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CCLS评价酶循环法测定β-羟丁酸及临床意义

2010-06-07丁继红常文青

河北医药 2010年15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丁酸

丁继红 常文青

β-羟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是酮体的主要成份,占酮体的78%,在肝脏内合成,经肝外组织利用[1]。由于β-羟丁酸在酮体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它可代表酮体的含量。酶法测定的特异性好、检测简便、反应温和、无污染,因此β-羟丁酸测定多采用酶法。随着临床化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更加灵敏的测定技术—酶循环法,酶循环法是利用酶的底物特异性来放大靶物质的测定方法。此法仅循环靶物质,减少了样品中存在的其他物质对测定的干扰,因此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对靶物质的提取。该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是种前景广阔的测定技术[2]。针对传统方法学评价中的一些不足与缺陷,美国国家标准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制定了标准化文件,用以对临床方法的评价。本文拟用NCCLS评价酶循环法检测2008年3至9月来我院体检人员和患者血清中β-羟丁酸的含量,并探讨了β-羟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门诊体检健康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糖尿病无酮症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0~68岁;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2~63岁;血糖 >25mmol/L,血 pH 值 <7.2,CO2分压明显降低,CO2结合力<12mmol/L,血钠降低,尿酮(++~+++)。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循环法β-羟丁酸测定试剂盒RANDOX标准品宁波亚太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2 仪器参数设定:主波长500 nm,副波长700 nm,校准方式线性,反应方向上升,温度 37℃,R1试剂 240 μl,R2试剂60 μl,样品量 10 μl,反应时间 10min,测定点 22-28,标准液浓度1mmol/L。

1.2.3 准确性试验:用RANDOX标准液做回收试验。取2份0.9ml的混合血清,分别加入0.1ml的 1mmol/L(样品1)和4mmol/L(样品2)的 RANDOX标准液,测定 β-羟丁酸的回收率。

1.2.4 精密度试验:将1mmol/L β-羟丁酸倍数稀释三个浓度的样本,取高、中、低值3个不同β-羟丁酸水平样本,每天测定2次(上午下午各1次,2次间隔时间>3 h)每次测定均作双份,连续测定20 d。

1.2.5 线性试验:取4mmol/L的β-羟丁酸标准品和混合血清按 0∶4,1∶3,2∶2,3∶1、4∶0比例混合,制备 5 个不同 β-羟丁酸水平的标本,各测定4次。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NCCLS标准化文件,EPO5-A文件用于精密度评价,EP06-A文件进行线性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准确性试验 经过试验,得出数据,见表1。

表1 样品回收率

2.2 精密度试验 采用NCCLS EP05-A文件进行精密度试验分析,见表2。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

2.3 线性分析 采用NCCLS EP06-A文件进行线性分析,本法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 Y=1.0095 X=0.0573,r=0.9958。稀释变异试验(P <0.05),线性失拟检查G(P <0.05),表明β-羟丁酸在4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

2.4 3组临床标本测定 对照组和糖尿病无酮症组标本含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循环酶法测定3组临床标本结果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肝内产生的酮体可被肝外组织充分利用,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不高,但在糖尿病时,由于糖不能被补充利用,脂肪动员加强,产生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量,致使血清中酮体增加,产生酮血症,导致患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不易纠正且病死率高[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酮症酸中毒非常常见,临床上常以尿常规检测酮体的方法进行诊断,此法方便易行,但由于尿试纸带中的酮体检测模块主要反映的是乙酰乙酸,无法与β-羟丁酸进行反应,而部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早期尿液中是以β-羟丁酸为主,此时容易造成漏检,而且当患者无尿或肾功能严重损坏,肾血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时尿酮体可减少或消失,也无法通过尿液判断患者酮症酸中毒的状况。因此,测定血中β-羟丁酸对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十分必要的。

1 雷鸣.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50-1051.

2 杨昌国,许叶.酶循环法及其在酶法分析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志,2009,11:310-311.

3 王冬环,赵月霞.D-3-羟丁酸检测与临床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42-143.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丁酸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尿酮体“±”或“+”代表啥
HIV-1感染者肠道产丁酸菌F.prausnitzii和R.intestinalis变化特点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