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阻挡了电动汽车进入百姓生活?

2010-06-27洪涛

大众标准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充电站瓶颈加油站

■ 洪涛

油价波浪式的上涨,已成无人可挡之势。在高油价的压迫下,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不愿意购买省钱的电动汽车?事实上,尽管有政府补贴,电动汽车仍然不具备太高的性价比——充电麻烦,出门不便,不太靠谱。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口粮供给主要是这两种方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池模式。前者简单来说,就是用户需要给电动汽车进行2小时~8小时的充电。后者只需要租用电池,快没电时,去充电站换电池并结清电费就行了。

但是,目前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制造整车技术尽管很成熟,电池倒是个大问题,有三大“瓶颈”制约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进程:一是电池成本过高;二是电池循环寿命过短;三是充电不方便。受此三大“瓶颈”困扰,电动汽车如虎在笼,难以大显身手。

怎么突破这三大“瓶颈”?有人指出,电池成本高的问题不是什么技术问题,如果大批量生产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到时候成本会缩到现在成本的几分之一。

对于电池寿命问题,在于维护方式,现在在实验室里面能循环利用2 000次甚至最高5 000次,但是安装到车上就只能利用二三百次。既然在实验室能做到的,把这种结果搬到车上也是有可能的,也是个时间早晚的事情。

至于充电问题更是一个商业模式问题。这就如同移动电话利益各方一样,手机制造、电池和运营商是分离的。一辆电动汽车的运行也可以分割成三块来完成,即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及充电运营商分工合作。整车厂生产出不带电池的汽车,为电池统一标准预留位置。充电运营商负责电池的统一采购和管理,租赁给车主,并负责电池维修保养和更换,这样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各有各的收益,电动汽车的“瓶颈”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看来,目前这三大“瓶颈”不是真正的“瓶颈”。真正的“瓶颈”在于争抢充电站的各方利益博弈。眼下,各电力企业和石化企业都在忙着各自制定对自身更加有利的充电站标准,如果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无疑会让对手望尘莫及。

在未来巨大的利润面前,目前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内的央企均已高调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并已有实质性动作。拥有电源和输配电优势的电网企业和拥有网点优势的石化企业,正成为未来充电站投资的两路大军。

分歧表现为:能源企业希望在传统的加油站基础上加建充电站;但电网公司方面则认为,另起炉灶更加符合全新的市场需求。

国家电网就频频发布消息:2010年将实施电动汽车推广计划,确定在27个省市建设75座充电站和6 209个充电桩。一个充电站平均投资为300万元左右,一个充电桩造价为2.5万元左右。

不过,建充电站除了资金还需要土地,一个充电站一般占地数百平方米以上,在大城市大量建充电站将会遭遇用地困难,而对于中石化来说这个困难会相对小得多。国家电网抢建充电站的最大劲敌正是中石化。

中石化的渠道优势显而易见,其分布在全国3万多个加油站,依托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充电站的改造,将比新建充电站容易得多。

按照中石化的观点,加油、充电功能合二为一,不但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且现有加油站布局合理,更为方便顾客。

“如果电动汽车充电站也像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一样多,中国一定是纯电动汽车的天下。”自主品牌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认为。

同比亚迪一样,国内外不少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眼巴巴地盼着充电站的大规模建设,因为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上路的必备配套。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现在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都已经能够生产出纯电动汽车,但是如何让电池续航更远、寿命更长、体积更小,同时又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这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像汽车刚刚出现时一样,不会那么完美。纯电动汽车从起步发展到成熟也一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电动汽车及充电站的推广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自主品牌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为例,快充2个小时能够充电57度,可行驶300千米。按照普通商业峰期每度电1元,300千米需电费57元。而传统燃油,同样排量和里程,需要花费150元左右,电动汽车的经济性显而易见。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出行工具,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能否适应?这都需要时间来解决。假如你兴冲冲买来一辆电动汽车,开到半路没电了,找不到充电站;或者说找到充电站,前面排着多辆车,还得等5小时才轮到你;晚上,你从6楼窗户拉一根电线自己充电,20多安培的强电流让全楼跳了闸。且不说,温度太高或者太低,电池都会效率下降,乃至停止工作。一旦被抛在路上,你肯定会恼火一大笔钱买了一个大麻烦。

现有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欠缺便利性,最理想的应用应该是比较安逸的中小城市里,家——单位之间两点一线的上班族,甚至仅仅是公交出行的一种替代方式。如果你要翻山越岭地旅游,可能近几年内还不能开电动汽车。这就是电动汽车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没错,这有点像电动自行车。可能不久,你就会看到电动出租车从我们身边划过。

在争议中前行,在“瓶颈”中突破。电动汽车的确是个好东西,研发、推广、标准制修订,都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电动汽车刚刚起步,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配套设施,更需要制定很多标准来约束。

猜你喜欢

充电站瓶颈加油站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周末加油站
“首充”
周末加油站(Ⅲ)
地产人的知识充电站,房导云学堂5月开讲!
加油站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超级加油站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