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建设生态文明高安

2010-05-04罗旭生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5期
关键词:全市农产品生态

罗旭生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 330800)

高安作为农业大市,素有“农业上县”之誉、“粮仓、棉库、油海”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猪、牛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健机制、出新招、添亮点,形成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以绿色大米技术、种养加复合生态技术等为手段的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一、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粮油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10.3万hm2、总产71.5万t,其中3.3hm2以上种粮大户189户、6.7hm2以上种粮大户69户、66.7hm2以上种粮大户6户,创建了两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油菜种植面积3万hm2、总产约4.5万t,创建了两个油料高产万亩示范片。生猪生产快速增长,全市生猪出栏142万头,同比增长18.3%,生猪存栏80万头,增长12.1%,其中能繁母猪11.2万头,属全省首位,全市规模养猪场(户)达到3 860余户,规模饲养量占98%以上。肉牛产业发展强劲,全市肉牛出栏13.2万头,存栏牛22.8万头,巩固和发展养牛小区140个,牛改冷配4.05万头,人工种草2 667hm2,杂交母猪示范小区15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特色农产品基地近3.3万hm2,形成了以辣椒、大头菜、大白菜、包菜、豇豆、食用菌为主的蔬菜基地,以翠冠梨、椪柑为主的果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格局显现。

2.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2009年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3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0.5万户,吸纳安置农村劳力6.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多家,社员5 000多人,带动农户10万余户,联接基地2.3万hm2,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并培育了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以及益农果业、手工挂面、双惠蔬菜、神农牧业、久洋农机等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示范社。全市有农业特色项目5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10个。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农产品注册商标近100个,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

3.农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健全。通过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技术不断生态化、产品不断优质化。截止2009年底,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近0.7万hm2,拥有无公害认证蔬菜农产品5个,获得江西省名牌绿色农产品食品1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不断完善。

4.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农家肥、复合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等绿色肥料和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等发展模式以及绿色大米技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种子种苗工程顺利实施,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95%以上。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农民科技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5.农业低碳化发展步伐加快。近几年,以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垃圾无害化处理、沼气国债项目和新农村“六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广泛实施,农村面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止2009年底,该市户用沼气池共计2.5万余户,年产沼气950万m3,可供给2.3万农村人口全年生活用能,年处理人、畜粪便约75万t;森林覆盖率达36.4%;建设了459个省定新农村建设村点,累计涉及农户1.9万户、7.5万人,两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10个村镇被列为省市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两个村被国家建设部、农业部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大城古楼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被列为全国4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之一。

二、低碳农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设生态文明高安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低碳农业示范区为着力点,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公众参与,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全力打造低碳农业。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继续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力争“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0.63%、“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十二五”期末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以上,无公害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以上,绿色(有机)食品标志100个以上;户用沼气池增加至5万户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率达到9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个以上,建设无公害蔬菜规模生产基地1.3万hm2以上;生猪出栏160万头,良种率占99%以上;肉牛出栏16万头,优质肉牛占50%以上;养牛生态小区300个,养牛规模户1 000户;养猪生态小区800个,养猪规模户2 200户。低碳型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碳汇能力明显提高。

三、发展低碳农业主要举措

1.大力宣传增强全民低碳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开展“农业农村低碳环保从我做起”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城镇、低碳生活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2.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效作物种植区、优质肉牛养殖区、大棚蔬菜生产区、农产品加工区、文化产业园低碳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低碳农业发展。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研究、引进和推广农作物间作良法,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加快生态养殖发展步伐。

3.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猪-沼-果(菜、渔等)循环利用农、林、牧、副、渔业和加工一体化的生态低碳农业产业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着力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同时继续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努力使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4.加快发展碳汇产业。重点发展油茶等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及生态旅游业。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实施和巩固造林绿工程及其成果,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

5.建立健全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采取引导、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低碳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全市农产品生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生态养生”娱晚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