Sephadex LH-20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Ⅰ,在甲醇和水体积比为1:1时获得无色粉末为化合物Ⅲ。对3个纯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1.2.2 结构鉴定

在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系进行并提供数据。

1.2.3 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1.2.3.1 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

DPPH自由基(1,1-苯基-2-苦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参照Yamaguchi等[7]的报道略作改进。将待测物用甲醇溶解,配成一定浓度,并作梯度稀释。DPPH自由基浓度0.25mmol/L。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待测液和0.5mL DPPH自由基溶液,充分振摇后放于暗处在室温下反应30min然后于波长517nm处测定吸光度。用0.5mL待测液加等体积的甲醇作样品对照,而0.5mL DPPH自由基溶液加等体积的甲醇作空白,测定时用纯甲醇调零。按照公式(1)计算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BHT作为标准对照。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2.3.2 体外螯合金属的能力

此方法采用Dinis等[8]报道的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将FeCl2和Ferrozine试剂分别配成2mmol/L和5mmol/L的溶液,样品处理同1.2.1节。取600μL待测液与40μL FeCl2混合后加入80μL Ferrozine试剂溶液,充分混匀后在室温下反应10min后在波长562nm处测吸光度,同时做用等体积蒸馏水代替待测液做空白,等体积蒸馏水代替Ferrozine试剂做样品空白。用EDTA反应作标准,按公式(2)计算样品的金属螯合能力。

1.2.4 抑菌实验

取7支无菌试管分别加入1mL菌悬液,1号管中加入1mL质量浓度为5mg/mL的化合物溶液,混匀,按照两倍稀释法依次稀释至6号管,从6号管中吸取1mL混合液弃去,7号管做阳性对照,另取一管加灭菌水做阴性对照。这样各试管中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5、1.25、0.625、0.313、0.156、0.078mg/mL,将试管在37℃下培养18h后,从上述试管中各取0.5mL接种于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绞股蓝分离物结构鉴定

得到的3个化合物中,化合物Ⅰ为一种新的化合物,命名为Ligballinone,化合物Ⅱ得到结晶并经X衍射验证了其结构[9]。化合物Ⅲ为无色粉末,分子式:C18H20O4,相对分子质量300。碳谱及DEPT谱,碳谱上显示有23个碳信号,13C DEPT显示有4个CH2:δ65.43、δ62.54、δ36.13、δ32.81。7个CH:δ129.96、δ128.51、δ126.14、δ116.53、δ110.01、δ88.57、δ55.22。其结构解析如图1所示,核磁数据见表1。δ7.21 2H,d,J=8.5在HMQC (1J coupling) 图谱上对应的碳δ128.51,其在DEPT上明显是CH,峰强度明显高于其他CH氢谱上积分为两个氢,所以为两个CH重叠。COSY (3J) 谱上显示其与6.79 2H, d, J=8.5 耦合,而此二氢在HMQC上对应的碳谱δ为116.53,DEPT显示其为CH,其峰强度略高于其他CH,两个CH重叠。所以其为标准的对位取代苯环。

由于δ6.79、7.21均为双峰(耦合常数大于5Hz者认为邻位有质子耦合),二者邻位必为季碳。

图1 化合物Ⅲ结构解析图Fig.1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compound Ⅲ

表1 化合物Ⅲ的核磁数据Table1 1H, 13C NMR, DEPT and HMBC data of compound Ⅲ

向外面延伸,两个苯环季环只可能有158.52及134.73两个,如果邻位有羟基会造成化学位移值下降,所以6.79、6.79间的季碳为连羟基季碳158.52,那另一个季碳就是134.73。同时HMBC还有信号,7.21与88.57碳相关,88.57只有与134.73相连。化合物Ⅲ的结构如图2。此化合物曾经报道有合成的[10],而作为天然产物提取物尚未见报道。

图2 化合物Ⅲ的化学结构Fig.2 Chemical structure of compound Ⅲ

2.2 化合物Ⅰ、Ⅱ、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2.1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图3 化合物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Fig.3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compoundsⅠ,Ⅱ and Ⅲ

在3个分离得到的纯化合物中,化合物Ⅲ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其半抑制率质量浓度为0.026mg/mL。新化合物Ⅰ具有微弱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在实验最高质量浓度1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只有29.33%(图3),而化合物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显示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由图3可直观地看出,在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0.2mg/mL时化合物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高于同质量浓度下的BHT。

2.2.2 对金属的螯合能力3个纯化合物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很微弱(图4)。化合物Ⅲ虽然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但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却很弱。说明化合物Ⅲ的抗氧化活性体现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化合物Ⅲ对于其他自由基如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4 化合物Ⅰ、Ⅱ、Ⅲ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Fig.4 Fe2+ chelating ability of compounds Ⅰ,Ⅱ and Ⅲ

表2 3种化合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Table2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compoundsⅠ,Ⅱ and Ⅲ

2.3 化合物Ⅰ、Ⅱ、Ⅲ抑菌活性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分别对4种细菌做抑菌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化合物Ⅱ对变异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仅显示出微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Ⅰ也显示出与化合物Ⅲ相似的抑菌趋势,但作用更弱。

3 结 论

从绞股蓝中分离出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中只有化合物Ⅲ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化合物Ⅰ只有微弱的清除能力,而化合物Ⅱ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没有显示出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3种化合物对金属的螯合能力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都很低。

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寄生于人口腔中的微生物,是引起人类龋齿的主要微生物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3种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对4种细菌显示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89-390.

[2] BLUMERT M, LIU Jialiu.Jiaogulan-China, s " immortality" herb[M].Badger: Torchlight Publishing Inc, 1999.

[3] 齐刚, 张莉.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3,12(3): 239-241.

[4] LIU Xin, YE Wencai, MO Ziyao, et al.Three dammarane-type saponins fromGynostemma pentaphyllum[J].Planta Medica, 2005, 71(9): 880-884.

[5] FENG Yin, HU Lihong.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 of Jiaogulan(Gynostemma pentaphyllum)[J].ACS Symposium Series, 2006, 925:170-184.

[6] 曾晓黎.绞股蓝的体外抗菌活性实验[J].中成药, 1999, 21(6): 308-310.

[7] YAMAGUCHI T, TAKAMURA H, MATOBA T, et al.HPLC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the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foods by using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 62(6): 1200-1204.

[8] DINIS T C, MADERIA V M, ALMEIDA L M.Action of phenolic derivates (acetaminophen, salycilate and 5-aminosalycilate) as inhibitors of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s peroxyl radical scavenger[J].Arch Biochem Biocphys, 1994, 315(1): 161-169.

[9] WANG Xiaowen, ZHANG Huaping, CHEN Feng, et al.A new lignan fromGynostemma pentaphyllum[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9, 20(5): 589-591.

[10] PIETERS L, van DYCK S, GAO M, 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on of dihydrobenzofuran lignans and related compound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that inhibit tubulin polymerization[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9, 42(26): 5475-5481.

猜你喜欢

脂素绞股蓝螯合
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不同结构的乌鳢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平利绞股蓝
黄荆子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优选
螯合型洗涤助剂柠檬酸一氢钠与Ca2+离子螯合机理的理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竹叶椒总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