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国富与绿色长兴

2010-06-27

决策 2010年5期
关键词:国富长兴县长兴

■本刊记者 周 江

从不发展中探索出如何发展,从如何发展中确立究竟为谁发展,长兴凭借扎实的“三级跳”式发展,从滚滚浓烟中拽出了一片碧海蓝天,也将自己推向了万众瞩目的舞台。

2010年3月12日,刘国富站在了中央党校的讲台前。

他以浙江省长兴县县委书记的身份,面对390名参加“科学发展观”集中培训的县委书记,交流长兴经验。

中央党校为何选择长兴?

自2003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6年之后长兴跃至第46位。不仅如此,长兴人用4年时间摘下“重点污染监管区”的帽子,戴上了“国际花园城市”金奖的桂冠,“长兴速度”与“长兴蝶变”深度契合了科学发展观。

刘国富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与推动者。面对记者,他要求采访他的时间少一点,要在长兴多走走看看,他已经把作品都写在了大地上,那才是最好的证明。

刘国富究竟在1430平方公里的长兴大地书写了什么?

“不发展”

“国富啊,从今天开始我头上悬着的一把剑就交给你了,挂在你的头上。四座小煤矿,900个矿工,要么不出事,要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事情。”这是2002年老书记吴水霖离任之前与刘国富的一番谈话。

这句话让他害了心病,接下来的日子他频繁失眠。刘国富失眠背后是深远的忧虑:1999年以后,小煤矿、小石矿、小耐火、小水泥、小纺织及小蓄电池企业遍地开花,长兴已经成为一个浑天浊浪的灰色地带。

彼时的长兴是何种光景?

长兴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下数字:

4800多台喷水织机,一台机器每天产生3吨污水,都是直接排放,浑浊不堪的河流让人心痛;

200多家耐火企业,每个厂2到3个烟囱,五六百条黑龙整日整夜飞舞着,烟气黑度达到最高级的5级;

1公斤水泥的整个生产流程约产生8公斤粉尘,全县年产700万吨水泥,这还不包括那么多的石矿、石灰厂……

当这些数字汇聚在一起,一顶“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长兴县的头上。

那时,长兴的老百姓生活如何?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窗不能开”是2004年之前长兴人的生活写照。长兴坊间流传一个笑话:煤老板一边数钱,一边大骂长兴脏乱差。

“以前我的女儿住在安吉老家都不愿意来看我,因为长兴在她眼里与美丽的安吉相差太远。”刘国富面对《决策》记者谈起那段日子,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逐渐释放的污染信号一步步逼迫着长兴转型。”

自我救赎的拐点在2003年末出现,长兴召开了震惊全省的“不发展会议”,决定用铁的手段、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治理污染。

“不发展会议”充斥着悲壮的气氛,长兴要一举砍掉一批曾经为长兴经济发展作过重要贡献的‘五小’企业,影响几十亿元的工业产值和1亿多元的地方财政收入,而2003年长兴县的财政收入只有10.32亿元。

刘国富至今还记得在“不发展会议”上的激辩,一些乡镇和企业负责人质问时任县长的他:“这样搞还要不要发展?”他毫不含糊地回答:“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发展。我们欠下的资源债、环保债已经太多了,再不下决心,老百姓的生存都会成问题。”

2003年岁末,长兴县打响了工业整治的“第一枪”:耐火行业数百座烟囱几乎在一夜之间停止冒烟。紧接着的一场浩荡的大整治迅如飓风,全县一举关闭了4个小煤矿、30座矿山、37个水泥基地,上万台喷水织机全部实施“休克疗法。”

“压力之大,远不止是砍掉了三分之一的财力”,刘国富用激动的话语向记者还原2004年的那番场景,“煤老板放言要找人杀了我,蓄电池企业主开着别克车上访,100多名纺织工到省城下跪,200多家耐火企业主联名告我阻碍经济发展……”

刘国富形容那段日子,每到深夜他都与书为伴,在伟人传记中寻找前行的力量,看着书页中那一段段跌宕的经历,他一遍遍自勉:当看准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一时并不能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要坚定不能退缩。

如何发展

不退缩并不意味转型成功,刘国富向记者坦言,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这场大整治给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刮骨疗伤”之后的长兴上演的自我救赎更是一出荡气回肠的大戏。

“暂时的不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长兴县出台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新政,并从2003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拿出1亿元,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刘国富告诉记者,以蓄电池行业为例,“关闭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是长兴的转型思路。按照这个整治蓄电池行业的总体思路,政府严格划定了禁止区、限制区和集中整治区。

同时,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压阵”:对环保治理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设备投资额4%的奖励;在规定时间内自愿申请停产的企业,给予1万至5万元的补助;对改造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的,也给予一定鼓励。

资料显示,蓄电池企业数量从170余家缩减到50多家,而令人叹服的是,企业产值从2003年的9.01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103亿元,夺得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占全县工业的比重从9.2%提高到22.7%。

如今的长兴已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称号。在浴火中重生的天能集团,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

转型升级并非大企业的专利。长兴县夹浦镇纺织设备从梭织机发展到喷水织机,再升级到精编机,带动了纺织行业从单纯织造走向集织造、印染、家纺为一体的轻纺产业链。而李家巷镇老牌企业“新明华”,关闭了普通水泥生产线,转而把石灰石加工成医药中间体,使一吨产品售价变为普通水泥的3000倍,石灰的6000倍。而如果不进行转型升级,这些企业恐怕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一晃6年过去了,刘国富告诉记者,如今的长兴并没有因为大整治使相关行业走向低迷,反而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一大批以新技术、新装备为主导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迅速崛起。

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的是长兴经济原有的存量,如何缔造新的增量?这是长兴面对的新命题。

招商引资无疑是激活增量的最佳途径。长兴县委外宣办主任马律告诉记者:“为了搭建经济发展的优势平台,长兴举全县之力筑巢引凤,花重金聘请了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长兴开发区工业企业的布局、商业居住、物流配套、交通组织、区域道路和绿化分布等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开发。“

而招商引资的点睛之笔则是2002年开始举办的长兴国际贸易洽谈会。

远道而来的外商如何能看得上长兴?这道问题曾让刘国富挖空了心思。为了让长兴与世界接轨,刘国富认为要迅速提升发展理念,并提出了:“现代农业学台湾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学新加坡、工业做大做强学韩国、小城镇建设学德国。”这句话曾被人喻为痴人说梦,刘国富并不领会这种嘲讽,他一定要让长兴人跳出长兴看长兴,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长兴发展。

理念的提升因细节的改变而愈发生动。每逢长洽会,刘国富要求干部一律穿深色的西装、雪白的衬衫、锃亮的皮鞋。许多干部因为穿了白袜子、腰上挂了串钥匙被他狠批一通。结果,一个个外商来了,他们感叹:跨越重洋,但长兴距离我并不遥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2010年,已有江森自控动力电池、惠而浦、欧尚超市等在内的7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长兴。

为谁发展

2004年的不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当“存量的升级”与“增量的激活”一步步紧密契合后,长兴县迸发出了耀眼的光束。

长兴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163.39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42.3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33.9亿,人均生产总值达39132元。

刘国富告诉《决策》记者:“长兴最为突出的亮点不在于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规模,而是将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

长兴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添加的绿色元素、现代元素、文化元素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李光耀是长兴绿色元素的启蒙者。“没有爱好,唯独看书”的刘国富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李光耀自传》,他很崇拜这位小国大政治家,而长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学习的模版就是新加坡。

每次出国考察,刘国富总会随身带个照相机。见到好的绿化、好的建筑,甚至好的路灯,他都要拍下来,带回来发给设计单位参考学习。现在新城区的路灯,就是以他的照片为蓝本设计的。刘国富提出长兴的绿化不要盲目崇洋,去大面积种植草坪;而应该多种乡土树种:银杏、香樟、垂柳和水杉。

与刘国富相熟的人都知道,对于城市规划他可是个慢性子,只要他没搞明白的,坚决不去做。他有两句名言“专家要找好的,不能找个名片上的大师”;“要对专家的东西进行批判地吸收。”

随着绿色工程的快速推进,长兴获得一系列荣誉:“国际花园城市”金奖、“浙江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长兴全部揽入怀中,曾经“浊浪滔天”的小县城如今华丽转身。

山水相依,青葱翠绿,长兴的环境变绿了,刘国富期盼长兴老百姓的精神也随之“绿”起来,而精神之绿需要文化的滋润。

多年前的一场“长兴比学赶苏南”活动让刘国富意识到: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无法估量,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而今天的文化将是明天的经济。

长兴文化建设的大手笔是2004年投资1.2亿元建成的长兴大剧院。刘国富面对记者毫不讳言当初不同声音的压力,很多声音质问他:长兴这么个小县城,用得着花1.2亿元建大剧院吗?但在刘国富看来,一个人在大剧院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也许他的人生轨迹将就此改变。

长兴县原文化局副局长彭光斌告诉记者:“刘国富对剧院的要求不是盈利,是每年必须保证60场左右的演出,而且每场演出必须提供100张10元公益票,60张贫困家庭票。在刘国富的眼里大剧院不是经营场所,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长兴人的‘文明学校’。每到过节,刘国富都要说与其给职工发苹果、带鱼,不如发两张戏票!”

刘国富向记者描述令他欣慰的变化,市民们一开始打着赤膊看大剧,现在已经知道交响音乐会应该在何时鼓掌。

无心插柳的成果随之而来,一位全球五百强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集团在长兴考察了很久都没有下定决心,因为这里毕竟是一个县城。当看到女子十二乐坊、维也纳知名交响乐团、俄罗斯功勋乐团都来到长兴演出,决策者非常吃惊,一个县城对于精神的追求如此高端,对于经济的发展会更加精益求精,于是他们落户于此。

与大剧院面对面的是投资8000万的图书馆。它位于县行政文化中心、市民休闲广场西侧,背靠植物园,北临青山,是长兴的风水宝地。

当年图书馆规划的时候,恰是房地产业黄金期。有人提出:这块肥地如果政府卖给房地产商,收益何止两个亿,然后再从中拿出一部分钱,在偏一点的地方建个图书馆,岂不更好?县委县政府应该算算经济账!当时刘国富一句话就把这个观点给顶了回去:“最好的土地应该让普通老百姓享受!”

为了建好图书馆,时任长兴县县长的刘国富曾带人到浙江省图书馆去考察,受到隆重的接待。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个县长亲自到浙图学习取经,他们称刘国富为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县长第一人”。至今提起这个称号,刘国富仍非常兴奋。

从不发展中探索出如何发展,从如何发展中确立究竟为谁发展。长兴凭借扎实的“三级跳”,从滚滚浓烟中拽出了一片碧海蓝天,也将自己推向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刘国富告诉记者,中央党校之行后,他深感千千万万双眼睛紧盯着长兴,自己时刻感到如履薄冰,责任重大,但他有信心让长兴奔跑得更快些、更好些……

猜你喜欢

国富长兴县长兴
松德刀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
构造“等时圆”妙解经典题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长兴古银杏长廊之旅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美丽的长兴湖
新年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