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粮棉高产创建情况调查报告

2010-07-16兰惊雷贾彬良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5期
关键词:示范片高产玉米

兰惊雷 贾彬良 和 亮

(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 太原 030002)

近年来,山西省切实把高产创建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种植业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特别是2009年在遭受严重干旱、病虫害影响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成效

2009年,按照农业部的安排,山西省围绕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五大作物在28个县(市、区)建设了50个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总面积3.61万hm2,涉及74个乡镇320个村和2个县级良种场、1个科技园区的9.16万个农户,增产粮食197.6万t,增产皮棉1022.9t,新增产值1.42亿元。同时,山西省还利用中央财政扶持现代农业项目资金1.2亿元,在更大规模上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建设26.67万hm2(400万亩)玉米丰产方,平均单产超过8250kg/hm2,总产粮食220万t以上,以占全省1/5的玉米面积生产了近1/3的玉米产量。分作物具体创建情况如下:

1.小麦高产创建情况。在洪洞、襄汾、曲沃、翼城、夏县、闻喜、盐湖、泽州等8个县(市、区)建设15个部级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每个县2个(其中曲沃县1个),实施总面积1.13万hm2,涉及23个乡镇99个村的3.37万个农户,经专家测产,平均单产达到6076.5kg/hm2,总产粮食6.87万t,比对照增产2095.5kg/hm2,增产粮食2.37万t,增加产值4692.9万元。其中,在洪洞、襄汾、曲沃、翼城、夏县、闻喜、盐湖等县(市、区)建设了12个水地万亩示范片,面积为9.08万hm2,平均单产为7038kg/hm2,比全省水地平均增产2521.5kg/hm2,增幅55.8%;在泽州、闻喜建设3个旱地万亩示范片,面积为0.22万hm2,平均单产为3994.5kg/hm2,比全省旱地平均增产2338.5kg/hm2,增幅141.2%。

2.玉米高产创建情况

(1)部级示范片建设情况。在天镇、浑源、应县、忻府、原平、定襄、寿阳、昔阳、盂县、长治、长子、屯留、安泽等13个县(市、区)建立了26个部级玉米万亩示范片,涉及27个乡镇、130个村的4.17万个农户。示范片建设总面积1.85万hm2,经实收测产,平均单产10528.2kg/hm2,比同类型对照田增产2594.25kg/hm2,总产粮食195.03万t,共计增产粮食4.81万t,增加产值7208.57万元。在天镇、浑源、应县、忻府、原平、定襄6个县(市、区)建设水地玉米万亩示范片12个,面积0.86万hm2,平均单产12136.95kg/hm2;在寿阳、昔阳、盂县、长治、长子、屯留、安泽7个县建设旱地玉米万亩示范片14个,面积1万hm2,平均单产9145.5kg/hm2,达到预定的旱地600kg、水地750kg的创建目标。其中,忻府区单产水平最高,两个玉米万亩示范片合计种植面积1391.33万hm2,平均单产达到13052.1kg/hm2,比2008年增产1545kg/hm2,比对照田增产3000kg/hm2。

(2)省级示范片建设情况。山西省抓住中央财政安排现代农业项目的机遇,在更大规模上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先后利用中央财政扶持现代农业项目资金1.2亿元,于2008年秋季在43个玉米生产重点县建设以秸秆还田、机深耕(松)、增施有机肥为主的集中连片的万亩玉米丰产方300个,2009年春季又在21个玉米生产重点县建设以地膜覆盖为主的万亩玉米丰产方100个,共建设玉米丰产方26.67万hm2(400万亩),每667m2补贴30元。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秸秆焚烧;通过机深耕(松),改善土壤结构,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通过地膜覆盖解决高寒冷凉地区干旱、积温不足、产量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玉米生产水平。经调查测产,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省26.67万 hm2(400万亩)玉米丰产方平均单产超过550kg/667m2,以占全省1/5的玉米面积生产了近1/3的玉米产量。特别是6.67万hm2(100万亩)地膜覆盖玉米丰产方抗旱增产效果明显,比同类型地块不覆盖田增产50~100kg/667m2。各地还涌现出一批每667m2产量超600kg的万亩片、超过700kg的千亩片、超过800kg的百亩片和900kg以上的地块。据初步测算,玉米高产创建带动全省玉米增产2亿kg以上。大旱之年,玉米高产创建对促进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大豆高产创建情况。在泽州、左云、临县3个县建设3个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涉及7个乡镇的41个村和一个县级原种场的6147个农户,实际种植面积2100hm2,经专家测产平均单产2050.65kg/hm2,比对照田增产675kg/hm2,共增产粮食1403.2t,增加产值524.8万元。其中,左云县百亩攻关田平均单产达到3970.5 kg/hm2。

4.马铃薯高产创建情况。在阳高、岚县、五台3个县建立3个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总面积2002hm2,涉及1个良种场、1个科技园区、14个乡镇37个村的6277个农户。示范区种植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紫花白、晋薯13号,还有加工型专用品种大西洋、夏波蒂等。经有关专家测产,示范片平均单产35595kg/hm2,较2008年同地块平均增产2100kg/hm2;2000hm2示范田共增加产量420万kg,折合增产粮食840t,共增收270万元。

5.棉花高产创建情况。在临猗、永济、盐湖3个县(市、区)建设3个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计划面积2212hm2,实际播种面积2194.06hm2,涉及3个乡镇13个村的3821个农户。经专家测产,示范片平均单产皮棉1609.5kg/hm2,比项目规定的目标产量增加109.5kg/hm2,增幅为7.3%,比全省平均单产1200kg/hm2增409.5kg/hm2,增幅为34.1%,总产皮棉353.14万kg,比对照田增产466.5kg/hm2,增产皮棉102.29万kg,新增产值1532.82万元。盐湖区产量最高,万亩示范片单产达到1753.5kg/hm2。盐湖区南庄村的朱林红种植的0.75hm2棉田,经农业部专家测产单产达到2355kg/hm2,为黄河流域棉区最高。

二、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健全机构。为了抓好高产创建工作,山西省农业厅成立了由孙连珠厅长任组长、王高勇副厅长任副组长的粮棉高产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种植业管理处,建立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粮食高产创建有关事项。围绕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建设项目,省里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申联彬任组长,刘维佳副省长及财政厅、农业厅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领导组。各项目县也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政、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涉及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组。二是明确责任。高产创建单位明确为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时明确了责任人,行政负责人为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技术负责人为县农业局或县农技中心技术精、底子清的业务骨干。同时,建立省级专家联系片、市级专家联系点、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的制度,通过细化责任,形成行政负责人、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相统一的高产创建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督导。多次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县进步督促检查,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的动态监测,推动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到位。省农业厅在泽州、临县两次召开大豆创建工作会议,于2009年5月中旬召开全省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两次与省财政厅联合召开会议对玉米丰产方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2.整合项目资金。为了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山西省积极整合133.33万hm2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良种补贴、科技入户、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建设等项目资金6500多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栽培技术及农机作业培训等,通过集中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把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2亿元用于玉米丰产方建设,重点用于秸秆还田、机深耕、增施有机肥、高寒冷凉地区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的补贴推广,保证了玉米高产创建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3.搞好技术指导。一是配备专家。省农业厅组织农科院、山西农大及本单位的有关专家成立了全省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技术指导专家组,为每个县配备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省级专家给予技术指导。项目县农业部门在省级配备专家的基础上,组织市、县、乡有关技术人员成立了相应的专家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技术服务,实现了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员。二是强化服务。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组织农业干部、专家、技术人员分组包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入户咨询,采取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传授,使示范户家家都有技术能手,人人学到新技术。在播期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农业干部经常深入实地现场指导,督促检查,一些基层技术人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农民实施担水点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棉花品质,3个棉花高产创建县共做了8000余套棉布采摘包和中转袋,并积极联系收购企业,为项目区农民提供物资与产后服务。三是加强培训。为了提高技术到位率,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引进专家、集中办班、发放资料、专家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高产创建技术培训。据统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48场次,直接培训农民2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余万份。屯留、定襄等县还编写了高产创建技术手册,直接发放给农户,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4.加强项目管理。一是严格规范。2009年年初,山西省农业厅制定出台了《2009年山西省粮棉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指导有关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具体落实有关工作。配合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山西省玉米优势区丰产方建设工作方案》和《现代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先建后补、以物代资等操作方法,促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档案。示范片蹲点技术人员对建设情况进行认真记载,包括实施地块、主栽品种、种植密度、配套技术、耕地地力、有机质含量、施肥种类和数量、病虫发生及用药情况、机械作业、田间管理措施、产投效益等,通过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逐步探索适合当地的高产技术模式。三是创新机制。积极鼓励项目县创新机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建后补、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有的县采取组织农机户、专家服务队、供肥企业进行统一作业,有的由农户按照技术规范以户分散实施,经验收合格后给予补贴,实施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特别是通过组织农机统一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作业质量,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临县通过大豆企业改制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回收农民生产的大豆,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激发了他们实施项目的积极性。盐湖区通过龙飞农民合作社与棉农签订供种、供肥、供药合同,为统一品种、配方施肥、机械化专业防治病虫害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严格验收。组织农业专家对实施的重点技术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如机深耕的深度、秸秆粉碎的长度、增施有机肥的用量等,都给予明确的指标,以便检查验收。多次组织农业干部、专家深入项目区进行巡回检查,并于先后于2009年5月底至6月上旬、10月上中旬,分别组织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山西农大有关专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测产办法,在县级自测的基础上对示范片进行了科学测产,实实在在的检验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5.做好宣传工作。一是树立标牌。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省农业厅对全省的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统一编号,统一制定标牌规格样式,要求各县制作展示牌,标明创建单位、负责人、主栽品种、技术模式等,以供群众学习和监督。定襄县还在示范片以科技影壁的形式,引导农民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二是组织观摩。抓住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农业干部、技术人员、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5月17日,省农业厅在临汾市召开小麦现场观摩会,总结交流洪洞县在高产创建活动中的先进经验。三是大力宣传。各级农业部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农科110等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高产创建的社会影响,及时报道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经验启示

1.领导是关键。2008年以来,山西省政府把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4项工程之一来抓,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使高产创建在项目整合、资金筹措、部门协调方面得到有力支持,促进了全省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

2.设施是基础。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干旱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原平市利用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县项目资金,新修防渗渠10600m,配套机井3眼,使示范片原来只能浇1水的耕地现在能够浇到2~3水,在2009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基本满足了作物生长期用水需求。

3.技术是核心。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作业的要求,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促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是实现粮棉创高产的核心。玉米示范片统一供种率和优种率达到100%,测土配方应用面积达到100%。原平、盂县等都建设了一个玉米耐密品种的千亩示范片。特别是地膜覆盖技术在大旱之年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6.67万hm2(100万亩)地膜覆盖玉米丰产方比对照田增产750~1500kg/hm2。3个马铃薯高产创建县在播前就积极联系落实种源,使示范区全部使用上了优质脱毒种薯,解决了马铃薯生产退化问题。盐湖区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统一品种,5个示范村的779.87hm2高产创建田共种3个品种,每个村种1~2个品种,使棉花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大为改观。

4.防治是保障。近年来,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病虫害越冬,高温干旱天气的增加,使红蜘蛛等喜旱性病虫害发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给粮棉生产带来的危害越来越重,成为制约粮棉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加强抗病品种选育推广的同时,积极开展综合防治,统防统治,是确保粮食高产的关键所在。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片综合防治面积达到100%,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以上。浑源县高产创建示范区红蜘蛛大发生,统一购置农药进行了集中防治。

5.创新是活力。通过高产创建,大面积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粮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科技的贡献最终体现到产量和效益上,这对于以往只注重单项技术增产作用的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又充分调动了示范农户的积极性。项目县通过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户、供肥企业统一作业、统一供肥,降低了成本,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盂县通过紫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66.67hm2(1000亩)土地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种植大丰26号,统一管理措施,促进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理论深化

1.增产技术路线。从山西实际出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粮棉创高产的决定性因素。小麦主推精量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节水栽培等技术,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做好小麦吸浆虫、红蜘蛛、腥黑穗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重点以“一增四改”技术为核心,抓好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机深耕、增施有机肥、配方肥施用、少耕穴灌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应用,做好红蜘蛛、草地螟、大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大豆主推配方施肥、药剂拌种、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条件适宜的地方要积极推行机械收获。马铃薯扩大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推广起垄栽培技术,做好二十八星瓢虫、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棉花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大力推广早密矮栽培技术,做好棉铃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2.技术推广服务创新。2009年,通过对机深耕、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补贴的实践,逐步建立对农业重点技术进行补贴推广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建专业防治队、农机作业队等专业化组织,开展技物结合、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探索既能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又能起到明显实效的长效推广机制。

3.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工作不扎实、措施落实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好的项目县要坚决予以取消,对于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的项目县和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强化管理,按照“五统一”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建立高产创建长效机制。要通过高产创建,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要继续引导和鼓励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实施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探索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产得出、卖得了,调动农民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五、工作打算

1.扩大实施范围。积极争取部级粮棉高产创建项目,力争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项目县由现在的28个达到50个,每个县建设部级万亩示范片2个,共建设部级万亩示范片100个。同时,2009年山西省又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亿元建设以秸秆还田、机深耕、增施有机肥技术为主的玉米万亩丰产方400个,2010年春季拟继续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000万元建设以地膜覆盖为主的玉米万亩丰产方100个,力争使2010年省级玉米示范片建设面积达到33.33万hm2(500万亩)。

2.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积极的工作,争取组建由刘维佳副省长担任组长,省财政厅、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参与的山西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建立高产创建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重点选好示范片的行政、技术负责人,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行政负责人,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建立省、市、县、乡、村层层有人抓,有人具体落实的组织框架。

3.强化项目管理。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把“五统一”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地块上,落实到具体农户上。对关键技术措施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以便检查验收和农民学习,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行动态管理,对于工作拖沓的项目县给予淘汰,对于工作有成效、积极性高的项目县进行表彰奖励。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求高产创建项目资金和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资金实行专户或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示范片高产玉米
收玉米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我的玉米送给你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丹霞彩虹”成为新农村名片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